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8日開始,在綦江區教師進修學校和學校精心安排下,我開啟了信息技術2.0網上培訓旅程,選擇了A1技術支持的學情分析,B2微課課程設置與製作,C1跨學科學習活動設計三個微能力點進行了培訓。這次培訓時間短,任務重,要求高,但我能按要求認真參加了前測、視頻學習、作業、後測等各個環節的任務,收穫很大。
一、三個微能力點的學習收穫很大。
在技術支持的學情分析學習中,進一步了解了有關學情分析的意義、作用,系統的學習了有關學情分析的問題設置、軟體使用方法和分析方法,還親自使用「問卷星」軟體製作了一份問卷調查表。
在微課課程設置與製作學習中,老師詳細地介紹了微課的起源;可汗學院的發展;利用各種軟體製作微課的技巧。在學習過程中,我學會了使用「雨課堂」軟體,該課件對於教育教學有強大的功能,可將課前、課上、課後的每一個環節快捷地展示更多內容,最大限度地釋放教與學的能量,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雨課堂」將複雜的信息技術手段融入到PowerPoint和微信,在課外預習與課堂教學間建立溝通橋梁,讓課堂互動永不下線。使用「雨課堂「,教師可以將帶有MOOC視頻、習題、語音的課前預習課件推送到學生手機,師生溝通及時反饋,課堂上實時答疑、彈幕互動。「雨課堂」科學高效的個性化功能,使教與學更輕鬆便捷。進一步了解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方法實施教育教學的高效多能,提高了我們信息化應用能力,這有利於今後更好地教學。
跨學科學習活動設計能力點培訓收穫和啟發特別大。跨學科學習活動致力於提高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在單一的學科背景下,學生很難得到於複雜情境中解決問題的體驗.因此,為學生創造一個能自覺運用多門學科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情境,是支撐活動的關鍵。在學習中,學到了很多理論知識,設計方法和技巧。通過觀看課堂教學視頻,具體感知了跨學科學習活動的課堂魅力,教師把控課堂的能力。
二、通過培訓進一步拓寬了教育教學視野。
在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方面加深了認識,提高了操作能力。這次培訓點燃了思想的火花,明確了今後努力的方向,通過不斷學習、不斷實踐,在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路上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本次訓練針對性強,目標明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到了更多的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服務於教學的方法,它一定更好地應用到教學活動中去,充分提高學生們的多重感官的體驗,確保課堂效果更好。
三、通過學習對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融合的個人思考。
「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整合」是指在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把信息技術及其所承載的信息資源、信息方法和課程的教學等要素有機結合,共同完成學科的教學任務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我們不容忽略三個問題。
一是教師必須明白在一節課中使用信息技術的目的。要知道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是主導作用,不能用課件、視頻代替教師組織教學、講授、指導等重要作用。基於什麼目的,能起到什麼作用,教師必須清楚。
二是教師必須找準使用時機。在教學過程中,基於使用目的後,在使用時間點上必須把握準確,才能起到助理教學目標達成的效果。
三是教師必須注重培養學生自主使用信息技術的素養。在信息技術時代,學生容易過度依賴網絡,什麼都在網上查答案,沒有獨立思考的習慣和能力。少數孩子缺乏監管,遊戲成癮,視力下降,甚至瀏覽吸收了一些不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