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你哪個學校的啊?
A:「你好,我來自中華女子學院。」
Q:「你說的是那個中華【女子】學院?」
A:「沒錯,是中華【女子】學院。」
Q:「是那個北四環婦聯直屬高校毗鄰鳥巢水立方交通便利妹子們知性高雅的中華【女子】學院?」
A:「沒錯,是中華【女子】學院!」
Q:「what女院——招男生啊?」
Bingo,1:100的男女比例告訴你,女院招男生。
佔地面積兩小層的男寢VS三棟樓的女寢告訴你,女院真的招男生。
「本專業男女兼招,不設性別比例限制」。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招生簡章告訴你,我們女院確實招男生。
Q:男生為什麼考女子學院?怎麼考上的?我們行嗎?
A:告訴你,這還真不是賽馬賽贏的射箭射中的.
現如今,網絡神段「升職、加薪、贏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現已顯然不是追求。「學習、練聲、考上中華女子學院」成了播音藝考男生們想想都有點小激動的新目標。
為什麼?
根據採訪結果顯示:專業好、老師佳、帝都優勢、分數合理、姑娘們量大質優.都是答案。
每年1月,報考女子學院的播音藝考男生要經過初試、複試、乃至三試衝破上千人競爭。之後還要達到:綜合分=校考專業課成績×60%+文化課成績×40%的高考標準,每年全國只收十幾個男孩,想進來?想想還是蠻拼實力的。
Q:在女院男生是不是特受女生照顧?
A:問題怎麼這麼多?調查舉例咱細說.
「李小高放學往食堂走著,路上碰見熟人打了個招呼,轉眼間手裡就多了一把椅子.看旁邊女孩感謝的眼神就足以猜出,這小夥兒又在幫姑娘忙了。」
不是博取女生目光,更不是故作討好,單純也沒什麼目的。在女子學院男生們「幫女生忙」似乎是純爺們兒義不容辭的事兒,這樣的精神集中體現在姑娘們大一升大二搬校區的過程中。
根據「女院男生」調查問卷「平時都幫女生什麼忙」一題的結果顯示,男生們表示幫忙可謂是「各種」——修電腦、搬重物、抬箱子.額,好吧,當然了筆者看到的其實是滿屏幕的:取!快!遞!啊
Q:和一大幫女生一起生活學習是什麼感覺?
A:好吧,你好奇心強我不怪你.
早八點上課,七點整湖邊散步一圈,對垂柳練聲吼兩句「啊」「誒」「lu」「嘿哈」外加經典橋段「八百標兵奔北坡」或者「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國憂民之情」,然後去食堂來一份小籠包和豆漿,身旁是一群秀色可餐的姑娘,餐盤裡灑滿陽光.這樣的生活你羨慕吧!不過調查結果可並不如你所想,更多的男生認為:「沒啥特別的感覺。」一開始進入女院的新鮮,隨著時間的打磨漸漸退去,和正常學校一樣,吃飯、學習、加社團、早就習慣了這個環境。被問這個問題時,14級新晉「女院男生」趙小坤說:「感覺學習氛圍比較好一點,其實男生在女院會更了解女生從而更尊重女生,更懂得從多元化的性別視角看待生活中的一些問題。總之是一起學習進步吧。 」
Q:當男生自我介紹來自「女子學院」心裡是啥感受?
A:.呵呵,別人都不信。
有人羨慕女院男生學習生活在「萬花從中」,當然也有人對此表示不解。每當放假回鄉,長輩們一問:「小夥子哪兒上學呢?」——嗯,中華女子學院。每當買電影票時帥氣掏出學生證——咦?中華女子學院……這樣的情景在女院男生們的生活中並不陌生。雖然調查結果中九成受訪男生表示習慣在女院的生活,但提起自我介紹帶來的感受——「尷尬」、「怪不好意思」、「有些彆扭」、「十分獨特」成了男生們慣用的回答。
其實,在女院性別的差異並不是生活的重點,相反很多女院男生在這樣特色的學習環境中更好的展現了自己的風採。他們拿獎學金、在體育場、文藝晚會上大放光芒、他們身體力行承擔起學校的髒活兒累活兒,呵護女孩自然也不在話下,他們有夢想、有擔當,就像點綴在校園裡的星星,為溫柔婉約的女子學院注入活潑的力量。
Q:聽說你們顏值很高?
A:…顏值是神馬?好吃咩?
經歷過藝考大軍的同學們一定了解幾千選一,初試複試的感受。那能留下來的勢必都有一技甚至幾技之長。顏值不敢說絕對,但有一定考察標準。長得秀氣的男生常常被女生調侃為「甚為娘泡」:「 有時候不太熟悉學妹突然遇見,還會被對方十分慌亂地喊一聲『學姐好』」。
不過顏值可不是等同於娘泡。勇救落水同學,教訓小偷,趕跑校外小流氓,都是女院男生做過並將持續做下去的事。就像一位學長曾在朋友圈寫過的一句話:「女院男生,希望並將努力成為女生們的一道防線。」感謝女院,不僅有優秀進取的女生,還有陽光向上的你們。
Q:談一談女生心目中的你們?
A:……其實我真的好想說風流倜儻,優秀成功…此處省略幾百字。
提到「女院男生」這個詞,很多女院姑娘的反應都是:「啊?哦。」和大部分學校一樣,男生在女院更多的時都是與女生一樣對待的,一樣的上課,自習,放學,考試。可能與多數學生不一樣的地方在於他們都來自同一個系。「所以可能不被很多同學了解。我覺得,還算是比較低調吧。」
生活低調,但是做事一定不會推諉。學校內大多數文藝匯演,聯歡,競賽都能看見他們帥氣挺拔的身影。調查中,當被問及被「抓壯丁」時的感覺,男生都表示,一共就我們幾個,我們不去難道還要麻煩女生?
對於女院男生這個名字,我們該用時代發展的眼光看待而不能拘泥於刻板印象化的名詞。我們希望未來的女院在保持學院特色的基礎上也能走出更多優秀的男性校友。再回首,與那些年一同走過的播音系男孩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