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蘇這所大學改名確實成功,校名高大上,卻被吐槽:不為以後著想
現在大學改名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儘管我國擁有大學的歷史並不長,只有100多年,但就在這不長的歷史中,我國的大學卻從未停止過改名。根據相關數據統計,在過去的20年中,近一半的公辦大學改過名字。一般來說,大多數高校改名是將「學院」改為「大學」,然後再向著更大的地名靠攏,或者加上「理工」、「交通」、「科技」等時髦標籤。
-
湖南改名「最成功」的大學,校名高大上,成功入選「985工程」
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為了實現現代化,建設若干所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一流大學,國內高校掀起了一股合併、改名潮。據相關數據統計,在全國近2000多所公辦高校中,截止到現在,有將近一半的高校改過校名。不少地方院校不再偏居一隅,合併組建成新的大學,然後改一個高大上的名號,綜合實力和社會知名度迅速提升,錄取分數線也是年年升高。
-
湖南改名「最成功」大學,校名高大上,即將由學院升格為大學
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為了滿足我國高校發展和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需要,全國高校掀起來一股改名風潮,並延續至今。據有關部門統計,在過去的20年,我國有近一半的公辦高校改過校名。高大上的校名可以提高學校的社會知名度,進一步提升生源質量,獲得更多的政府經費支持和社會資源。改名儼然成了高校快速發展的一條捷徑。
-
四川改名「最成功」的大學,校名高大上,成功入選「985工程」
從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開始,為了適應我國高等院校發展以及教育體制改革的要求,國內高校就掀起了一股「改名潮」。不少地方院校不再「偏居一隅」,名號從市改到省,再到華中、華南;高校層次不斷升級,從「學院」升格為「大學」,名號是越來越響亮。高大上的校名更有利於學校的發展,吸引優質生源,提高學校社會影響力,爭取到更多的教育經費,不得不說高校改名是學校發展最便捷的途徑。
-
湖北改名「最成功」的大學,校名高大上,專科升格為本科
儘管我國擁有大學的歷史不長,只有一百多年,但就在這不長的歷史中,國內的大學卻從未停止過改名。目前對於高校的評價,主要是行政評價,存在將學校、學院、大學分為不同層次等級的問題。在傳統觀念中,人們普遍認為大學要比「學校」、「學院」強。所以,不少地方院校將「學校」改為「學院」,然後再改為「大學」,辦學層次也由專科升格為本科,名號是越來越響亮。
-
陝西這所學院改名為大學,值得高興,卻經常被吐槽:改得不夠成功
根據教育部公布的數據,現在我國擁有高等院校共3005所,幾乎沒有人能具體的了解每一所大學,通常會將「校名」作為判斷大學辦學層次、綜合實力重要標準,普遍認為「大學」就是比「學院」強。一些地方院校為了提高學校知名度,吸引優質生源,就想方設法進行改名,名號從「學院」改為「大學」,然後向更大的地名靠攏。改名之後,生源、高考錄取分數線是年年攀升。
-
河北這2所二本大學,一所改名很成功,一所被校名耽誤,實力相當
不可否認的是,考生和家長在填報志願的時候,多多少少會在意校名,我們對學校的第一印象也是從學校的校名開始。今天我們就說說北方改名比較成功的大學,在河北有一所大學,改名一路飆升!不斷拔高錄取分數線!2015年,學校正式改名為華北理工大學!校名一下子高大上起來了。這所大學由於有煤炭的背景(河北理工大學前身是唐山工程技術學院),所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與河北省人民政府三方共建高校!應急,是與礦業相關的。
-
湖南這所大學更名很成功,學院改為大學,名號越來越「洋氣」
儘管我國擁有大學的歷史不長,僅有一百多年,可是從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開始,國內高校就掀起了一股「改名潮」,並延續至今。在人們的傳統觀念中,很多人認為「大學」就是比「學院」強。所以,一些地方院校將學院改為大學,再加上「科技、財經、理工」等熱門詞彙,然後再以更大的地名命名,名號是越來越響亮。雖然學校的辦學水平沒有變化,但生源與分數線是節節升高。
-
湖南「改名」很成功的高校,由學院升級為大學,還可能變為一本
很多高校都經歷過改名,甚至改名已經成為一股潮流。其實,改變校名不是一個隨意的事情,教育部對此有嚴格的規定,而且改名對學校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如果成功有利,改名不成功也會鬧出笑話。今天要講一個成功的改名案例,因為改名,高校的知名度明顯提升。
-
甘肅改名最成功的二本,改為「大學」後校名很霸氣,卻被吐槽!
但是相比於經濟,甘肅的高等教育稍微要好點,至少有一所985大學。要知道我國有11省自治區是沒有985大學的。今天小編介紹甘肅改名比較成功的大學,19年甘肅政法學院改名為甘肅政法大學,改名後校名非常的霸氣,但是卻被網友吐槽,名氣大於實力。
-
西南地區這3所大學,校名聽起來十分高大上,卻非985、211!
