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市西峽縣米坪鎮:香菇種植引領群眾致富

2020-12-20 瀟湘晨報

映象網訊(記者 田雨 通訊員 劉秋麗)「別看香菇小,全身都是寶。」如今,在南陽市西峽縣米坪鎮河西村,香菇種植是許多貧困戶發展產業、奔走小康的第一選擇,香菇大棚成為河西村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產業興則鄉村活,產業發展是點燃鄉村振興的希望。面對零產業的現狀,河西村「兩委」幹部清醒地認識到,河西村要想實現脫貧致富、壯大集體經濟,必須發展特色產業。根據河西村的實際情況,他們瞄準了香菇種植這個項目。喬小衛任村黨支部書記後,多次自費去湖北省和泌陽、三門峽等地考察,學習夏菇的種植技術。同時,他還帶領村「兩委」成員和貧困戶代表出去考察、論證。

袁國強是河西村建檔立卡貧困戶,通過村「兩委」的幫助,袁國強率先在香菇基地建了4座夏菇大棚。眼下正值香菇的採摘季節,一座香菇大棚能給她家帶來近1萬元的收益。用他的話說,他正在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幸福生活。

河西村香菇基地採取「基地+農戶」的管理辦法,採用統一建棚、統一品種、統一菌棒、統一技術、統一銷售的模式。貧困戶通過戶貸戶用貸款3萬元投入基地,每戶分得4座香菇大棚,收益採取分紅模式。目前每個大棚已獲利1萬多元,並帶動貧困戶中有勞動能力的人員和周邊村近300名群眾就業,形成了「小香菇,大產業」的態勢,初步實現了以特色產業引領群眾脫貧致富的良好開端。

(映象網南陽新聞熱線:18003713016,投稿郵箱yxwnypd@126.com。映象網「大象陪辦」電話:180 0371 9699)

