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的含義及其變遷

2020-12-23 漯河統戰網


1924年在蘇共的協助下,國民黨完成自身改組並正式開始同中共合作,這一事件不但改變了國共兩黨,改變了現代中國政治走向,也改變了「同志」一詞的內涵。改組後的國民黨,由一個鬆散的西方議會式政黨轉變成一個列寧主義式的革命黨,由「一個封閉型的精英式政黨,轉變為一個以大眾為基礎的現代動員型政黨」。因此,國民革命時,國共兩黨都比較重視動員民眾的力量,報刊、小冊子變為重要的輿論載體,情感動員成了有效鼓動手段。這種情感是通過樹立共同的奮鬥目標,為目標而相互鼓舞;通過樹立共同的革命敵人,培養對敵人的仇恨感,這一系列行動中培育出來的。而某一同志被敵人殺害後,在革命者內部對這一同志的悼念中,這種「同志之情」往往達到了最高潮。


《悼趙醒儂同志》《悼我們的戰士——王中秀同志》《悼唐際盛同志》等文章集中反映了在悼亡儀式中迸發出來的濃烈感情。


《悼趙醒儂同志》一文中深情地追溯了趙醒農短暫而不平凡的一生,「醒儂同志是個被壓迫的青年!」他因家貧而於中學輟學,不得不以在長沙、常德的商店做學徒,上海賣報紙為生,「夜無宿處而臥於小菜場內,有時為巡捕所驅逐,竟在馬路上步行達旦」。這種悲慘生活使讀者讀之同情,其投向革命這一轉變讓人看到了悲慘生活中的希望,最終因革命患病、被捕、被殺則令人扼腕嘆息。當然,趙同志不是白死的,他的死有喚醒群眾革命意識的重要意義,他的肉體雖然死了,但是「醒儂同志的精神——革命的精神,是永久永久在我們面前活著的!」


《悼我們的戰士——王中秀同志》文首即表達了對於同志之死的悲痛之情,「這位無產階級少年革命先鋒的不幸的消息傳播後,不僅是我們的同志們聞訊悲悼,尤其是悲咽充滿了千萬工農階級的心靈」。文中回顧了他的生平,被吳佩孚所指使的紅槍會殺害的悲慘經過。文章結尾,作者將悲痛之情化為了革命前進的動力,將王中秀的生命融入偉大的革命事業中,「我們相信革命的能力是永不磨滅的!何況中秀同志的艱苦卓絕的精神已輸入無數的勞動者的腦中而釀成革命的酵母!不信我們試張目以看繼中秀精神不斷奮鬥而起的千萬勞動戰士們,他們正以大無畏的精神猛向敵人最堅強的陣地闖進呵!」


《悼唐際盛同志》一文採取了幾乎同樣的敘述方式,首先表達對於同志死去的悲痛,然後飽含深情地回顧其革命經歷,最後為其短暫的生命賦予永恆的意義——「嗚呼!際盛同志死了,他革命的精神——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永留於吾人憶念之中!」


在1924—1927年國民革命期間,類似以上三篇悼念同志的文章還有不少,這些文章,出於革命情感動員的需要,希望借悼念死去同志的方式,來凝結生者之力量,並喚起更多人加入革命陣營,因此,無法擺脫程式性寫作套路——開頭簡述死亡經過,中間總結生平,結尾通常高呼逝者之「革命精神永垂不朽」類似話語。然而,在這些悼念文章中,我們同樣能發現真摯情感的流露,這種情感或是隱含在生平追憶的敘事中,或是蘊藏於對敵人之暴行的憤恨裡,事實上從悼詞結尾處,貌似套話的「革命精神永存」中,我們也能體會到寫悼詞者對於同志之死的悲哀與不舍之情——既然肉體已死,那麼精神與我們同在也許是對於生者最好的告慰。在此時期,國共兩黨人士將革命戰友稱為「同志」,看似延續了清末時期該詞於同一組織內禮貌性稱謂語之用法,實則已注入新的內涵——濃厚的革命情感。另一方面,清末民初時期的「志趣相同者」因對於「志趣」缺乏統一規定,所以同志者的面貌顯得模糊不清,可謂「一千人眼中有一千個同志者」;而革命者為紀念逝去戰友所寫下的一篇篇悼詞卻為我們勾勒出一幅清晰的同志肖像:他生於貧窮,胸懷遠大的革命理想,並為實現這一理想不斷努力與黑暗的現實世界相鬥爭,因疾病或敵人殺害,英年早逝,而將生命融入了偉大的革命事業中,精神永垂不朽。