西南地區這3所大學,校名聽起來十分高大上,卻非985、211!這三所大學分別是西南醫科大學,西南林業大學以及西南科技大學,這三所大學也經歷了高校改名的風潮,而且國內高校改變更校名也遵循著一定的套路和規律,那就是向大的範圍和區域去延伸,比如從市區到省再到大區域範圍去變更。西南林業大學,西南醫科大學也是遵循著這樣的套路,校名的變更也是往大的方向上去。
-
福建改名最成功的獨立學院,校名高大上,常被誤認為是公辦大學
儘管我國擁有大學的歷史不長,僅有一百多年,但就在這不長的歷史中,中國大學卻從未停止過改名。據有關數據統計,在過去的20多年中,近一半大學都改過校名。部分大學為了擺脫傳統的行業形象,將鐵道、鋼鐵、地質等詞彙去掉,貼上財經、工商、科技等熱門詞彙,然後再以省份或省會命名,名號是越來越響亮。還有一些民辦院校在改名時,為了生源盡力抹去民辦院校的影子。
-
江蘇這所二本大學改名確實成功,錄取位次上漲,投檔線接近一本
根據教育部公布的數據,我國現有高等院校3005所,幾乎沒有人能夠具體了解每一所大學,往往會通過校名來判斷一所大學的好壞。因此,不少院校將「學院」改為「大學」,然後向著更大的地名靠攏。
-
這三所大學實力「很一般」, 卻擁有「一流」大學的校名!
大學校名是大學最重要的身份「標籤」,一個霸氣、一流的大學校名很容易吸引到優質生源,很多高校因為改名而「鹹魚翻身」,例如北京科技大學、北京工商大學、南京財經大學等等,都是改名非常成功的高校。原本上交大的機車車輛系和同濟的鐵道工程併入上海鐵道學院後,準備遷到江西,並且改名為華東交通大學,不過江西已經建好了校園,上海鐵道學院卻不願意過來,華東交通大學校名保留了下來,現在的華東交通大學沒有傳承任何的名校衣缽,是完全從無到有建設的高校。在非211大學中,實力處於中上水平,不過整體實力和這個校名,確實還有很大的差距,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
山東改名「最完美」的大學,校名高大上,成功入選「985工程」
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我國高校就掀起了一股改名風潮,並延續至今。據有關數據統計,十多年來,有超過200所高校改過校名,有些大學甚至改過兩三次。當前,對於高校的評價,主要還是行政評價,將學院、大學分為不同的等級層次,很多人認為學院要比大學差勁。所以,一些地方院校將學院改為大學,然後向更大的校名靠攏,甚至冠以「國字號」,名號是越來越響亮。
-
湖南「臭名昭著」的四所野雞大學,校名高大上,考生容易上當受騙
有些高考成績不好的學生不甘心讀一所高職專科院校,渴望上一所本科大學,這時就會「病急亂投醫」,被一些野雞大學所矇騙。野雞大學的校名往往都很高大上,聽起來像正規本科大學,家長和考生一時難以辨別真假。實際上,它們根本不具備招生資格,也沒有任何辦學資質。湖南就有四所「臭名昭著」的野雞大學,考生容易上當受騙。
-
湖南「臭名昭著」的3所大學,看起來高大上,實則是「虛假大學」
因為在選擇專業及學校的時候,往往就已經註定了你未來的人生走向,但有的學生卻總會在報考的時候入了「野雞大學」的坑。小林是2019年湖南省的一名考生,當時在高考報考的時候,不知道該報考哪所學校,家長也不了解,所以他們選擇了與小林高考成績差不多的,校名看起來又「高大上」的「湖南屈原大學」。
-
這兩所國字號大學,校名高大上,全為部屬院校,卻都是「二本」?
在很多人看來,校名就是高校的招牌,所以高校校名霸氣、好聽,對提升學校的社會影響力有一定的幫助。正因為如此,有相當數量的高校想通過改名讓自己「更上一個臺階」。高校改名的套路有不少,比較多見的是不斷擴大校名前綴的區域範圍,比如把校名前綴的某某省改成華東、華中等,有的則直接把某某省改成中國,一躍成為國字號院校。不過今天我們不說那些改名為國字號院校的大學,而是說說這兩所正宗的部屬國字號院校——中國勞動關係學院和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
-
四川改名最成功的大學,校名高大上,如今是聞名全國的211大學
一直以來,我國都講究「行不更名,坐不改名」,然而在我國擁有大學一百多年的歷史中,卻從未停止過改名,並延續至今。在我國的社會輿論中,普遍存在著「以名識校」的問題,通常會把學校、學院、大學分為不同的層次、等級。為了吸引優質師資、生源,提升社會知名度,獲得更多政府財政支持,很多大學將「學院」改為「大學」,然後向更大的地名靠攏。
-
步步為營,她改名越改越高大上,算得上中國改名最成功的大學
雖然中國人自古把氣節看得比生命重要,正所謂「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雖然梅貽琦先生早就說過:「大學者非謂有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雖然像麻省理工學院、巴黎高等師範學校這些校名「很土」世界知名大學從未改過校名。但是,中國現在的大學,好像特別熱衷於更名。自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掀起更名高潮以來,已經到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境地,據統計,80%以上的大學更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