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械工程研究生的就業方向是什麼?」——這是來自知乎的熱門話題,不乏學術與實務兩界資深人員對其進行精彩解答。灣區博士邀請來自華南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專業的孫博士,對此問題進行了作答,希望對廣大就讀於機械工程專業的學子有所幫助。以下是博士回答原文。
」
謝邀,人在外地,剛下地鐵。這些年看過了一次又一次的秋招,聽過了周圍同學一次又一次的抱怨,也看到了一個又一個優秀的求職範例,想給後面剛剛步入研究生生涯的師弟們一些建議。
埋頭鑽研本專業,可能並非好選擇
我當年本科在讀的時候,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奔研究生。那時候完全沒有關心過機械行業到底發展的怎麼樣,只覺得能讀研究生,一定比本科強,一定能找到更好的工作,現在看來當年還是too young。
所以,如果還來得及,首先得看看是不是真的要去讀機械工程專業的研究生,從我本科起,我們機械專業的宣傳口號就一直是高就業率,但高就業並不意味著優質就業。都說機械萬金油,哪哪都需要,跟生環化材比,我們的就業面確實更寬,但是跟IT金融比,薪資待遇可以差一倍以上。還是那句話,同樣的工作強度,同樣是賣命,為啥不選個錢多的行業呢?所以如果此時還在本科,有讀研的計劃,還有的選,如果抱著多掙錢的心態去讀研究生,想辦法換個專業也許是更好的選擇。
萬一讀到這篇文章的時候你已經不幸落入了機械工程的「坑」,也不要太沮喪,碩士階段還是有翻盤的機會的。
在我讀博士期間,周圍碩士的師兄師弟們換方向的數不勝數,有自學編程當碼農的,有去做遊戲策劃的,有投身教育行業當老師的。這些都是徹底拋棄了原有的專業另謀出路,與每個人的喜好和特點有關,不具有普遍性,在這裡就不細講。我接下來要介紹的就業方向是基於你還想繼續從事機械相關的工作的。
對於就業方面,我在這裡分成兩個大類,第一類是學好本專業的知識就可以就職的工作;第二類是與機械相關,但必須繼續學習掌握多學科知識方能勝任的工作。
第一類就業大致涉及以下幾個行業:
1) 車輛行業。車輛行業基本上是民用製造業的巔峰,一輛汽車的誕生幾乎可以囊括所有民用製造業的技術,曾經車企是很多機械專業的學生夢寐以求的工作單位,我還羨慕過車輛專業的同學,覺得他們的行業發展前景好,工資待遇比我們機制這邊高,但最近兩年,我國車輛市場開始走下坡路,2019年的時候一汽大眾已經明確表示不找車輛專業的畢業生,但是找計算機專業的學生,表面上看,這是一則令人悲傷的就業信息,實際上這表明了國家的一個基本態度。汽車工業以及發展了100多年,而我們國家汽車的製造技術水平還遠遠達不到歐美最先進的程度,不管我們怎麼追趕,也很難追趕上他們的腳步。所以國家現在的政策方向是啥?搞新能源汽車,搞智能駕駛。為什麼要做這些,因為這些是下一個世代的主流,想實現對歐美的超車,還在那裡不停的鑽研傳統的汽車工業技術短時間內是很難達到歐美水平的,只有佔領下一個新時代的技術高點才能搶的先機,實現彎道超車。
2) 結構崗。等到大家求職的時候,就會發現我們專業投崗位投的最多的就是結構工程師,這個崗位幾乎在所有涉及到產品製造的行業都存在,比如在手機行業就是做手機外觀殼,家電行業就是家電外殼,這個崗位優點在於很機械,不需要學習太多本專業外的知識,但缺點在於天花板有限,一般都不是這個公司的核心部門,你沒看過哪個手機廠的核心是換殼吧(諾基亞:喵喵喵???)