【來源:映象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南陽市西峽縣米坪鎮:「開心農場」留住田園鄉愁
    在南陽市西峽縣米坪鎮河西敬老院,陳新成一邊在菜地裡拔青菜,一邊和院外的路人聊天。敬老院裡井井有條的菜畦,每一壟地上都種著應季蔬菜。種得有白菜,有蔥、蒜、胡蘿蔔、菠菜等多種蔬菜,綠油油的菜地十分惹人喜愛。菜地的配套設施也很到位,每塊地都預埋了水管和接口,水管通到菜地邊,老人們只要在接口處插上水管和龍頭,就能隨時為菜地澆水。
  • 西峽縣寨根鄉:擴大香菇種植規模 夯實脫貧成果
    映象網訊(記者 田雨陽 通訊員 孫雪剛)近期,南陽市西峽縣寨根鄉堅持「兩線作戰」,在打贏脫貧攻堅同時開啟產業發展「加速度」,在確保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的同時,保質保量確保全鄉所有產業貧困戶全面完成2020年全鄉香菇產業發展任務,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效。
  • 西峽縣米坪鎮:自強不息的啞巴
    在人們的印象中,一聽到「啞巴」就知道啞巴除了不會說話還有點傻,但在西峽縣米坪鎮石門村有一個自強不息、自立更生的王啞巴。2018年和2019年,王啞巴身殘志不殘,在政府的幫扶下,主動發展產業種植袋料,獲得了不錯的經濟收入,有黨和政府的幫忙,再加上王啞巴的吃苦耐勞、自強自立,他已經脫貧了,日子也越來越好!
  • 南陽市臥龍區:科技興農 讓貧困群眾致富有「術」
    今年以來,河南省南陽市臥龍區在全區13個鄉鎮、景區建立215所農民學校,積極開展各類技能培訓,幫助貧困群眾拔掉思想上的窮根,用專業技能知識填補能力的不足,不斷增強自我發展能力,更快走上致富道路。日前,臥龍區潦河坡鎮邀請南陽市科技局、農科院專家為80餘名有香菇種植意向的村民講解食用菌種植技術。專家們為村民們詳細分析菌類產業的發展現狀、前景和預期收益,鼓勵村民們發展菌類產業,並圍繞菌類種植技巧、產銷模式,為村民們科普菌類產業在林下經濟中的重要作用,詳細解答村民們關於香菇種植的溼度、溫度、通風等問題。
  • 南陽市西峽縣寨根鄉:三大產業助力脫貧攻堅
    映象網訊(記者 田雨陽 通訊員 魏彥波)南陽市西峽縣寨根鄉充分利用山區資源,發展香菇、獼猴桃、山茱萸三大產業,成為貧困戶脫貧致富的主要收入。香菇產業的發展實現了標準化、規模化、基地化,依託仲景香菇基地,形成了規模500萬袋,面積2.5平方公裡香菇菌棒製作、香菇生產、冷庫保鮮菇收購的香菇工業園區,建成香菇醬加工企業一家,目前香菇收入已佔到居民收入的70%,有60%的貧困戶依靠香菇脫貧。
  • 讓香菇成為老區人們致富「金疙瘩」
    中國發展網訊 郭進定,河南省南陽市桐柏縣朱莊鎮農民,縣政協委員,50歲,從事香菇產業化發展28載,他所創辦的進定香菇種植專業合作社擁有社員386人,種植香菇1500餘萬袋,產值4600餘萬元,帶動貧困農戶250餘戶,被譽為桐柏山區「香菇大王」,先後榮獲「河南省勞動模範」、「 南陽市『十佳』新型農民」等稱號,連續3年被評為桐柏縣優秀政協委員稱號
  • 西峽縣田關鎮:產業扶貧拔窮根 村民走上致富路
    改善村容村貌,建設產業基地,發展光伏產業……一項項扶貧舉措使西峽縣田關鎮牛角村村民走上了致富路。如今,村民生活幸福指數提高了,在奔小康的路上更有信心了。牛角村位於河南省南陽市西峽縣田關鎮西南11公裡處,距離縣城46公裡,地理條件較差,基礎設施落後,產業單一,曾經是深度貧困村。2016年4月,西峽縣殘聯駐村工作隊進駐以來,通過深入貧困戶走訪調研,與村民代表交流座談,從結對幫扶、培育產業、改善環境、文化惠民四方面入手,帶領牛角村村民走上致富路。
  • 南陽市西峽縣寨根鄉:扶貧宣工作傳亮點紛呈
    映象網訊(記者 田雨陽 通訊員 餘爽爽)為打好脫貧攻堅戰,南陽市西峽縣寨根鄉把扶貧宣傳作為推進扶貧工作的著力點,認真研究,精心謀劃,創新方式,落實舉措,努力營造人人關心扶貧、人人重視扶貧、人人支持扶貧、人人參與扶貧的扶貧宣傳氛圍。
  • 藍田縣藍橋鎮:小香菇撐起秦嶺深山群眾「致富傘」
    「幫助深度貧困戶儘早脫貧,防止脫貧群眾再返貧,才是我們村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關鍵。」辛群良說這話的時候目光特別堅毅,50歲的他,在藍田縣藍橋鎮獅峰村黨支部書記崗位上已經幹了17年。一根根菌棒上一簇簇、一叢叢的「致富傘」長勢喜人。見到辛群良時,他正在跟村民一起給前來拉貨的客商裝車,分類好的一框框香菇在道路兩旁堆放有序。在他忙碌的間隙,記者和一旁同樣是等待辛群良的客商「閒聊」了起來。
  • 他憑藉紮實的專業技術種植香菇,帶動群眾脫貧致富
    他憑藉紮實的專業技術,成為了佛坪縣香菇種植領域的龍頭。他積極響應市、縣政協號召,全力帶動群眾脫貧致富,在他的幫助下,加入園區的貧困戶當年就能實現脫貧。陳家壩鎮位於佛坪和寧陝交界處,浦河穿流而過。四面環山的壩子裡,一排排香菇大棚格外顯眼。1994年,初學歸來的王繼東開始研究香菇栽培,並在陳家壩鎮辦起了第一個人工椴木栽培香菇實驗場。
  • 河南桐柏「香菇大王」美名揚