左翼革命者通過給「同志」注入濃厚的革命情感,從而徹底改變了這一詞的原初含義,此後,無論是在革命戰爭時期,還是新中國成立時期,當我們用「同志」一詞相互稱呼時,仍能感受到這種濃烈的情感,因此革命者之間習慣也樂於以「同志」相稱。


相關焦點

  • 《集合的含義及其表示》說課稿
    《集合的含義及其表示》說課稿尊敬的各位考官大家好,我是今天的X號考生,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集合的含義及其表示》。對於本節課,我將以教什麼,怎樣教,為什麼這樣教為思路,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加以說明。一、說教材教材是進行教學的評判憑據,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來源。
  • 共振的含義及其關聯
    打開APP 共振的含義及其關聯 佚名 發表於 2017-04-18 17:22:10 「共振」有多種不同的含義,其中大部分含義之間都存在著某種關聯。作為電子工程師,現在我聽到這個詞的第一反應就會想到調諧 LC 電路。
  • 中秋節中所蘊含的月崇拜文化,由來已久,隨時代變遷被賦予新含義
    而在歷史變遷之中,它承載著的傳統文化與先進文明逐漸凝結成了我們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以及民族情感,而這種情感反映在我們中秋節的一個具體表現就是月文化,或者可以說是月崇拜。其實自遠古開始,人們就對月充滿著崇拜之感,他們覺得月亮是生命之神,於是會在月圓的時候會舉辦歌舞慶典,而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還得歸結於當時那個時候的人類文明還依舊處在萌芽階段。
  • 殘聯會徽圖案及其含義是什麼?
    中國殘疾人聯合會會徽的圖案及其含義是什麼?1991年3月召開的中國殘疾人聯合會第一屆主席團第三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國殘疾人聯合會會徽設計方案。會徽中心由「殘疾人」三字的漢語拼音縮寫CJR組成,表示殘疾人,與國際上通用的殘疾人標誌相近。
  • 端午的含義 端午節的由來及其養生意義
    端午的含義 端午節的由來及其養生意義時間:2020-06-25 09:51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端午的含義 端午節的由來及其養生意義 端午就是代表夏季的節日。 端字的本義是正,所以我們常說端正,一個人如果品性不正我們會說他品行不端。端午即正午之意。
  •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含義層次
    什麼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或者說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科學含義,理論界學術界研究了很多,但其中的幾層含義及其之間的整體結構關係,仍需要進一步梳理清楚。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闡釋,進一步精準地廓清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含義層次及其結構關係毛澤東同志在1961年1月18日召開的八屆九中全會上指出:「所謂馬列主義中國化,就是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跟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的統一,一個普遍一個具體,兩個東西的統一就叫中國化。」
  • 大學教師的角色內涵、外延及其變遷
    大學教師的角色定位、內涵及外延等隨著時代的變遷而不斷產生著變化。自古代到現代,大學教師的角色表現出鮮明的時代特徵。總體來講,中西方大學教師都經歷了從古代社會統治階級思想的政治代言人到近代社會思想變革的引領者,再到現代社會集教育、研究和社會服務於一體的知識創新者的角色變遷。
  • 嶽麓書院講壇第429期|湯勤福:集權禮制的變遷階段及其特點
    紅網時刻11月18日訊(通訊員 陳永豪)11月23日(周一)下午15:00,嶽麓書院講壇第429期將邀請上海師範大學古籍研究所湯勤福教授講學,主題為「集權禮制的變遷階段及其特點」,講述集權禮制的特徵、誕生、初步發展、成熟、下移、漢制恢復及滿漢混融等問題。
  • 西南大學校訓及其含義:含弘光大 繼往開來
