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了,很多新手家長朋友想給小學低年級孩子買科普書時,可能都聽到過別人推薦「小牛頓」系列科普書。
可隨便在網上一搜,什麼《小牛頓的第一套科普百科繪本兒童啟蒙書》《小牛頓科學館》《小牛頓百科館》《小牛頓科普百科繪本》《小牛頓科學全知道》《小小牛頓幼兒館》……魚龍混雜,那叫一個眼花繚亂啊!其中,很多是打著「小牛頓」旗號的山寨科普,那麼真正的「小牛頓」出自哪家呢?
牛頓出版公司是中國臺灣科普教育圖書出版的傑出品牌,擁有包括《牛頓》《小牛頓》《小小牛頓》等多種精品科普刊物。「小牛頓」創刊三十餘年,曾榮獲中國臺灣三十多個出版獎項,三度問鼎中國臺灣出版最高獎——金鼎獎;在人口只有兩千多萬的臺灣創下了累計發行超5000萬冊的銷售奇蹟,並且這個奇蹟一直延續至今。「小牛頓」系列圖書進入大陸地區以後,也備受矚目與好評,短短數年創下1億冊的銷售佳績,是許多家長送給孩子的一份科普大禮。
那麼,與一般的「小牛頓」系列科普讀物及其他普通科普讀物相比,「小牛頓新興科技館」又有哪些獨到之處?或者說我們到底該給孩子選哪套小牛頓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及時觀察新興科技,對我們搶先了解這些科技的發展動態至關重要,因為這些科技將會極大地改變我們的世界。率先行動能夠讓我們及時地做好準備,迎接這些顛覆性科技的到來,並及時地對這些科技進行研究與分析……」——編寫2016年全球十大新興科技清單的世界經濟論壇理事會主席伯納德·梅耶遜(BernardMeyerson)強調。
美國近期公布了一份描述未來30年新興科技趨勢的報告,這份報告是在過去5年由美國政府機構、諮詢機構、智囊團、科研機構等發表的32份科技趨勢相關研究調查報告的基礎上提鍊形成的。通過對近700項科技趨勢的綜合比對分析,最終明確了20項最值得關注的科技發展趨勢,包括正在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的新興科技,比如機器人、3D列印(《機器人新世界》)、大數據、物聯網、雲計算等等。
科幻電影裡描繪的人體機能增強系統(HumanAugmentation)、混合現實、合成生物、先進材料(《納米是什麼米?》)等正在越來越多地變成現實,醫療進步、網絡空間、能源、智慧城市、食物與水方面的新興技術(《舌尖上的未來》)、量子計算、社交媒體使能(Social Empowerment)、先進數碼產品、研究氣候變化技術(《極端氣候來臨了》)、新型武器、太空等已經成為當下科學研究的主攻方向,在某些領域已經取得了顯著進展。
隨著人類邁入信息社會,信息和知識大爆炸。在強調全民提升科學素養的大背景下,要使孩子成為可以應對未來各種挑戰的人,科學精神是其必不可少的。未來,一個完整的人不僅需要人文情懷,還需要藝術素養,更需要其他方面的訓練,尤其是科學思維的訓練,需要具備豐富的科學知識,掌握辯證的科學思維方式。
「小牛頓新興科技館」(第一輯,5冊)是一套專為6-10歲孩子創作,了解最新前沿科學技術的科普書。第一輯5冊讓孩子了解以下5個主題:最新的智能科技——機器人(AI技術)、最快的速度旋風——高速鐵路時代來臨、最極端的氣候變化、納米科技以及關乎人類口糧的最新的農業科技。這也是該系列簡體中文版在大陸首發,內容橫跨地球科學、應用科學、環境保護、動物、植物、物理、化學、人文、歷史等各大知識範疇,同時關注新興科技的衍化和人類文明的進程,全方位展現新興科學技術及其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寫給孩子的科普書必須要有六個特性:科學性、通俗性、趣味性(可讀性)、獨創性、思想性、文學性。這套書可謂集這六個特性於一體,以分冊百科的形式,一冊書圍繞一個主題。這套書由自然科教育探究與實作課程研發計劃召集人林春煌,科學史理論家、科學傳播研究學者、清華大學教授劉兵,臺灣大學物理所博士、宜蘭大學科學教育中心老師楊凱閔等數十位科學家、科普專家、教育專家審定,更具權威性;同時吸收採納了中小學校長、名師的建議,以使本套書與當今大陸科學教育接軌。這套書還是由北京老科學技術工作者總會/中國科學院老科技工作者協會推薦的青少年科普讀物,多位專家撰文推薦。
這是一套新型的、先進的、科學的、趣味的科學普及讀物。其科學性和趣味性,體現在內容闡述科學、選題新穎、切中讀者樂趣。
——趙文利(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老教授協會副會長、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科研處副處長)
在生態環境科學領域,這是一本題材新穎、內容豐富、結構合理、圖文並茂的科普圖書。
——陳佐忠(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技大學研究生院教授)
《舌尖上的未來》一書由天地出版社出版。這是一本由海峽兩岸科學家、科普專家、教育專家共同審定的,介紹人類食物的今天與明天,內容十分豐富,面向青少年的圖文並茂、深入淺出的科普圖書。這是非常有意義的。
——關秀清(曾任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員、中國科學院科普講師團秘書長)
「小牛頓新興科技館」系列每本書中內置多個科學視頻,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聯網後,掃描書內的QR Code(二維碼),就能立即觀賞科學影片。創新的QR Code閱讀方式,科技與知識結合,讓書本上的知識「活起來」!享受視覺與聽覺的立體學習樂趣,激活科學腦細胞。不論在何時何地,立刻引領孩子到書中的主題現場,突破紙質書的平面限制,體驗全方位閱讀的樂趣!
