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拍的片子,2017年上映,2018年我才好好的從頭到尾的看到了它。四段故事7個主要人物訴說了中國百年來年輕人一直在思考的問題:我是誰,要去哪,要幹啥。到底是順應時代,還是終於自我。
吳嶺瀾——1924年能讀大學的大多都是貴族和有錢人家的子弟,梅貽琦老師問吳嶺瀾為何棄文科而選擇比較弱的實科。吳嶺瀾道:好的學生都在學實科,而把自己交給書本就覺得很踏實。百年前的理論放到現在也覺得很有普遍性:大學選專業總是想擠破頭的進大家都選的熱門專業。到了一定年紀,單身就感到很不踏實,要抵禦社會各界的壓力。是不是覺得不管時間和空間,青年人的憂愁和思慮總是出奇的一致,那種跟風隨大流的安全感和總是在自我迷失和自我尋求不斷切換的無奈,感覺在哪個年代的年輕人上都會顯現。最終梅老師給了吳嶺瀾建議:人把自己置身於忙碌之中,有一種麻木的踏實但喪失了真實,你的青春也不過只有這些日子什麼是真實?你看到什麼,聽到什麼,做什麼,和誰在一起有一種從心靈深處,滿溢出來的不懊悔也不羞恥的平和與喜悅。讓他開始重新站在自己的位置上思考,而不是思考在別人的位置上看到的是怎樣的自己。他遠離人群,獨自思索,聽到泰戈爾的演講,看到站在泰戈爾身邊那個年代最優秀的那些人時,他找到了自己。對於生命的思考,不只是他,即使那些最優秀的人也不斷在思考,無需羞恥,只需要在自己認為對的方向堅持走下去。當時的老師才是真正的人生導師
沈光耀——一個從小練武,不驕不躁,孝敬父母,高大帥氣的富家子。生於亂世,一身風骨傲氣卻保有著最真摯的善良。雙胞胎有一句臺詞:同學你字寫的好,你來。光耀:你們怎麼知道我字寫的好?雙胞胎:看你的樣子就是什麼都能做的好。沒錯,沈光耀就是這種優秀的存在,三代五將的牌匾揭示了他不只是富家子弟還是將相之後,盡忠報國的魂是骨子裡的東西。但是他的母親也道出了全天下母親都有的顧慮,不希望她的兒子還沒有經歷過世界的美好,命就沒了。在昆明的山坳裡,頭頂飛著轟炸機,底下是吳嶺瀾略帶口音的念著泰戈爾的詩:你的負擔將變成禮物你受的苦將照亮你的路。孝與義,沈光耀選擇了後者,在這個時代,沒有國,就沒有家。沒有和平,就不存在母親口中:為人父母的幸福,他可以做到別人做不到的事,有些事只有某些特定的人能做,而他恰巧是其中之一。個人認為因為時代,因為悲壯,因為強烈的人物衝突,這一段最感人。
王敏佳、陳鵬、李想——這個時代是一個敏感的時代,也是相對畸形的時代,教條主義的是非觀被放大,正義被重新定義。王敏佳的謊言在現在看來無傷大雅,她寫的那封信也是純粹的支持正義,錯就錯在,不合時宜。她做為一個女學生不合時宜的給男老師的老婆扔了投訴信,在那個上綱上線的年代不合時宜的用謊言來炫耀。而作為李想,一個一心支邊奉獻的醫生,難道他是因為僅僅是因為自私自利才退縮不肯和王敏佳一起承擔的嗎?支邊在當時肯定是一種榮譽但也是種奉獻的榮譽,最後李想也是為了救他人而犧牲在邊疆。他的一個決定毀了另一個人,但是你又不能以一種全面否定的姿態來評定他。而陳鵬的存在是對王敏佳的一種救贖,那個時代有很多的李想,也有很多的王敏佳,但是有沒有陳鵬的存在需要打個問號。王敏佳在被打之前聽著李想的演講笑得很燦爛,她知道她陳全了李想的夢想,也讓邊疆的同志們得到了一個好醫生。因此導演在她倒下之後給了她一個陳鵬,給她託底,讓人們在絕望中還看了的愛與希望。
張果果——生活在現在浮躁的社會中,這個時代沒有戰爭,沒有捆綁到個人的政治。有的是經濟飛速發展後的殘酷競爭環境,說白了,是個人利益之爭,比前幾代的人生,大義,夢想,正義等大主題看上去小氣了很多。但是,卻最接近看電影的我們,前幾代的感動和唏噓有太多時代的烙印在裡面,而回到最後這段的張果果,現代人迷茫和堅持其實應該更簡單,回歸本真,不忘初心。在這個和平的年代裡我們選擇大義不會喪命,將真話做真事也不會被放大或者扭曲。一百年轉了一圈反而覺得吳嶺瀾的答案也許也是張果果的答案,你問問自己,自己喜歡的是什麼,想要做的是什麼,做什麼才有滿溢出來的不懊悔也不羞恥的平和與喜悅。
吳嶺瀾點醒了沈光耀,沈光耀選擇當飛行員後用食物救助了陳鵬,陳鵬救了王敏佳,王敏佳成就了李想支邊之路,李想在支邊時候救了張果果的父母。冥冥中你做的決定看似只是你自己的事情,殊不知已經影響了他人的人生。時間、空間、人物,你所遇到的一切都可能讓你迷茫,你所要做的就是堅持那份能讓你滿溢出來的不懊悔也不羞恥的平和與喜悅的事,無愧於心,不忘初忠,無問西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