    西南大學校訓及其含義:含弘光大 繼往開來 新東方網高考網特別整理中國211大學校訓及其含義大全,希望給準備高考志願填報的考生和家長們,最大程度了解這所大學,提供更好的幫助!   本文內容為《西南大學校訓及其含義:含弘光大 繼往開來》。
  • 古羅馬人的服裝及其社會文化含義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西方日常生活史的學者並沒有滿足於簡單地介紹當時人們的衣食住行、家庭和社會生活等,而是深入分析其歷史背景及其蘊含的社會文化含義。學界對日常生活史的考察說明,「文化」不僅包括社會精英的優秀文化產品,還包括人民大眾的日常生活經驗,它是人們賦予生活意義的過程與方式。本期刊發的三篇文章,分別從服裝、勞動和報時等視角描述了西方人日常生活的場景,是重構多面的歷史的一種嘗試。
  • 從ASCII碼->Unicode->UTF-8歷史變遷,及其差異
    關注、星標公眾號,不錯過精彩內容說到ASCII,Unicode和UTF-8,可能大家都知道是字符編碼,但具體含義,以及其中差異,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一、名稱解釋ASCII: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Interchange,美國信息互換標準代碼。
  • 專家解析:城鎮化與城市化及其確切含義
    原標題:城鎮化與城市化及其確切含義 城鎮化一詞起源於拉丁文Urbanization,最早源於1867年西班牙工程師A.Serda的著作《城鎮化基本理論》。至20世紀,這一名詞已經在全世界範圍內被多數學者所接受。
  • 【聊政事兒】同志,為什麼叫你同志
    今天跟大家聊聊同志的事兒。  「同志」剛開始是指一起開房的人  Long long ago,人類就開始用「同志」一詞了。它來源於希臘文中的單詞kamara,到拉丁文中變成了camera,是不是覺得眼熟?沒錯,同志和照相機有著同一個老祖宗。
  • 現代漢語詞典收錄新詞反映社會變遷
    像源自西方的「父親節、母親節、感恩節、情人節」等詞語,反映中西文化的交流與融合;「洋插隊、落地籤證、申根協定」等條目是眾多國民走出國門的寫照;「低碳、減耗、減排、減碳、新能源、光伏效應、電子汙染、二手菸」等可以看出我國的社會建設正在穩步推進,民眾環保意識也大大增強;「北漂、草根、社工、達人、高管、憤青、名嘴、香蕉人、小皇帝、蟻族、月光族、全職太太」等名詞直觀地反映了一些新的社會群體及其特點
  • 開講啦:第1.1講 集合的含義及其表示
    集合的含義及其表示:從章節題目可以看出這節課的重點有兩個:1.集合的含義;2.集合的表示。一、集合的含義:一般的,一定範圍內某些確定的、不同的對象的全體構成一個集合。從這個描述性概念中不難發現3個關鍵詞:確定的、不同的、全體。分別對應著集合的性質:確定性、互異性、無序性。要深刻了解集合的含義,就要把概念弄懂。
  • 「仁」的思想變遷及其發現
    但對這三例「仁」字,據清王念孫、王引之父子、阮元及今人於省吾先生等人的縝密考證,認為以上經典所載三個「仁」字,雖有仁之字,但無仁之實,於是得出結論說,在《尚書》《詩經》中其實都「未見真正的仁字」,即使春秋時期如《左傳》談仁者也有多次,「不過就其含義來看,可以和孔子所說的仁相契合者實在很少」。
  • 21世紀財務管理的環境變遷及其發展趨勢
    回首20世紀,從中外財務管理的發展史中,可以總結出一條基本規律:財務管理發展與創新的動力來自財務管理環境的變遷。展望21世紀,對於財務管理發展趨勢的認識,同樣離不開對當前與今後一段時間內企業所處的環境分析。
  • 英美註冊會計師管理體制的變遷及其啟示
    本文對英美CPA行業及其管理體制的演進進行了全面考察,以期為中國CPA管理當局提供可資借鑑的建議。  關鍵詞:註冊會計師;行業協會;民間審計  在市場經濟比較成熟的國家,除了健全法制外,它們十分重視行業協會的作用。註冊會計師協會就是自我服務、自我協調、自我監督、自我保護的組織之一。
  • 改革開放以來價值觀變遷與核心價值建構
    就價值觀變遷對核心價值的建構而言,主要是指一些全新的核心價值在價值觀變遷過程中開始了"型構",如市場、契約、效率等等,或者是原有的核心價值在價值觀變遷過程中得到了"重構",如公平、民主、道德、誠信、富強、文明、發展、和諧等等。改革開放以來價值觀變遷所建構的核心價值,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重要價值基礎和價值資源。
  • 臺北同志公園50年:權力、欲望與溫情
    不過公園內倒是並沒有什麼幫派、頭頭之分」(36)。《孽子》中對新南陽戲院的描寫,也經受訪者得以證實。在六十年代,南陽街上的「滿庭芳」酒吧、「馬德裡」咖啡廳、「新南陽」戲院都成為重要的同志基地。到了八十年代,公園及其周邊的情慾圖景變得更為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