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我趁著端午小長假抽空去了一趟南京,作為一名自然愛好者,自然不會錯過紅山動物園。為著這篇文章,我特意直奔豹館而去,可惜因為部分場館維護升級,我並未能見到豹。相比高人氣的獅子和老虎,同為大型貓科猛獸的豹(Panthera pardus)顯得低調得很多,既沒有虎那吊睛白額的威武面相,也沒有獅那濃密厚重的威風鬃毛,相反,這位豹紋鼻祖大多數時候只是在籠舍裡安靜地踱步抑或是伏在陰影之中,高貴優雅而神秘。
對於從小就生活在鋼鐵森林中的我而言,動物園簡直是聖地一般的存在——畢竟這是城市裡僅有的能接觸到大型猛獸的地方了。但事實上,大部分城市動物園的場地和環境並不適合飼養和展出豹。
對於遊俠一般的豹而言,一大片可供施展的自由空間至關重要。在野外,一隻成年豹的領地通常有幾十至數百平方公裡,而大部分城市動物園能提供的卻只有落後狹小的「鐵柵欄水泥地單間」,連一片恣意活動的空間都沒有,也難怪許多動物園裡的豹都是行屍走肉般刻板地在籠中來回走動。
那是不是只要弄一個大場地就夠了呢?當然沒這麼簡單,還需要搭配足夠的植物和爬架等丰容組成一個「豪華叢林套間」才有可能養好豹,但也只是可能而非絕對。要想養好一隻豹,要做的工作還有很多。
或許就如海明威在《吉力馬札羅的雪》開頭所寫那隻凍僵在雪山上的豹一樣,大自然才是它們的歸宿。
「吉力馬札羅是一座海拔一萬九千七百一十英尺的長年積雪的高山,據說它是非洲最高的一座山。西高峰叫馬塞人的「鄂阿奇—鄂阿伊」,即上帝的廟殿。在西高峰的近旁,有一具已經風乾凍僵的豹子的屍體。豹子到這樣高寒的地方來尋找什麼,沒有人作過解釋。」
由於人類城鎮不斷擴張,棲息地的喪失和食物的匱乏使得豹不得不淡出人們的視野,轉而藏身於人跡罕至的深山老林中。現在我們在城市裡能見到的最大的貓科動物也不過是豹貓或者流浪貓這種級別的「小貓咪」。那想要在城市中見到豹,就只能依靠動物園了嗎?
通常來說確實如此,但不要忘了,在這個世界上有個國家是開掛的——沒錯,就是神奇的印度。你或許想不到,在印度的首都新德裡及其周邊城鎮都曾多次有監控拍到豹在城市中遊弋的身影,甚至發生過數起野生豹傷人的人獸衝突事件。而最令人想不到的是,孟買——這個印度最繁華的城市,竟然同時也是這個世界上花豹分布最密集的地區。
從監控下悄悄溜過的豹。圖片:Wildlife & More / YouTube
要想留住城市周圍的豹,必須滿足兩個條件:第一,有適宜友好的環境;第二,有充足的食物,而孟買恰恰非常符合這兩點。
先來說說環境。孟買作為印度第一大港口,近些年來經濟快速發展。隨著大量外來人口的湧入,孟買的城市面積也隨之迅速擴張了,很快便對城市中央的桑賈伊·甘地國家公園(Sanjay Gandhi National Park)形成了三面包圍之勢。桑賈伊·甘地國家公園是孟買城最重要的綠地之一,不論是從自然角度還是人文角度都意義重大,故而得到了人們的充分保護。
公園內還有許多其他動物。圖片:Public Domain
據統計,公園裡棲息了超過四十隻豹。你或許會疑惑,豹可是獨居動物,公園這麼大點兒地,夠住嗎?答案是綽綽有餘,作為印度重要的獅虎保護區,公園佔地近百平方公裡,擁有著大量的鹿和野豬等本土動物,這些都是豹十分中意的獵物,它們不必跋山涉水到很遠的地方就能填飽肚子。
公園內的豹。圖片:Maheshshinde / Wikipedia
此外,由於孟買多達2100萬的人口,也帶來了嚴重的寵物遺棄問題,僅城中的流浪狗就多達十萬隻。相較於獅虎,豹的體型更小,更能適應在城市中穿行,所需的獵物體積也相對較小,故而這些傻乎乎的流浪狗就成了豹的免費自助餐。研究表明,孟買的這些豹雖然也會捕食小鹿、野豬等動物,但他們的主要食物來源其實是野狗。據估計,每年大概會有1500條野狗喪生豹口,這也造成了一個奇妙的後果——桑傑甘地公園周圍的野狗密集度大概僅有市區的十分之一左右。
豹與它的獵物。圖片:Raphael Melnick / Wikipedia
在這種獨特的城市環境下,豹和人以一種頗為微妙的關係共同生活著。
印度街頭有大量的流浪狗,據統計全印度每年死於狂犬病的人數多達兩萬人,僅在孟買每年就有7.5萬人被狗咬傷。由於印度80%的人口都為印度教徒,而印度教又認為殺生是惡行,因此並不能用捕殺的方式來解決流浪狗問題。2001年,印度政府頒布禁止殺狗的法令,自此流浪狗數量更是激增。為了抑制其增長,印度政府採取絕育等方式,消耗了大量人力物財力卻難見成效。
