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之父張小龍與他的一億的「讀者」: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

2020-10-20 能量MC2

「讀者」的心聲很重要,但堅持自己的想法更重要。


【一】

張小龍與他的一億「讀者」

微信之父張小龍每天都會收到一億「讀者」的反饋。

張小龍說,在中國,每天有5億人說產品不好, 有1億人想教我怎麼做產品。

有人問他,微信啟動頁會不會變,如果一直這樣會不會很單調。

張小龍很堅定的回答:「微信的啟動頁不會變,未來也不會變。」

微信這麼多年,啟動頁一直都是一個人站在地球前面。

很多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但對這個事情,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

當你看到啟動頁面時,你會再想這個人在幹什麼,孤獨者、思考者、獨裁者、超級英雄、……然後每一年看到這個畫面,你的想法都會變。

10億人有10億個不同理解,每個人都能找到打動自己的理解。

這是一個很好的事情。

還有很多廠商非常不明白:微信的啟動頁為什麼不放廣告?微信為什麼不做節日運營?這些都是大流量變現啊。

聽了那麼多道理、建議、謾罵,張小龍始終堅持內心,他很高興收到「讀者」的反饋,但他有自己的想法,他想做的就是改變人們的生活。

他曾說過:如果定義微信的時候,把它作為只是一個通訊工具,那微信可能不會發展成為現在的樣子。

「微信是一個生活方式」,連接人與人之間關係,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融入到生活中的一部分。


【二】

亨利·福特:客戶說想要一匹更快的馬

百年前,福特公司創始人亨利·福特先生到處跑去問客戶:「您需要一個什麼樣的更好的交通工具?」

幾乎所有人的答案都是:「我要一匹更快的馬」。

很多人聽到這個答案,於是立馬跑到馬場去選馬配種,以滿足客戶的需求。

但是福特先生卻沒有立馬往馬場跑,而是接著往下問。

福特:「你為什麼需要一匹更快的馬?」

客戶:「因為可以跑得更快!」

福特:「你為什麼需要跑得更快?」

客戶:「因為這樣我就可以更早的到達目的地。」

福特:「所以,你要一匹更快的馬的真正用意是?」

客戶:「用更短的時間、更快地到達目的地!」

回到正題,客戶真的是想要一匹更快的馬嗎?

是的,客戶確實是想要一匹更快的馬。

但這不是目的,目的是更快的到達目的地。

如果福特先生和其他人一樣,如果真的按照客戶反饋的要求,培育出一種更快的馬,還會有現在現代的汽車革命嗎。

傾聽客戶的心聲很好,但我們需要挖掘客戶真正想要的東西,而不是停留在現有客戶所說事物的表面,傻傻去找一匹很快的「馬」。


【三】

賈伯斯:用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作為科技史上最偉大的創新者和富有遠見的商業天才,蘋果公司聯合創始人史蒂夫·賈伯斯(Steve Jobs)有一句名言:

「人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People don’t know what they want)。」

事實果真如此嗎?

很多人會誤以為賈伯斯這是在閉門造車。

不是這樣的,他很注意傾聽消費者,他們和消費者之間有很多的交流,最終選擇依據他們自己的想法創造產品——真正解決人們的問題。

賈伯斯這麼說是有原因的,他說到:

