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有多少存款才算是正常水平?說直白點,在存款這一方面並沒有相關的數據劃分,也沒有詳細的水平分界線。當然,先不提存款正常水平,誰都希望自己手中的錢越多越好。誰也不會嫌棄自己錢多,因為在現如今的社會,錢是個人生活水平的一切基準,為了生活不斷努力去掙錢,也是每天醒來使命必達的一件事。
而關乎個人存款正常水平,這是一個較為敏感的話題,同時在進行數據分析時,又分不出一個所以然來。因為在各個地理位置上的收入幅度、個人收入能力上,都存在著不小的差距。再者,除以上主要因素之外,存款的多與少直接與年齡層次掛鈎、與家境、消費能力緊密相連。
所以,考慮到各方面帶來的因素,如硬要給個結論。我的認為是:個人有多少的存款,都算是正常,就算沒有存款,在現階段也可以理解。為什麼這麼說呢?舉個簡單的例子,就好比一個步入社會幾年的工作者有點存款,與一個剛進社會工作無存款的小青年相比,誰又正常點呢?所以,依照對比看下來,個人存款的多與少都算是正常,因為每個人身處的環境都不同。
當然了,在存款方面說沒有統計數據,那又是不可能的
根據央行統計數據顯示,截止18年12月末,人民幣存款餘額約為177萬億,其中境內居民性存款約為72萬億人民幣。以居民性存款為基準,以14億人口計算,其中平均下來的人均存款約為5.1萬左右。那麼,這5萬元的平均存款算是平均分界線嗎?顯然不是,因為還沒有考慮到其他方面帶來的影響因素。
一:居民存款並未詳細統計
銀行所有的居民性存款,只是單一的考量對象。時下,除銀行之外,市面上還存有多種錢源去向,如理財產品。所以。為了在大致上將存款概括起來,各類錢源「聚集地」中所蘊含的資金量,也一併算進來。數據顯示,在基金以及理財產品中,所蘊含的資金量在80萬億人民幣左右。
加上上述大致72萬億的居民性存款,總數為152萬億人民幣,以14億人口平均下來,個人平均「存款」約為10.8萬元。而根據最近一次的人口普查為例(第六次人口普查為1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暫無音訊),其中未成年人約為3億左右,按11億有存款的人口來計算,平均「存款」約為13.8萬左右。
二:平均「存款」13.8萬,並未考慮到平均問題
在事實,平均出來的數字,在整體層面上並沒有太大的意義。這個平均出來的數字,就好比你手上1萬元的存款,與一個100億的存款放在一起,兩者平均下來,你手上真能有50億零5千嗎?5千或許有可能,50億那得在夢中。所以,平均下來的數字並沒有多大的信服力。
三:平均「存款」並未考慮到整體的負債面
按去年,30萬億的貸款餘額來定論,平均下來14億人的頭上基本都頂著2.1萬債務未還。再根據實情,目前高房價仍是多個家庭所需的剛需性物品,所以從房價入手,家庭以及人均負債面可能遠不止表面浮出的這麼多。而以現階段相關部門統計出的債務率來看,單是90後這個群體的人均負債就已經達到了12萬。
所以,將平均、負債考慮在內,在不負債的前提下,多少存款都可以算是正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