精密圖解和精彩科學視頻結合,將尖端科學具象化,逼真的臨場感,擴大科學的想像空間,孩子會發覺科學原來是這麼的有趣、易懂,增進他們對科學領域的興趣與愛好。
「小牛頓新興科技館」是一套講述近5年來世界科技最新發展及預測未來尖端科技趨勢的科普讀物,對華人全新的科學發現和成就重點著墨,如《高速鐵路時代》中對中國高鐵技術及其發展的著重介紹;《舌尖上的未來》中對中國有機農業以及高科技在農業中的運用等的介紹;《納米是什麼米?》中介紹中國在石墨烯技術的開發與應用上的突破性進展以及華人科學家在納米醫療方面的貢獻等,以激發中華少年科學探究精神。
建設世界科技強國最關鍵的要素是科技人才,而科學教育是培養科技人才的主要途徑。2017年1月19日,教育部發布了《教育部關於印發〈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的通知》,這是自2001年頒布《小學科學課程標準(實驗稿)》16年後,正式發布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根據《通知》的要求,今後的小學科學教育將發生一些變化:變化之一,小學從一年級開始開設科學課,保障一二年級學生每周至少一課時,三至六年級的科學課學時保持不變;變化之二,科學教學實施方面注重實驗教學和實踐探究過程,單獨強調了要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變化之三,合理配置科學教師,加大經費投入,保證實驗室建設等需要。這說明,國家對孩子的科學教育非常重視,小學科學教育將開啟新時代!
實踐證明,科學教育要從娃娃抓起。6到10歲的孩子對這個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這一時期是培養科學興趣、體驗科學過程、發展科學精神的重要時期。培養孩子的科學素養,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培養孩子對科學的興趣。「小牛頓新興科技館」這套書不是功利性教育的產品,而是通過科普知識點介紹、科普故事、動手做實驗等形式,講述有體系、有趣味、有未來延展性的新興科技。為了讓孩子了解最前沿的科技以及將這些科技知識運用到生活中,每本書均有「科技動手做」欄目,教導孩子做科技玩具或科學實驗,精密的圖解配上視頻,孩子將通過親身操作,直觀體驗,了解科學原理,提升科學素養。
兒時齊聲高呼「長大想當科學家」的情景似乎還歷歷在目,而今自己轉眼就變成了家長,面對孩子充滿好奇的眼睛,你是否有勇氣和他一起去圓一個「科學夢」,你是否能找到正確的方式去引導他的「科學夢」。
現在很多家長已經開始注意這些問題,開始有意識地為提升孩子的科學素養努力著,例如節假日帶孩子到各大公園、動物園、海洋館,各類博物館去,讓孩子玩的同時增長科學知識,寓教於樂。但遺憾的是,父母們卻常常無法回答孩子們提出的五花八門的問題,特別是一些需要科學解答的問題,讓一次次有著美好期望的出行,成了走馬觀花的遊玩,失去了最寶貴的教育價值。雖然也想給孩子日常的科學教育,但現實是,很多家長心有餘而力不足。
你需要不一樣的科普讀物。
溫馨提示:想買到小編為您和寶寶推薦的好書嗎?點擊閱讀原文進入專題連結,連結是手機端的,請不要擔心您的流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