豹的出現,卻誤打誤撞地解決了這個問題,並帶來了一系列良好的連鎖反應。據統計結果估算,孟買的這些豹每年至少阻止了1000起野狗傷人事件和90例狂犬病的發生,相當於每年幫政府節省超過1.8萬美元的治理犬患開支,此外還有許多財政和醫療方面的潛在利益。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孟買的豹扮演了一個人類保護神一般的角色。
印度花豹 (P. p. fusca),分布於印度的豹亞種。圖片:Srikaanth Sekar / Flickr
然而,由於城市的飛速擴張,人口密度增大,人豹狹路相逢的時候越來越多,人豹衝突也愈演愈烈。
生活在公園邊緣的人們在門外築起圍牆,豎起鐵柵欄,但這對於身手敏捷的豹而言簡直形同虛設,這些冷靜的殺手會熟練地翻進院子裡襲擊豬牛羊等家畜,甚至還會將房屋主人拴在院中的寵物狗拖走吃掉。此外,豹還會襲擊居住在周圍的人類,叼走小孩、抓傷居民、咬死路人的衝突事件更是頻頻發生,僅在2002年一年內便發生了超過25起豹襲擊人類事件。
在人豹的對峙中,這名男子的頭部受傷嚴重,鏡頭剛好記錄下了這一幕。圖片:AFP
為了緩解人豹衝突,政府和動物學家採取了一系列措施,起初幾年確實有一定成效,但和平的局面沒能維持幾年,豹再次闖入了城市,2018年1月一隻豹出現在了孟買默達倫社區附近,在連傷六人之後才被制服。
在孟買街頭發生的人豹衝突。圖片:Googlee TV / YouTube
居民區中誘捕殺人豹的陷阱裝置,被捕捉到的豹將被運送到自然保護區。圖片:MP forest department / Hindustan Times
面對爪牙鋒利性情兇猛的豹,赤手空拳的人類幾乎沒有勝算。據截至2018年的統計結果,在過去五年間孟買有超過40人喪生於人豹衝突,傷者更是不計其數。僅在2018年,便發生了超過五起傷人甚至致死事件。
雖然城市中的豹大部分時間是為了流浪犬而來,但對於被籠罩在殺人豹陰影下人們而言,只要豹出現,便會帶來危險。於是,人們的反擊開始了。據印度媒體報導,僅在2019年的前四個月就有218隻豹在印度境內死亡,比去年死亡總數還高了40%。
村民們殺死了一隻誤入古爾格蘭姆附近曼達瓦爾村的豹子。圖片:PTI Photo / Hindustan Times
印度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近年來印度地區的豹死亡數量呈上升趨勢。以2018年為例,平均每天就有一隻豹死去,死亡原因包括偷獵、交通事故、人豹衝突等等。如何在人豹之間尋找一個新的平衡點,如何更好地保護雙方成為了眼下的新難題,求索之路道阻且長。
一名男子在索馬利亞首都摩加迪沙的機場附近賣豹皮。圖片:AFP
孟買的豹總會使我聯想到國內特有的華北豹,有網友調侃說,印度這算是率先實現了「帶豹回家」,走在了全世界的前面。雖是一句玩笑話,卻也側面反映了大家對這一項目的美好憧憬。
就如孟買的豹會在黑夜裡凝視著山腳燈火輝煌的城市,亦如洛杉磯的美洲獅會在傍晚的餘暉裡漫步好萊塢,華北豹是否也曾在香山頂愜意地眺望著北京的荒野?北京的郊外,是華北豹的模式產地,是它的家。從前,它被人類步步緊逼,最後不得不了背井離鄉,如今,我們想帶它回家。
豹的離去,是無奈。圖片:Johann du Preez / Flickr
比起印度,帶豹回京郊的難度要大上許多。一方面,公路建築等把荒野分割成了一個個互不連通的孤島,加之沿途無數的獸夾、鋼絲套等盜獵陷阱,都使得華北豹的返鄉之路舉步維艱。另一方面,人工純林取代了過去的針闊混交林,雖然北京的森林覆蓋率達到了歷史峰值,卻無法為森林裡的動物們提供足夠的食物,好在野豬、狍子、斑羚等「頑固分子」只要還能夠生存下去,便不會捨棄它們眷戀的故土,而這三種大中型有蹄動物恰好又是豹的主要獵物,因此只要保護好眼前的荒野,它們就能為華北豹提供充足的食物來源。或許當棲息地和食物這兩大問題解決後,華北豹就會自己乖乖回家了吧。
動物園內的華北豹(P. p. orientalis)。圖片:William Warby / Flickr
本文是物種日曆第5年第168篇文章,來自物種日曆作者@少俠小黃雞。
本文來自果殼,歡迎轉發
如需轉載請聯繫GuokrPac@guok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