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名菜葫蘆頭,食材不是葫蘆而是它,湯汁濃鬱味道肥嫩

2020-12-23 騰訊網

民以食為天,美食才是最大的歡樂。小豬的美食鋪每天與您相聚,在這裡我們品鑑天南地北的美食,一起探索更多讓腸胃歡暢的佳餚吧!

導語:在一些地區往往會存在著很多傳統的特色菜品,這些菜品在製作時會有著成熟工藝,包含地域性的特色風格,在時間流逝中被代代傳承。葫蘆頭是西安名菜,單純從名字上看,似乎是使用葫蘆做成的菜,但其實食材不是葫蘆而是它,做好後湯汁濃鬱味道肥嫩。

【葫蘆頭】

食材:豬大腸、豬肚

配料:豬骨

調味品:花椒、桂皮、香葉、八角、鹽

時間:4個小時

【小豬烹飪教學】

1、將豬大腸和豬肚都放入適量的鹽進行揉搓,之後將其放入盆中,然後再加入食醋進行清洗。注意在豬大腸上存在著一些粘液,儘量使用刀刮洗乾淨,想要完全清洗乾淨,就要嘗試將豬大腸翻過來,細細清洗一遍,內部可能有油漬,如果嫌太油膩,可以用刀清理。

2、將乾鍋燒熱,之後將大腸放入其中進行攪拌,攪拌的一個好處就是能夠讓大腸內部可能殘存的水汽給完全處理出去。在大腸頭部30釐米左右的地方需要取下大腸頭,這個部位也被稱為葫蘆頭。

3、起鍋燒水,將大腸和豬肚依次放入,當鍋中出現浮沫的時候將其打撈出來,之後再蓋上鍋蓋煮半個小時。之後再度起鍋,加入適量清水,並加入花椒、桂皮、香葉、八角等調味品,一定要使用小火慢燉,時間保持在3個半小時以上,在即將完成之時,要在其中加入適量的鹽再度煮10分鐘。

4、在煮大腸的過程中,可以另起鍋煮豬骨,將豬骨洗乾淨同時砸碎,要讓骨髓漏出,讓煮出來的湯汁發白,時間保持在3個小時左右,一般在最後時段會發現,湯汁會漸漸變得粘稠。

5、將煮好的大腸、豬肚切成塊放入碗中,之後將豬骨煮出來的湯澆灌在上面,品嘗起來肥而不膩,湯汁濃鬱可口。

【小豬廚房必備訣竅】

1、因為準備的材料比較多,同時煮的時間比較長,因此做這道菜一定要有耐心。

2、採用的配料當中也可以加入少量的雞肉,因為豬大腸和豬肚搭配雞肉也很好吃,可根據個人口感進行調整。

結語:總而言之,這道菜的關鍵點就在於食材的選擇和處理上,實際上操作的步驟並不複雜,可以在家積極嘗試。感謝大家今天跟小豬一起分享美食知識,體驗美食的樂趣,在這裡道一聲謝謝,今天的美食分享就到這裡,如果您有什麼更好的建議歡迎大家在文章底部進行評論,小豬會認真參考每一份建議,我們明天再見!

小豬的美食鋪:堅持每天的美食創作,用心為大家提供原創的美食盛宴,每天吃啥找小豬,給你帶來天南地北的美食!

