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現在的家長都很焦慮,從計劃懷孕開始就已經在考慮孩子的教育問題,一定不能輸在起跑線,一定要先人一步,於是從懷孕早期就開始報名各種胎教培訓班,讓寶寶從肚子裡面就開始學習,出生以後更是各種早教班,腦力訓練不斷,就怕落後於別人。
不久前,一位16歲的天才少女衝上微博熱搜,被稱為現代神童,可以每天寫2000首詩,300首詞牌,15000字的小說,已出版3本書。這樣的輸出量,確實讓無數網友震驚。也被脫口秀演員龐博笑稱為最廢回車鍵的神童。履歷更是驚呆眾人:新聞記者、演講師、幾個公司的創始人等一堆頭銜是許多人努力一輩子也達不到的高度。
能夠有此成績,自然離不開父親的嚴格教導,從小就要求她背誦詩詞歌賦,還給她找了一位老師,名字是姬劍晶,在老師的帶領下,小小年紀就到處做演講。雖然只有十幾歲,但是在採訪過程中侃侃而談,更像一個「成功學」大師。
還有曾經13歲上大學,17歲考入中科院碩博連讀,卻在20歲被強制退學的神童魏永康,他2歲時,已經認識1000多個字;4歲時,就學完了初中階段的內容。後來13歲就參加高考,以優異的成績被重點大學錄取。
這些成功的神童更加引起無數家長的焦慮,怎麼辦,別人家孩子從小就這麼優秀而自己孩子還在懵懵懂懂,天天補課也不見成績,以後拿什麼和別人競爭。於是對孩子要求更加嚴格,甚至去模仿神童式教育,可孩子真的願意被當神童嗎?
真的是神童,而不是父母競爭中的犧牲品?
教育部長陳寶生提到超前教育的問題時,曾強調說:「學生是一張白紙,交給老師,老師好畫最新最美的圖畫。在此之前,左一道右一道,把孩子畫得五花八門,這會影響孩子健康成長。」
上面16歲的天才少女,劇情反轉得出乎大家意料,已出版的3本書市場上並沒有只是內部傳閱,每天寫的詩也是偽原創,演講和老師同出一撤的口號、手勢、內容,最後都淪為了笑柄。甚至有傳言是父親為了營銷自己的「神童爹」身份而把女兒打造成這樣。
魏永康雖然成功考入名校,但是除了讀書之外的其他能力幾乎為零。和同學年齡差距大導致他不和同學說話,沒有關係好的朋友,整天呆著家裡看書,魏永康幾乎沒有社交;冬天穿單衣和拖鞋,不會打掃,不會洗衣服,完全沒有自理能力。攻讀碩士後,學習和生活上接踵而來的各種挫敗,讓魏永康迫切地想要逃避,甚至因為躲在宿舍看書,他錯過了考試,有一門課記為零分,連畢業論文也沒有寫。
最終,經過學校的慎重考慮,中科院勸退了魏永康。
在父母花費了大量心血之後兒女可能短暫地出現在報紙頂端,成為眾人羨慕的對象可是這些孩子長大以後還能像小時候一樣嗎?好像寥寥無幾,曾被稱為中國第一神童的寧鉑,連孩子考上清華的父母都羨慕,真的是老天爺賞飯吃,可他最後的選擇是什麼?38歲時出家,只為尋求內心的寧靜,長時間地生活在鎂光燈下,雖然收穫了無數人的羨慕,但也讓自己忘記了初心。
其他的神童長大後還像小時候那麼出色的有幾個?好像沒有幾個,好多都和方仲永一樣泯然眾人矣。而你再看看那些特別有名的青年科學家什麼的誰不是按部就班的在什麼年齡做什麼事兒,所以揠苗助長並不可取。
而中國式父母好像都很焦慮,就怕自己的孩子差人一等,所以就各種逼迫孩子,其實孩子的教育沒那麼亟不可待,順其自然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而且最重要的是我們不僅要讓他成績優秀還要讓他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