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06 來源:《中國教育報》
「到了八年級,學生最喜歡的課就是中文課了。」澳大利亞墨爾本女子中學漢語教師陳秀說,「我們與中國國家漢辦合作的中國遊學活動,最多20個名額,但每次都有更多的學生想去,漢辦就多給了我們一個名額。」
墨爾本女子中學與國家漢辦2013年合作設立了孔子課堂,2015年開始參與漢辦的遊學項目。遊學活動時間為兩周,第一周在南京大學海外教育學院學習中文,第二周去北京、西安、上海等地遊學。
該校副校長布倫特·霍頓(Brent Houghton)說:「我們的中文項目涵蓋了學校從八年級到十二年級學生。很多學中文的學生是墨爾本本地學生和留學生,還有家庭語言為漢語的學生。不管學生來自什麼樣的背景,我們都鼓勵他們說中文。」陳秀2000年來到這所學校時,有70多名學生選學中文課程,目前已逐漸增加到大約200名學生選學中文課程。
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以下簡稱「維州」)中小學中文課程的開設歷史已久,並且早於大學。據維州中文教師協會副會長哈偉介紹,1958年,在初中部校長格林·法蘭西的帶領下,堪伯威文法學校為六年級學生開設了漢語課。墨爾本大學於1962年開始中文教學,開啟了澳大利亞高校開設中文項目的歷史。
格林·法蘭西曾於「二戰」後在亞洲居住過一段時間,他意識到,澳大利亞的未來一定是建立在與亞洲的合作之上的,而掌握亞洲的語言則是澳大利亞年輕人跟上時代的途徑。1973年,時任澳大利亞總理高夫·惠特拉姆訪問中國,幾年後,5所維州學校相繼開設漢語課程。
據維州教育局統計,2018年,維州開設漢語課程的公立中小學有261所,學漢語學生有82043人,約佔公立中小學學生總數的18.5%;中文教師290人,約佔公立中小學教師總數的15.1%。
教學是漢語教育的重要渠道。維州中文教師協會的張博說,為了吸引學生學習中文,教師在教學與活動中積極使用多媒體,加入音樂、美術、電影、遊戲等多種元素。
一些國際性的演出,是傳播文化、溝通友誼的重要契機。2016年10月,由孔子學院總部主辦的「三巡」巡演,首站選在墨爾本女子中學。該校音樂教師託尼(Tony)改編了中國樂曲《茉莉花》,指導學校管弦樂隊的學生把西洋樂器與中國民族樂器結合起來,與來自中國的音樂家們一起演出,把首場巡演的氣氛推向高潮。
各種漢語比賽也激發了學生學習漢語的興趣。中國駐墨爾本總領館自2011年起開始舉辦漢語橋世界中學生中文比賽,2019年的賽事吸引了400多名中澳師生和家長參與。
維州中文教師協會每年舉辦各種漢語演講、才藝比賽,吸引學生學習漢語。自1995年以來,「地球村」青少年雙語演講比賽吸引了維州150所學校的2200多名學生參加。該協會於2011年、2014年和2017年舉辦了「中國文化日」活動,學生積極參加武術、音樂表演,參與漢語競賽,受到澳大利亞社會各界人士的好評,學習漢語的熱情越來越高。(採訪:雷振海 趙小雅 楊桂青 施久銘 張以瑾 執筆:楊桂青)
(責任編輯:曹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