    為了讓種菇戶吃下「定心丸」,郭進定一開始只是鼓勵農戶試種三五百根椴木香菇,以降低失敗的風險,還親自去湖北採購菌種,嚴把菌種質量關,生怕購進不適宜桐柏種植的菌種,更擔心挫傷村民們種香菇的積極性。在他的精心指導下,郭灣村12個香菇種植戶脫穎而出。到1993年底,郭進定自家的椴木香菇種植規模達到8000根,年收入2萬餘元。1994年,全村香菇種植風生水起,80%的農戶因此致富。
  • 洛陽36歲農民山溝裡種植4萬袋香菇,帶動十幾名貧困農戶脫貧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高菊12月4日,洛陽的天氣已經進入深冬,在洛陽市新安縣石井鎮安裡村的村集體經濟香菇種植基地的大棚內,村民們卻在熱火朝天地採摘長熟的香菇。「差不多,一個大棚能產出10000多斤新鮮香菇,按照批發價4元一斤來算,這5個大棚能收入20多萬元。」
  • 西峽縣丹水鎮:扶貧日活動豐富多彩
    西峽縣丹水鎮:扶貧日活動豐富多彩河南經濟報記者周美嬌 通訊員李軍2020年10月17日是我國第7個扶貧日,也是第28個國際消除貧困日,西峽縣丹水鎮開展了多層次、多形式的扶貧日系列活動,充分調動社會各方資源,進一步形成多點發力、各方出力、共同給力的脫貧攻堅格局,為收官之年助力我鎮打贏脫貧攻堅戰凝聚強大合力
  • 西峽縣:科技助力智慧桃園
    央廣網南陽1月15日消息(記者 王勇生)近日,河南師範大學的「獼猴桃生態團隊」來到南陽市西峽縣寨根、丁河等鄉鎮,對當地的獼猴桃種植基地開展實地調研。  南陽市西峽縣被譽為「中國獼猴桃之鄉」,這裡是中國開展獼猴桃人工栽培最早的地區,也是可利用野生獼猴桃資源最多的地區,獨特的氣候條件,使西峽所產獼猴桃品質優良,口感好,維生素C含量高。團隊負責人雷丁懿,團隊成員王涵等人在學校王科老師的指導下研發了一種智能的多功能獼猴桃採摘機械手,希望通過智能化、機械化的技術減輕獼猴桃採摘中人力物力的負擔。
  • 西峽縣法院審理醫保詐騙案 交通事故謊稱意外摔傷騙取醫保報銷
    西峽縣醫療衛生系統工作人員及周邊村民,到庭參加旁聽。第二起案件的被告人萬某芳,男,2018年5月23日,在西峽縣米坪鎮羊溝村某路段的交通事故中受傷,經協商在當年6月19萬某芳又以自己意外摔傷為由,在西峽縣人民醫院報銷醫療保險,騙取醫保資金5892.7元。2020年6月23日,萬某芳到西峽縣公安局經濟犯罪偵查大隊投案。被告人萬某芳在案發後,退還醫保資金5892.7元。兩起醫保資金詐騙案中,都有西峽縣交警大隊事故認定書、醫院病歷、河南省城鄉居民醫保住院報銷票據、交通事故的賠償協議等證據證實。
  • 「小香菇」種出「大幸福」
    央廣網南陽12月18日消息(記者 王勇生 通訊員 章東麗)在西峽縣桑坪鎮一個個袋料香菇棚裡,一棚棚菌棒上長滿了白花花的香菇,菇農們正在興高採烈地採摘著。西峽縣桑坪鎮按照「堅持綠色發展、打好特色品牌」理念,結合自身優勢,大力發展袋料香菇種植,使山區群眾由「小香菇」種出了「大幸福」。在積極鼓勵種植的同時,該鎮要求種植戶不要盲目貪大,合理控制種植規模,精管細作,向科學要效益。引導袋料香菇產業由分散種植向基地集中,科學規劃,推動袋料香菇生產基地化,管理標準化,推進香菇產業轉型升級。村村建立標準化基地,以基地帶動產業發展。
  • 魏志平:中藥材種植築就群眾「致富路」
    如何「沙裡淘金」,調整農業種植結構,脫貧致富奔小康,一直以來都讓他心裡沉甸甸的。魏志平雖然出身農民,卻天資聰穎,上學時便一直是班裡的尖子生。也許是鄉音眷戀,也許是鄉愁縈繞,在外打拼多年後,有了穩定生活的他還是惦記著村裡的父老鄉親。2010年,通過競選,魏志平當選為東大村的黨支部書記。農民出身的他,上任後一直致力於發展農村經濟,帶動鄉親們共同致富。
  • 西峽縣西坪鎮駐村第一書記:勇挑重擔幹事業 平凡之處顯真情
    河南經濟報 記者周美嬌 通訊員包書玉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南陽市西峽縣西坪鎮瓦房店村駐村第一書記鄭博文背負西坪鎮黨委政府重託,撲下身、沉下心、紮下根,用敬業勤懇、開拓進取、幫民為民的作風和韌勁紮實推進扶貧攻堅,肩負起了帶領全村群眾脫貧致富的擔子。
  • 南陽市西峽縣陽城鎮葛榮選:讓每個孩子享受公平優質的教育
    映象網訊(記者 田雨陽 通訊員 王金柱)南陽市西峽縣陽城鎮一直以來處於老少邊窮地區,以丘陵地貌為主,是典型的農業大鎮。陽城初中就坐落在這片廣袤的山區大地之上。在校生470餘人,建檔立卡貧困戶孩子50餘人。葛榮選作為陽城鎮中心校校長,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他始終堅信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根本之策,把學校辦好,培養更多人才是助力脫貧攻堅的有效途徑。
  • 回村發揮餘熱帶群眾致富-- 大河網
    本報訊在西華縣,無論是幹部還是群眾,只要說起李文琦,都會對這位心繫貧困農村、胸懷愛民之心,被村民譽為貧困戶的「貼心人」、農民致富的「帶頭人」的老幹部黨員肅然起敬。從2013年開始,退休後的他放棄城市安逸的生活,回到老家——東王營鄉祁堂行政村吳營村,帶領群眾脫貧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