「當然,我是相信傾聽消費者的,但是消費者並不清楚現在科技的發展水平,他們並不知道科技可以幹什麼,他們也不能預測下一個改變整個行業的突破口在哪裡。」

偉大的產品來自兩個方面的結合——科技方面和消費者方面,兩者你都需要。

太專注技術,可能進入死胡同。比如超音速飛機,Google的3D瀏覽器等,這些是用戶太過炫麗的東西,或者根本用不到的東西。

太專注用戶心聲,可能就是一場騙局。比如前幾年叱吒矽谷的女神級創始人伊莉莎白·霍姆斯太關注人們的需要:一滴血檢驗出全身所有疾病。

但其實這是徹頭徹尾的一場騙局,因為技術根本無法實現。

《Bad blood》一書很好的揭示了這個矽谷女神的騙局。

所以,用戶心聲與技術要相結合才行。


【四】

聯想:尋找市場的口味

聯想公司目前的發展狀況,與當初的使命漸行漸遠。

這要從1995年是聯想命運的分岔口說起。

1995年以前聯想總技術師——倪光南。他在加入聯想是就堅持,聯想要走自主研發道路,自己研製晶片。

為此,他帶領一大批優秀的研發團隊,研發出漢卡晶片,全是自主研發。

但柳傳志卻不認同,他認為:爭奪市場不一定要靠技術,最重要的是客戶滿意。

因為聯想的技術團隊有過敗筆產品:四型漢卡,單板機……曾經費大力氣研發,卻先後被市場拒絕。

相反,一些簡單輕巧的創意,如一鍵上網、一鍵修復等,卻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而後者恰恰是完全聽從市場需求的,但這也導致了聯想從此走向了完全不太的命運——以客戶為中心,營銷為主。而這也缺少了自主研發。

「中國信息產業缺芯少魂。」芯就是晶片,魂就是作業系統。

聯想本可以研發出自己的晶片的,但卻錯過了。

回到1994年,聯想曾有機會,成為「中國自主研發」的領軍者。

但終究失去了自己,說到底,聯想是完全聽從了市場。


【五】

「作家」與「讀者」

「讀者」的心聲很重要,但堅持自己的想法更重要。

猶如賈伯斯所說:「我認為偉大的產品來自兩個方面的結合—科技方面和消費者方面,兩者你都需要。」

感謝你的「讀者」,但你也需要堅持初心,兩者完全結合,才能創造出真正有意的東西。


親,如果您覺得好,請點讚關注哦,一起成長^_^

● 作者:公子張良(公眾號ID:gongzizhangliang,能量MC2)。211學士學位,劍橋國際高級商務管理學位。文章大道至簡,認識自己,認識世界。深度好文,透過表象看本質,讓我們終身學習,提升自我,做最好的自己。

好文推薦:

相關焦點

  • 微信之父張小龍:為什麼有些人,無論學什麼都能成功?
    10月7日,在歐巡賽-登喜路林克斯錦標賽中,微信之父張小龍和中國職業高爾夫球手李昊桐配對,以低於標準桿35桿的成績,贏得了職業-業餘配對賽冠軍。在此之前,張小龍因為做出了騰訊的王牌產品微信和qq郵箱而被人稱為中國最偉大的產品經理,如今又因為業餘打高爾夫而刷屏朋友圈。很多人不禁要問,為什麼有些人,無論做什麼都能成功?2011年,張小龍突然對高爾夫發生興趣,並陷入狂熱狀態,剛開始練習時每天去球場打掉400個球。
  • 微信之父張小龍,自嘲是社交失敗者,背後有幾個有趣故事
    內容摘要:微信之父張小龍,自嘲是社交失敗者,背後有幾個有趣故事聽過張小龍的人,或許都聽過這麼一個事情。那就是,張小龍不喜歡開會。曾經,馬化騰問他為什麼不參加例會,他回答說「睡著了,起不來」。馬化騰說「我讓秘書提前給你打電話」,他則回答「路上堵,來不及」。
  • 創業導師出資翻修「微信之父」張小龍大學宿舍
    本報訊(記者黃琪)昨日,一條信息在微信上熱傳:華中科技大學啟明學院創業導師劉玉教授出資,翻修了該校知名校友張小龍和姚欣曾經住過的宿舍。昨日,長江日報記者來到該校,現住在張小龍宿舍的兀松同學說:「我感到太幸運了。」  被稱為「微信之父」的張小龍,於1987年從湖南考入原華中工學院(華中科技大學的前身)電信系,在該校讀完本科和碩士。
  • 微信搖一搖發明者張小龍,讓無數人脫單,自己卻因此找不到女友!
    ,騰訊高級副總裁、「微信之父」張小龍躲在底下,和一眾等著他傳道受業解惑的「學子」一起,暗中PK現象級小遊戲「跳一跳」。像極了中國大部分農村孩子,張小龍記憶中是水田裡沉甸甸的水稻,粗糙土地上金黃的麥子,夏天烈日下大人們彎腰耕作的身影,還有貧窮、落後……總之,一切都乏善可陳。張小龍從小就不善交際,只喜歡看書。跟大人走親戚,夥伴們都去放鞭炮、躲貓貓,他拿本書,房門一關。有親戚到他家,他頂多從房間探出頭打聲招呼,又關上房門。他表哥石紹祥說:「文靜得像個妹子,與我們嗨不來。」
  • 「微信之父」張小龍悼念金庸:foxmail的名字源於《笑傲江湖》?
    今日凌晨,騰訊高級執行副總裁兼微信事業群總裁張小龍在朋友圈悼念已故作家金庸,他稱當年開發的郵件系統foxmail,其名字就源自於金庸筆下的「令狐衝」這一角色。10月30日,金庸在香港逝世,享年94歲。10月31日凌晨1點,張小龍發布朋友圈稱,「那時在寫個軟體,要取個名字。手頭有笑傲江湖,於是取令狐衝之『狐』,叫foxmail。以此紀念金庸。」fox中文譯為狐狸。據公開資料顯示,《笑傲江湖》是金庸創作的一部長篇武俠小說,於1967年開始創作並連載於《明報》,1969年完成。
  • 說說微信:半成品設計師張小龍
    如果我們把騰訊比作一個中央政府,這行徑就好比是一個直轄市的市長,拿到了中央的扶持基金,匆匆做了個只是自己覺得滿意的項目,然後就要一眾媒體過來給自己臉上貼金——列位讀者,如果您與我有相同的感受,不妨一起嘔吐一番!說說我在使用微信時的擰巴感受吧!1、朋友圈我用得比較多。但是,從口袋裡掏出手機到進入朋友圈,要經過3步。
  • 16年前,人民日報是這樣評價「微信他爹」張小龍的
    FOXMAIL有這麼多忠實用戶,並不是因為它不要錢。應該說,目前幾乎所有的郵件軟體都是免費的。我想,佔用資源少、使用靈活方便,應該是它受歡迎的原因。知道FOXMAIL的人很多,可知道作者張小龍的人很少。在北京見到張小龍時,他正處於失業狀態。這是一個不善言辭的年輕人,也許他的思想和衝動,都通過鍵盤,融進一行行外人看起來枯燥無味的程序之中。
  • 六張圖看懂矛盾中的張小龍,微信的成功與他有著怎樣的關聯?
    從4萬5000公裡之外看過來,地球很像一隻藍色彈珠,這就是這張照片名字的由來.而微信開機界面的照片是基於這張作品合成,外加一個面對藍色星球的孤獨背影。所有人都知道:那個背影就是張小龍。張小龍從來沒有解釋過為何有這樣的私心,為何希望用這種方式被銘記,但他曾多次引用一個用戶對此的反問:「為什麼這個人站在地球之外?」
  • 微信今年取消搖一搖紅包活動 微信之父張小龍如是說
    騰訊集團高級執行副總裁、微信事業群總裁張小龍在微信一年一度的開發者活動「微信公開課PRO版」上表示,微信「搖一搖」紅包的歷史使命已經完成,2017年春節不再有微信紅包的營銷活動,讓人們有更多時間和家人相處。   張小龍表示,微信是一款工具,而不是平臺。作為工具,微信不應該有太多節日性的運營活動,因為工具是日常使用的。
  • 張小龍3萬字演講之後,自媒體人都寫了些啥?
