這些情況是否曾發生在你身上:
點外賣時,看著外賣app上的"滿減"和套餐優惠,點多了食物,吃不完;
超市促銷,因為便宜和"以後會用到",買了一堆用不著的東西,家裡堆得滿滿的;
本來只想買一件衣服,結果因為"100元3件",花很多時間從原本不喜歡的衣服中選了2件;
朋友送了一個好鍵盤,發現自己的電腦配不上鍵盤,於是去換一個更好的電腦……
如果你曾有過以上的情況,這就說明中了"鳥籠效應"的圈套。
人們會在偶然獲得一件原本不需要的物品的基礎上,自覺或不自覺地繼續添加更多本來不需要的東西。
鳥籠效應的發現者是美國心理學之父威廉·詹姆斯。
1907年,詹姆斯從哈佛大學退休,好友物理學家卡爾森同時退休。
有一天, 他們兩個人打賭。 詹姆斯說:"我有個辦法,一定會讓你不久就養上一隻鳥的。"卡爾森根本就不相信說:"我不會養鳥的,因為我從來就沒有想過要養一隻鳥。"
沒過幾天,卡爾森過生日,詹姆斯送上了一份禮物——一隻精緻漂亮的鳥籠。 卡爾森笑著說:"即使你給我鳥籠,我還是不會養鳥,我只當它是一件漂亮的工藝品。 你和我打賭,你會輸的。"
可是,從此以後,卡爾森家裡只要來客人,看見書桌旁那隻空蕩蕩的鳥籠,大部分的客人就會問卡爾森:"你養的鳥去哪裡了,是飛走了嗎? "
卡爾森一次次地向客人解釋:"不是的,鳥籠是朋友送的。我從來就沒有養過鳥。"
然而,每當卡爾森這樣回答時,就會換來客人困惑且有些不信任的目光。無奈之下,卡爾森買了一隻鳥。
這就是詹姆斯的鳥籠邏輯。
在心理學角度來看,"鳥籠效應"是人性上的匹配和追求完美的一種消費心理。
它也是人類難以擺脫的十大心理之一。
鳥籠效應的產生有內在和外在兩類因素。
1、內在:人們的慣性思維
在物理上,"慣性"指的是物體保持原運動狀態不變的一種固有屬性。
人的慣性思維,也稱思維定勢,指的是先前形成的知識、經驗、習慣,使人們形成認知的固定傾向,從而影響後來的分析、判斷。即思維總是擺脫不了已有的"框框"的束縛,妨礙人產生新想法。
就如上述例子中的鳥籠,有空鳥籠,就認為養過鳥。有空花瓶,就認為養過花。
當兩樣事物經常同時出現,會在我們潛意識中形成某種聯繫。當遇到其中一種事物出現時,潛意識會自覺認為另一個也存在。
2、外在:身邊人的壓力
卡爾森原來堅定地不養鳥,但是因為厭煩被人不斷詢問和懷疑才買了鳥來養。這是源於外界因素和心理壓力。
人們通常太在意他人對自己的看法和評價,尤其在意負面評論,造成心理壓力。
而即使自己原本沒有鳥籠邏輯,但身邊的人都有這樣的邏輯,迫於壓力,為了不做"異類",也不得以"入鄉隨俗"。
前面我們提到鳥籠效應是一種消費心理。作為消費者,我們經常會掉入商家給我們構築的鳥籠。
臨近雙十一,就以網購為例,講一下這些"聰明"的商家如何用鳥籠效應支配我們這些無辜的消費者。
電商造節。
隨著電商行業的崛起,我們擁有許多新節日:雙十一購物狂歡、雙十二、618、年貨節、818、各大平臺的周年慶……幾乎每個月都有五花八門的電商活動。
這些節日,就是商家為我們精心構築的鳥籠。秒殺、紅包、優惠券、滿減等優惠福利,刺激消費者的眼球,讓消費者心中的鳥籠膨脹。本著佔便宜的心理,為了用上優惠,我們湊單,買了比預想要多的商品,將鳥籠塞得滿滿當當。
配齊和成套的思維。
有時我們去旗艦店只想買一瓶爽膚水,結果因為產品介紹頁面說成套使用效果更好,於是還買了一瓶乳液、一瓶精華和眼霜。
買衣服時,因為模特的搭配好看,所以多買了一條褲子,甚至連模特的鞋子,都想買一模一樣的。
這就是"配齊"思維在支配我們消費。關聯產品、配套產品、套餐促銷,這些會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慾望,進而促成購買。
了解了什麼是鳥籠效應,也知道它的壞處,我們該如何掙脫鳥籠效應呢?這裡有兩點建議。
1、檢視自己內心的鳥籠
我們已經知道,鳥籠效應的產生原因之一是慣性思維。
面對一件事,當我們出現理所應當、本該如此、"以前是這樣..."等類似想法時,打住思考,問自己這些是永遠正確的嗎?是有效的嗎?理性分析這些想法的來源和產生原因並記下來。
慣性思維雖然堅固,我們仍能通過理性思考,將其擊破。蘇格拉底曾說:"沒有檢視的人生不值得活。"經常檢視自己的內心,抽掉潛意識中的"鳥籠",做精神斷舍離。
多問自己問題能很好幫助我們檢視內心。
比如購物時,面對滿減、配套等願望清單以外的產品,問自己"這是我想要的嗎?""它能真正滿足我的需求嗎?"當我們能夠冷靜地列出購買理由,而不是頭腦發熱為了優惠而買,才算買得妥當。
2、避免被他人的鳥籠困住
破除自己的鳥籠容易,難的是要避免被他人的鳥籠邏輯影響。很多人往往為了滿足他人心中的鳥籠,而選擇自己不喜歡的生活方式。
以後再面對別人的鳥籠,我們應該明確他人"鳥籠效應"背後的心理需求,找到本質去解決難題。另外,不要太在意別人的眼光,減輕外界給自己造成的心理壓力。
購物時也要火眼金睛識別出商家給我們設下的鳥籠,不要再傻乎乎地走進"圈套"了。
現在,再審視一下自己的雙十一購物清單和購物車吧,問自己"這些都是我原先想要的嗎?"
希望我們都能成功掙脫鳥籠,不被鳥籠邏輯束縛,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過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