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不太忙,我又重新看了《歡樂頌》。
結果看了第二遍,還是被樊勝美的家人氣到半死。
當她連飯都快吃不上的時候,她親媽還像一個催命的債主,
不停地給她打電話,讓樊勝美借錢幫自己的兒子還債。
女兒死活無所謂,兒子和孫子可是半點委屈都受不得。
每當看到樊勝美抓著頭髮哭的時候,
我就在想: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
是真的嗎?
一樁十幾年前的老案子,告訴了我一個否定的答案。
趙慶香生在山東的一個貧窮村莊。
因為環境所致,趙慶香很早就知道讀書很可能是唯一能改變自己命運的方法。
所以她格外努力,成績特別好。
趙慶香的努力沒有白費,她順利靠上了大學,
而且大學期間每年都能拿到獎學金。
趙慶香知道家裡條件不好,因此上學都靠自己打工賺學費。
不但沒有花過家裡的錢,還要每月寄錢回家,
給自己的父親,還有自小得了癲癇的弟弟。
在上大學時,趙慶香認識了丈夫魏斌。
兩人感情很好,志同道合,結婚之後,二人決定一起赴美留學。
出國用的所有錢都是男方家支付的。
可即便這樣,趙慶香的父親依然強烈反對她出國留學。
「不趕快工作一直讀什麼書?」
「家裡都窮成什麼樣子了?還讀書?」
父親的阻攔沒有讓趙慶香停下學習的腳步,
她出國之後,邊讀書邊打工賺錢。
美國工資高一些,她源源不斷地寄錢回家,幫家裡建起了新房。
可她沒有想到,即使她這樣付出,
災禍卻仍在她回娘家探親時降臨了。
據媒體報導,趙慶香當時在美國一家大型企業工作,年薪6萬美元。
她的丈夫是南開碩士,在美國一家計算機公司上班,年薪3.6萬。
夫妻二人賺的不算少。
可是這樣的收入卻無法支撐趙慶香父親吸血一樣的索取。
「你弟弟都28歲了,因為有癲癇,一直娶不上媳婦。」
「這次看好了一個,對方要求必須在縣城裡買房。」
「現在就全靠你幫他了。」
趙慶香的父親總是理所應當地問女兒不斷索要。
可那是趙慶香博士畢業,剛剛踏入工作,
自己出國所有的花銷都是丈夫家人給的。
她特別為難,跟父親說:
「我們剛剛開始工作,沒有什麼積蓄。」
「這五年也沒少往家裡寄錢,這次還要帶孩子回美國團聚(趙的孩子從一出生就是公婆在照顧),」
「開支也很大,能不能緩一緩?」
「過一段時間我們一定給你郵錢回來。」
誰知道她的苦衷卻成了父親的逆鱗。
趙慶香的父親覺得:自從女兒嫁了人,就敢藏私了?
以前明明是不敢違抗自己任何要求的,最聽話的女兒!
(趙慶香父親)
沒察覺到父親恨意的趙慶香依舊選擇了回娘家探親,
一到家,趙慶香就先給了父親1600美元,
自己只留了不足1000美元。
可父親並不拿這點錢當回事,
依舊不停逼迫女兒給自己的兒子去縣城買房。
在女兒即將返回美國的前一天,
他讓妻子最後一次向女兒要錢。
拿不出錢的趙慶香對母親說:
「媽,在美國真的不容易,別逼我了。」
發現真的要不出錢的趙父,卻徹底歇斯底裡。
在女兒睡在家的最後一晚,他推開了女兒和女婿的房間門,
用斧頭先對著女婿的腦袋一陣狂砍,
接著砸死了還在沉睡中的女兒.....
令人崩潰的是,直到趙父被抓進警局,在法庭宣判時,
他仍然嘶吼著:
「我不後悔!」
「這個女兒我白養了!」
「我唯一的兒子就因為她娶不上老婆,我活著還有什麼意思?」
「我活不好,他們還想活?」
還記得前段時間,一個赴美留學的北大博士,
拒絕母親臨死之前見自己最後一面的事件上了新聞。
而面對病危的母親,他只說了一句:
「不要再找了。」
乍看上去,王永強何其不孝,可實際事情卻另有隱情。
當年王永強考上北大之後,多次被父母要求輟學。
四年大學,家人一分錢都不給他。
還好1987年上大學是免費的,還會給學生發飯票。
北大的學生那時每月有4元助學金。
得知此事的王永強父母開始拼命要錢,王永強只好把每個月發的4元都寄回家。
即使當時每次寄錢都要花掉1毛。
在王永強工作後,父母的要求越來越多。
他們要王永強幫自己有小兒麻痺的哥哥在城市裡找工作,
幫二大爺家的堂哥的孩子去上大學。
等到王永強和妻子成家,得到了去日本工作的機會。
王家父母又覺得兒子不把自己一大家子全部帶出國,就是不孝。
曾經王永強也記掛家裡,記掛自己的父母。
他也曾經寫過一封封家書,問自己父親母親是否一切都好。
可是他最終被無法滿足的父母逼到只能出逃,
他離開故土,奔赴美國,
一去二十年,再也沒有回頭。
維繫父母和子女關係,本應是愛,
而不是什麼道德,什麼責任。
那些只奉行孝順的家裡,
孩子會對父母真的會袒露心扉嗎?
他們大概只會真的非常「聽話」,
也只是「聽話」而已了。
親情不該只是道德綁架,
我真的很想問那些不斷索取的父母:
你們生下孩子,就是為了讓他們還債嗎?
這樣的親情債,真的比高利貸更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