    ◎ 文 / 欣懿這兩天,張小龍在「2019年微信公開課」上的演講又刷屏了。抱著學習的心態,我做了兩件事。一是查看他的演講內容,從中思考哪些是可以應用在寫作上的。二是看看針對這個熱點,自媒體們都寫了些啥?演講全文大概有3萬字左右,我將它們拷貝到了筆記裡。讀到有啟發的地方,我就寫上一兩句。讀到有趣的地方,就剪切下來單獨存檔,留作以後寫作的素材。
  • 張小龍披露心路歷程:微信的前世今生
    「我希望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和商業意識」,木訥內向的張小龍這樣說的時候,大家都不太確定他會有什麼樣的職業前景。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張小龍再也不用像以前一樣沒日沒夜一個人經營foxmail了。有朋友問張小龍,為什麼不把過去的經歷說出來,他笑著回答:「說出來,怕後來的人不敢再寫程序了……在中國寫程序很辛苦,其辛苦程度是很多人難以想像的。」
  • 他憑藉微信年收入驚人,卻提出讓大家少玩微信,真實原因讓人感動
    他憑藉微信年收入驚人,卻提出讓大家少玩微信,真實原因讓人感動微信就是一款很多人都在使用的社交軟體,可以說基本上很多人都沒有辦法離開微信,我們可以使用微信去交流,也可以去談生意,有了它之後,甚至連撥打電話都不需要了,大家在使用微信的過程中有沒有想過到底是誰為大家發明了微信呢
  • 還記得張小龍力薦的微信小遊戲「跳一跳」嗎?騰訊真的要辦比賽了
    「跳一跳」是微信一整個2018年的開局之作。 今年初的微信公開課上,微信之父張小龍人還沒出場,就先把自己的手機屏展示了出來。他打開了一局「跳一跳」遊戲,隨手打了967分。張小龍說,自己因為要演講而緊張了,沒發揮好。而他當時的最高水準是六千多分,「花了很多時間去練習」,獲得稱號「無聊大師」「立地成佛」。
  • 微信之父、武漢校友張小龍最新演講!靜心讀,都是金句
    我希望他是一個有人格的東西。39、作為一個產品經理,能做出10億級用戶的產品,還是很有成就感的。特別感謝我們微信團隊,平時都是批評他們。40、萬物之中,希望最美。張小龍演講全文上下滾動查看大家好,我是張小龍。為什麼這麼寒冷的天氣還坐滿了人呢?
  • 微信創始人張小龍年會語錄刷屏全網:我勸你善良
    在這次年會上,騰訊創始人兼CEO馬化騰、高級副總裁張小龍、COO任宇昕在內的高管分別發表了演講。其中,微信之父張小龍的演講語錄刷屏全網。微信創始人張小龍在昨日的演講中,表達了自己對網際網路和人工智慧的看法。「網際網路的發展史,就是套路發展史」更是成為金句,廣為流傳。張小龍稱,要關注用戶,而不是關注競爭對手。
  • 微信張小龍:近100萬人微信好友接近5000,春節紅包將有新創造
    1月9日上午,在2020年微信公開課Pro上,微信創始人張小龍以視頻形式發表講話。他從7個方面闡述了信息互聯的影響。其中,張小龍也確認微信朋友數量突破5000人的限制。「現在有將近一百萬人已經接近5000好友。雖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好友,但也促使我們要擴大好友數目了」。
  • 微信之父張小龍說要:取消今年春節「搖一搖」紅包 - 全文
    12月28日消息,第一財經記者獲悉,在今天的騰訊大學微信公開課Pro版演講當中,騰訊公司高級副總裁、微信之父張小龍表示,今年春節不會有微信「搖一搖」紅包活動,因為「搖一搖」紅包已經完成了它的使命。
  • 微信九年:張小龍說禪給誰聽?
    文 | 朱瓊華微信九歲,張小龍故意缺席現場演講。他只是提前錄製了一個12分鐘的視頻。但他的影響力一點都不比去年弱。去年,他一個人站在講堂上說了4個小時。更像對微信8年初心與原動力的一種系統性告白與自述。
  • 上班打遊戲,不開早會,每個月拿萬元工資的他絕對是第一個
    當加班已經是成功人士必備的一個習慣,不過這也是正常的,每個上司公司的老闆要麼就是天天呆在工作崗位上,要麼就是沒日沒夜的出差和工作,漸漸的加班=成功人士開始在不少人中腦中根深蒂固,如果他們是領導的話,這種想法也會隨著日常生活被灌輸進入他們下屬腦裡,並不假思索的執行!
  • 微信已經OUT了,張小龍為何堅持「用完走人」?
    手握近8.5億用戶的微信,已經走到了一個敏感的時間節點上。(在微信「歧路彷徨」的明日之路上,張小龍會不會也是一個「孤獨人」?)進一步豐富應用,還是簡化應用?加速這一產品商業的變現能力,還是持續優化用戶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