相關焦點

  • 葫蘆頭,西安的隱藏版黑暗料理
    老北京的滷煮炒肝兒,山西的羊雜割,甚至四川火鍋裡頭常用的黃喉、毛肚、鵝腸,哪樣還不是雜碎美食呢!雖然都是些平民的不能再平民的東西,但人類對厚重油脂和動物腥羶的天然嚮往,卻讓吃一點下水成了多少人秘而不宣的愛好。而葫蘆頭,則是愛吃的陝西人在吃下水這事兒上的貢獻。葫蘆頭的全名應該叫「葫蘆頭泡饃」,從這名字上就能大概猜出這玩意兒是「泡饃」家族的叛逆成員。
  • 西安「重口」美食:葫蘆頭裡沒葫蘆
    提起古都西安,人們的印象中除了鐘鼓樓、城牆、兵馬俑等知名景點外,也會聯想到許多美食:牛羊肉泡饃、涼皮、肉夾饃,各種麵食……除了這些,還有一種特色美食,也是當地人的最愛,那就是葫蘆頭。葫蘆頭?難道裡面有葫蘆?當然不是!
  • 西安韋曲的這家葫蘆頭店,毫不亞於小南門裡面的眾多名店,種類多
    菜品挺多的。這道蒜苗燒羊血是我每次來必點的菜之一,它比街上賣的那些辣子蒜羊血要口感更加一些。我們經常討論,食材的好壞不在於價格,而是喜歡吃什麼?什麼味道更適合於口味?後來大部分人都覺得這道菜挺不錯的,就是因為這道菜既下飯又下酒。
  • 在西安韋曲吃一碗葫蘆頭,湯口濃鬱肥腸爽滑,就著生蒜吃,美很!
    其實,西安的葫蘆頭在老陝人心中是非常有分量的,這是一道源於北宋街頭的「煎白腸」,因為豬大腸油脂肥厚,形狀像個葫蘆,所以叫做葫蘆頭。一碗葫蘆頭鎮個樓葫蘆頭的主要食材就是豬大腸和豬肚,吃法和羊肉泡饃等一樣,先是把饃掰成小碎塊兒,再把豬腸豬肚等排列在饃塊兒上面,然後用煮沸的骨頭原湯汆上三四遍,然後加熟豬油和青菜等
  • 陝西省西安市「推薦美食」:皇城軒葫蘆頭(韋曲北街店)
    具體地址:西安市長安區韋曲北街177號優質點評:西安韋曲西街有一間網紅隍城軒葫蘆頭泡饃,很多人都慕名前往。葫蘆頭泡饃是西安特有的傳統風味佳餚,它味醇湯濃、鮮香可口,饃筋肉嫩,肥而不膩,名聞遐邇,是西安城內有名的風味食品,最早發源於唐代。據傳在當時的京城長安,有一種名叫「煎白腸」的食品出售,是用豬腸肚做的,起初食者寥寥無幾,後經藥王孫思邈品嘗推薦後改良後發揚光大。
  • 葫蘆頭就是豬痔瘡,誰說的?
    其實,葫蘆頭,就是豬大腸與小腸的連接部分,由於切下來之後一半小一半大,與平常人們所見的葫蘆有些相似,故稱之為葫蘆頭,實際卻和葫蘆這種植物沒有任何關係。葫蘆頭在陝西飲食界的地位極其崇高,名列陝西「三大泡」之一,更是許多老陝最喜歡的泡饃吃法。
  • 食在西安:臊子麵歷史悠久,來碗春發生葫蘆頭是經典傳統
    從6000多年前具有石烹文化遺風的石子饃到3000多年前「西周禮饌」的牛羊肉泡饃,從西漢宮廷的太后餅到唐代御膳坊的千層油酥餅,從「藥王」孫思邈點撥巧烹的葫蘆頭泡饃到唐代宮廷、官邸宴席上的「見風消」泡泡油糕,從戰國時的「寒肉」(臘汁肉)到漢代名吃「角子」(餃子),林林總總,不一而足,無不閃耀著綿綿的古代文明的光芒。正可謂:一動箸就挑出秦風漢調唐韻來。
  • 西安美味西北一絕:葫蘆頭、甑糕、豆花泡饃,還有羊肉泡饃、涼皮
