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從城鎮和鄉村走來,從農民和市民中走來,肩負4600萬雲南人民重託,走進莊嚴的海埂會堂,他們扛起的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
一年過去了,省人大代表在履行「民主監督、參政議政」的職責上做得如何?代表們都在忙什麼?如何在兩會上發出「時代好聲音」?
會上,他們審議討論,表決批准,提交議案建議;會下,他們心繫群眾冷暖,沉到基層一線,詢問家長裡短。他們關注社會民生,預先做了大量功課,深入基層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努力在人大會議上反映基層情況,提出自己的思考和建議。
無論開會、閉會,代表履職一直在路上。
25日抵達昆明後,一到駐地,省人大代表、「80」後女代表段邵麗便忙著跟其他代表一起討論。
相較三年前作為「新面孔」參會時的「很緊張」、「更多的是來學習的」, 段邵麗已然走過迷茫,走向成熟。
作為人大代表履職的過去一年裡,段紹麗自己幾乎天天都在跟鄉親們打交道,一方面是基層幹部的工作必須、另一方面更是基於省人大代表的職責。
在走進鄉親、傾聽群眾聲音中,段紹麗了解到了酒房鄉乃至施甸縣百姓最迫切的需求,並和同事一起,將其形成成熟的建議,帶到了會上來:
「去年、前年都關注民生問題,」段邵麗是施甸縣酒房鄉人民政府鄉長,農村產業發展自然成了她關心的領域。
「施甸是一個農業大縣,以前經濟發展主要靠種植烤菸、甘蔗等經濟作物。這兩年工業有起步,但整個社會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因此需要找一條合適的路。」段邵美說。
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段邵美表示,農村經濟發展要走產業化的路子,比如投資開發施甸縣旅遊資源,打造「水墨施甸,秘湯聖地」品牌,集康體、休閒、觀賞為一體;建議開發怒江流經施甸段的「怒江旅遊綜合體」,集探險、旅遊、觀光、休閒為一體。」
在段邵麗眼裡,這還遠遠不夠,來昆明前,段邵麗調研聽取了基層教師、農村學生和家長、村民等的建議。
「今年主要聚焦教育建設、旅遊投資開發、農村生態環境整治。」段邵麗說。
對於「80後」省人大代表、怒江州蘭坪縣文體廣電旅遊局副局長褚麗娟而言,她心中更有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她所在的地區為高寒山區,經濟相對落後。
「要致富先修路。目前。怒江的許多主要道路都已經劃入到扶貧攻堅計劃中,」 褚麗娟說,近年來,看著家鄉的交通條件逐步改善,很欣慰。「交通條件的改善給怒江山區經濟發展帶來了希望。」
「怒江那麼美的風景,路進不去太可惜了。」她近年關注旅遊公路的建設,「道路在怒江都是村與村之間的鄉道,她介紹,希望能這些旅遊道路也劃入到扶貧攻堅內容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