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暖的桌遊設計、簡便易攜的水上求生裝置、健康環保的「鮮美」粉筆、快捷便利的購物APP……7月1日至5日,2019年湛臺大學生夏令營在嶺南師範學院舉行,湛臺大學生攜20多份創新創業成果同臺「亮相」,共同探討創新創業經。
大學生正在介紹創新作品
同臺展示,創新作品「接地氣」
在創新創業成果展的現場,來自嘉義大學和東華大學的同學展示的兩款極富臺灣特色的桌遊讓人耳目一新。嘉義大學同學們設計的《123遊臺灣》是讓幼兒透過圍繞臺灣地圖、卡牌以及拼圖,應用黏土、水彩、奇異筆與帆布等材料,在遊戲中增強學習認識臺灣特色和地理位置的興趣。而東華大學同學設計的《三媽卡桌遊》,則是通過收集上千位臺灣東部阿公阿嬤的過往人生經歷,剪成一張張貼布畫,製作成集體記憶圖展,打造出的一款專屬於高齡者的溫暖桌遊。
嶺南師範學院的創意項目也吸引了臺灣師生紛紛「點讚」。在「屋頂植草」項目的展臺前,項目團隊成員現場展示了在無澆水、無施肥、無修剪的 「三無」狀態下連續生存210多天的鋪地錦竹草。指導老師劉金祥教授表示這種免維護屋頂草坪適合種植於亞熱帶和熱帶地區,希望能推廣應用到臺灣去,讓屋頂披上「綠衣」,兩岸共享綠色生態。
停車難是人們在城市生活中的一大難題,嶺南師範學院李曉霞同學從摩天輪的運動和外形結構中得到靈感,設計了一款旋轉式汽車停車裝置,裝置採用主、從轉盤和託盤組成旋轉平動的聯動裝置穩定轉動,始終與地面保持水平,具有最大限度利用空間、安全方便、容量大、高效率的特點。
大學生們開心地在展示作品前合影
同臺論道,分享創新創業經
在湛臺大學生創新創業論壇上,13位兩岸大學生現身說法,妙語連珠,與觀眾們分享了創新創業的過程和感悟。
如何改變「填鴨式教育」?臺北市立大學學生陳昀彤、江孟璇以一問一答的新穎形式介紹了以臺北市和平實驗國民小學為例的創新教育,該校用主題教學、動態教學等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並打破了「寒暑假+課時」的模式和「四學季」課時安排。臺南大學學生陳敏容介紹了臺灣基隆一所幼兒園的新式戶外遊戲設置,如在雨天進行戶外遊戲,上門與街坊鄰裡分享親手製作的料理,走進森林等,把「幼戲中處處是學習」的理念貫穿在幼兒育才方式中。
分享創新創業成果和感悟
嶺南師範學院陳瀅瀾同學娓娓道來團隊發明健康環保的「鮮美」粉筆的故事。市面上一般的粉筆塵會危害師生身體健康,她們經過不斷實驗,發現貝殼是一種很好的純天然的粉筆原材料,於是就收集廢棄貝殼,經過清洗、消毒、研磨、加工等工序,製成了「鮮美」的粉筆,既解決了廢棄貝殼對壞境的汙染,又達到變廢為寶的效果。
「沒時間買菜?不知道該買什麼菜?不懂科學營養搭配怎麼辦?」嶺南師範學院商學院肖晴文團隊設計的「菜易搭」菜品搭配APP致力於為人們解決這些問題。該APP以菜市場各攤販為主要客戶,對菜市場各類攤販的各種資源進行整合上線,滿足用戶在廚房生活的各種需求,為用戶提供在線下單、送貨上門、菜品搭配、菜品製作推薦、拼團優惠、大數據分析等特色服務。
7月1日,第十一屆湛臺夏令營在嶺南師範學院開營。臺灣教育大學系統總校長、夏令營總領隊吳清基表示,夏令營為兩岸的教育交流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兩岸師生以夏令營活動為紐帶,在交流學習中同中求異,異中求同,共同探尋兩岸之間文化聯繫,建立長遠深厚的友誼。嶺南師範學院黨委書記劉明貴希望,湛臺師生能始終秉持「兩岸一家親」的理念,共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實踐中厚植家國情懷,樹立崇高理想信念、全面提升綜合素質,敢於追夢、築夢、圓夢,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青春力量。
湛臺大學生通過開展參觀嶺師校園、創新創業成果展、湛臺大學生創新創業論壇、體育交流活動、座談會以及聯歡晚會等豐富多彩的活動進行交流。
圖說夏令營
夏令營開營授旗儀式
臺灣著名心理學家馮觀富先生向我校贈送書稿
臺灣大學生參加嶺南師院圖書館
臺灣大學生興致勃勃地翻閱圖書
在老師的引導下,兩岸學子共同完成遊戲項目
在「雙創」論壇上,兩岸師生現場頻頻互動
嶺南師院學子表演的舞蹈《秦王點兵》
臺灣學子開心放歌
嶺南師院學子深情演繹舞蹈《淮水情蘭花灣》
嶺南師院「新空」合唱團演繹《藍色圓舞曲》
精彩的節目讓兩岸學子共同歡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