    西安美食琳琅滿目,讓人眼花繚亂,尤其走進市中心的回民街,還有東新街,或者永興坊,都能發現讓人垂涎欲滴的美食。我在大學南路住過,建國門住過,沙井村住過,在各個角落的酒店也住過,每到一處都喜歡發現美食。西安的美食,要三言兩語說清楚,就像要說清楚碑林博物館裡的上萬件文物一樣,實在太難。
  • 大地原點涇陽三美食,葫蘆頭、讓餄、茯茶,滿嘴流油還想吃,香!
    來到涇陽,一定要吃有名的「涇陽三美食」:涇陽茯茶、讓餄、葫蘆頭。這三種美味也最能代表涇陽美食的特色。涇陽三美食炒葫蘆頭對於外地人來說,「葫蘆頭」?怕不是個素菜吧。其實我第一次聽說葫蘆頭還真以為是嫩葫蘆的涼拌菜或者炒菜。但其實不是,葫蘆頭的食材是豬腸,為啥叫葫蘆頭呢?因為它是豬大腸與小腸的連接部分,形狀看起來非常像葫蘆。老陝叫著叫著,就把肥腸叫成「葫蘆頭」了。葫蘆頭對於老陝來說並不陌生,基本都是滷過的,但是炒葫蘆頭不知道各位老陝有沒有吃過,在涇陽,葫蘆頭再炒一遍,可想有多好吃。
  • 玩手捻葫蘆最重要的不是包漿,而是掛瓷兒,文玩葫蘆如何掛瓷兒?
    可能多數玩家會說是包漿,沒錯,無論是文玩菩提也好,玉石寶石也罷,包漿之後,都會非常的精美,所以包漿也成了文玩人的終極追求,但是在文玩圈,有這樣一種文玩,包漿雖然也重要,但卻不是最重要的,那就是文玩葫蘆,那麼文玩葫蘆最重要的是什麼呢?
  • 燉吊子、葫蘆頭、朝天鍋,秋冬時節的爺們兒菜
    至於「燉吊子」的淵源,據說舊時老北京有一種出自蘇州、進入宮廷深得乾隆喜愛、又傳入民間的「蘇造肉」,它是以長條肥肉輔以各種醬汁燉到極爛,味道極厚膩,吃時多將肉嵌在火燒裡食用。
  • 這兩天下雨的西安,特別適合吃這一碗葫蘆頭
    中午找哥們辦點事,到了飯點時間請哥們吃個葫蘆頭,地方就選在他單位附近這家葫蘆頭名氣很大,這是分店,想來應該不錯。價格真是比較高級,給朋友要的是一份雙頭葫蘆頭42元又要了一份梆梆肉,這家不按斤賣,一小份38元,就這樣一小盤,梆梆肉上來有點涼了,又讓拿回去微波爐熱一下,油芯沒去掉,味道還成咱要的是優質精腸葫蘆頭30元,這個沒放辣椒,所以顏色看著淡確實是精腸,擺放得很整齊,肥腸很糯香,煮的也軟爛這家應該是開了多年了,碗都有豁口了
  • 湯汁濃鬱的奶油貽貝,吃法講究,肥嫩鮮美,法國人都愛吃,別錯過
    貽貝亦稱海虹,也叫青口,煮熟後加工成幹品——淡菜,營養價值很高,由於它所含的蛋白質有人體需要的纈氨酸、亮氨酸等8種必需胺基酸,其含量大大高於雞蛋以及雞、鴨、魚、蝦和肉類等必需胺基酸的含量。貽貝脂肪中還含有人體所必需的脂肪酸,其飽和脂肪酸的含量,較豬、牛、羊肉和牛奶等食品較低,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相對較高,所以它被譽為海中雞蛋。在吃貽貝的季節,挑選新鮮肥嫩的嘗一嘗,是非常美好的享受。如何清洗貽貝呢?貽貝得要新鮮的,新鮮的貽貝具有光澤、閉合緊密並且因含有海水而較有分量,沒有腥味。
  • 葫蘆島葫蘆古鎮,中國唯一葫蘆文化景點,還是親近自然的好去處