3) 機械設備。這裡主要指的是一些傳統的重型機械廠,例如三一重工,徐州重機等,你曾經在學校裡面學到的那些機械製造,材料成型等知識可以在這些大廠中繼續得到學習和實踐。毫無疑問,這些old school的大廠是我們國之重器,是中國之所以可以稱之為基建狂魔的基礎。但現實問題確實是擺在面前,去那裡工作往往意味著工資低、環境差、晉升速度慢。不是說去那裡不好,但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就是,你同期的同學在網際網路大廠、大城市的CBD中心紅塵滾滾,你在一個偏僻的廠區勤勤懇懇,說真的,沒有一點理想主義是堅持不下去的,對於我們大多數平凡人來說,讀了那麼多年書出來不就是想找個好工作養家餬口嗎?所以個人的興趣愛好,人生追求以及家庭條件得多方考慮再做決定。
以上這些就是一般的機械專業學生正常讀書畢業可以從事的工作,老實說,工作強度不低,工資只夠餬口。
複合背景,才是趨勢
想要快速發展早日發達是不太現實的。但是不是機械專業就這樣了?不,還有翻身的機會。現在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三百六十行,行行轉IT。不僅是我們這些即將找工作的學生,很多高校的機械專業的資深教授都開始轉型。一個原因是傳統機械製造已經到了瓶頸期,我們自己專業的人都懂,那些機械原理的東西早在第二次工業革命都已經出現了,這些年無非是把他們做的更強,更快,更輕量。
而在這個新的時代,工業4.0的時代,網際網路,5G,大數據,人工智慧,這些才是這個時代的標誌。還有許多涉及到學科交叉的行業,發展前景更好,待遇方面也更高,是我們可以考慮的。
這就是我說的第二類就業。與機械相關、但必須繼續學習掌握多學科知識方能勝任的工作,大致涉及以下幾個行業:
1) 醫療器械。醫療器械一直以來都是一個極具發展前途的行業,過去我們國家的醫療設備基本靠進口,國外有大名鼎鼎的GPS(通用,飛利浦,西門子)醫療設備廠,近些年國內也新型了很多本土的醫療設備大廠,例如邁瑞,聯影,魚躍等。一臺完整的醫療設備往往需要涉及到多個學科的知識,例如材料,生物,機械,電氣等等,沒有哪一門學科可以在這一行做到獨挑大梁,但是各學科的重要性卻也有先後排序。生物醫學是理論核心,電路控制決定了設備運行的邏輯,而機械加工則決定設備的耐用性和壽命。想進入這一行,建議機械專業的同學們在學好本專業知識的基礎上,要進一步學習電路控制方面的知識,如果有機會也可以了解一些生物醫療方面的知識,畢竟技多不壓身,複合型人才是未來最緊缺的。
2) 工業機器人。隨著科技的進步,各種無人工廠,無人碼頭已經不再只是一個構想,在我國面臨產業轉型的時期,工業機器人毫無疑問是下一個世代製造業的主要勞動力。在一般人的思維中,是不是覺得機器人好像就是我們機械專業的人搞的,這不是剛好對口嗎?這句話不全對,機械專業的學生應該都知道,機器人的核心技術是什麼,是那些機械臂的製造嗎,不不不,是控制,是算法,是編程!!!(敲重點)。每一個中二時期的少年看完漫威電影都幻想自己是鋼鐵俠,以為大學報了機械專業就能做那些酷炫的機械戰甲,直到真正進入大學學習後,才發現我們所學的知識只能讓我們成為手工耿。要進入工業機器人這行,除了機械基礎知識,還要了解機器視覺,運動路徑規劃,傳感器,人工智慧等等,剩下的這些都是以編程為基礎的知識,什麼是重點,明白了吧。
3) 新能源方向。近幾年新能源也是一個熱門的發展方向,為了升級傳統設備的能源,各種新型的鋰電池,太陽能電池,燃料電池都紛紛興起。這個行業不僅需要懂得機械製造的人才也需要懂得化學,材料方面的人才。也是一個亟需複合型人才的地方。
以上這些行業的特點也很清楚了,他們作為新興產業,不管是待遇還是工作環境都高出傳統機械製造業很多,他們也需要機械專業的人,但機械專業在這些行業並不佔核心地位,需要我們了解許多其他專業的知識,早早學習,早做準備才能進入這些行業。
觀察局勢,早做準備
話說到這裡,想去哪些行業工作,你們心裡應該基本有一個答案了吧,想進新興行業的到我的右手邊來!
當你們研一剛剛進入課題組的時候,正好是你們師兄研三秋招的時候,這時候不要以為一切與你無關,要多關注師兄師姐們的求職信息,了解當前什麼行業,什麼公司待遇好,而這些公司又需要什麼樣的人才,根據自身的特長和愛好,早早確立方向。
在秋招的時候企業一方面會考察你的專業知識,另一方面會考察你的項目經歷。
最完美的情況是你所學的專業,碩士期間所承擔的項目與目標公司的需求完美貼合,那你就是天選之子,企業保送生,你要做的就是好好完成碩士期間導師交代的工作,好好寫畢業論文順利畢業入職。
但當你想去的公司與你本身的專業有很大出入,而且導師要你完成的項目也與公司的方向不符時,那你就得靠自己了,首先你得花額外的時間去補習專業知識。其次先在學校裡面找組織,比如一些學校都設有電子愛好者協會啊,機器人俱樂部之類的,去那裡一方面是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學習,另一方面是可以認識優秀的前輩到時候可以幫你推薦去一些公司學校。等到你有一定底子後,一般暑期會有一些大廠會招實習生,這個時候多留意招聘信息,各個招聘公眾號,還有學校的就業指導中心都關注起來,想辦法說服自己的導師讓自己去實習,有實習經歷後,對於那些跨專業的學生而言相當於另一個學歷證明,秋招的時候就不會碰到太多的歧視。
總之,要早早觀察局勢,早早做好準備,這是一場持久戰,那句已經被用爛的話放在這裡還是很實用的「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加油吧,後浪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