    葫蘆古鎮是葫蘆島非常有名的地方!我是三月份去的葫蘆山莊。在東北,在這個冬春交替的季節,屬於冬天的冰雪已經融化,屬於春天的綠水青山還沒到來,這是一個比較單調乏味的時節。閒來無事去葫蘆古鎮逛了一圈,隨手拍了一些具有東北味道的民俗民風的東西,滿滿的都是小時候外婆家的回憶啊!
  • 西安美食攻略|西安旅遊攻略必吃美食,西安旅遊景點排名前十的美味!
    將包子咬破一個小口,然後輕輕吹氣,待其稍涼,吸出湯汁,品嘗其鮮香。,這樣烹製出來的雞,不但香醇酥嫩,而且雞身完整似葫蘆。 葫蘆頭/ 肉夾饃是從古語「肉夾於饃」演化而來 源於北宋街市食品中的"
  • 西安這家店開在巷子裡,現炸的葫蘆雞皮酥肉嫩,食客絡繹不絕
    西安這家開在巷子裡的店便是如此,他家現炸的葫蘆雞,是上過央視節目的地道餐品,憑藉著將陝西菜做到極致的功力,吸引了大批來自各地的食客來品嘗。而這就不得不提店面的招牌菜—陝西第一菜葫蘆雞了,作為點擊率最高的菜,這家店食材到做功,無不用心。說起葫蘆雞,看名字就知道,它造型獨特,形似葫蘆,味道鮮美,外酥裡嫩,絕對讓人百吃不厭!
  • 葫蘆的家常燉湯做法,吃起來既有肉香還有花生的清香,清淡不油膩
    今天,有一個北方的朋友和我抱怨說,上次買冬瓜的時候順帶買了一個葫蘆,可是買回去後發現不會做。於是,冬瓜和排骨煲了湯,想著葫蘆和西葫蘆應該差不多,就把葫蘆切片炒了吃。可是,吃的時候才發現,葫蘆味道特別清淡,不是很好吃。其實,除了常見的冬瓜排骨湯之類的,葫蘆也可以燉出美味的肉湯。
  • 中國十大最好吃的雞 雞肉做的特色名菜有哪些
    雞肉味道鮮美且有營養,有益氣養血、滋補養身的作用。雖然雞肉的做法有多種,那你知道哪種雞肉的做法最好吃嗎?而關於雞的特色名菜又有哪些呢?人們喜愛道口燒雞,是因為它香味濃鬱、酥香軟爛、鹹淡適口、熟爛離骨、肥而不膩。4、遼寧溝幫子燻雞溝幫子燻雞被譽為中國"四大名雞"之一,始創於清光緒十五年,創始人尹玉成因行善機緣偶遇光緒御廚,得皇家宮廷燻雞秘方,建燻雞坊,名"溝幫子燻雞"。溝幫子燻雞製作過程精細,有十六道工序,在煮沸配料上更是非常講究。
  • 葫蘆的打磨
    在一些農戶為了提高打皮效率,用砂輪機打皮,速度非常快,如果是手工打皮的葫蘆最好在鹼水中攢一下,鹼水中要放一些鹽,不管用哪種方法,都會有葫蘆漏氣,乾燥後葫蘆變形的情況發生,這是正常現象。晾曬葫蘆要找通風的地方,這裡所說的通風不是用風抽乾,而是陰乾,不要暴曬,可吊掛在屋頂或是長繩上,也可以按順序排列擺放在屋頂或院內,最好不要接觸地面。
  • 餺飥+葫蘆頭 再來一份唐僧肉
    唐 朝 人 的 午 餐 —— 「葫蘆頭」  當時的長安,「煎白腸」已經叫「葫蘆頭」了,公元581年,被後世稱為藥王的孫思邈誕生了,在孫思邈成為醫生行醫之前,「葫蘆頭」一直被老百姓叫做「煎白腸」。「煎白腸」是如何變成葫蘆頭的?  大概始於一次進城,孫思邈是耀縣人,好不容易進一次京城,便放開肚皮,嘗嘗京城的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