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第四批援鄂醫療隊成員,護士金琪的兒子李李,出生在一個特殊的日子裡,2008年2月29日。
2008年是4年一次的奧運年,2月29日又是4年一次的閏日,他每4年才過一次的「大生日」向來是重要的家庭紀念日。
但2020年2月29日,李李出生後的第3個生日,正在武漢支援抗疫的金琪無法陪在兒子身邊,只能提前準備了小驚喜,在一線的ICU為他「雲」慶祝。
回到杭州後,金琪原本計劃給兒子補過一次生日,但轉念一想,如果能尋找一個2月29日出生、生活狀態完全不同的山區孩子,長期結對,讓孩子們共同成長,這個特殊的日子會更有意義。
人海茫茫,這樣特殊的緣分要去哪裡找?得知錢江晚報·小時新聞和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發起的「共圓英雄夢」活動,金琪護士發來問號:這個特殊的夢想,有可能實現嗎?
兒子衣食無憂、要啥有啥不如為他結一段不一樣的緣分
金琪的愛人李欣陽曾經是一位媒體人,戴一副眼鏡,斯斯文文。兒子躲在爸爸背後,不大願意和陌生人說話,一股青春期男孩的酷勁兒。
今年,家裡還多了一個新成員——一隻叫「奧利奧」的美短。這是夫妻倆之前「密謀」送給兒子的生日禮物,一來就成了家裡的新寵。
生日蛋糕、玩具手槍、一直嚷嚷要養的貓,雖然當時金琪人在武漢,但兒子「大生日」的禮物一樣都沒有落下,學校老師還貼心地組織了同班同學連線為他唱生日快樂歌。
「這樣想想好像沒必要補過生日了,」金琪說,「我們雖然不是什麼富裕家庭,但他衣食無憂,該有的都有。我現在給他買衣服、鞋子,還得『求』著他試穿呢。」
這樣「蜜罐」裡長大的孩子,看到的世界其實很單一,如果能有個家庭生活迥異的山區孩子,一起成長,說不定這樣的「公益心」還能帶給小朋友另外一種看生活的角度,激出點不同的人生「態度」。
金琪和丈夫一致決定,不如趁這個機會幫一個小朋友。
由於兒子的生日比較特別,她就更希望結對的孩子也是2月29日出生的,也能為另一個他補過4年一度的大生日。
一直熱心公益事業希望把愛傳遞下去
其實,做公益、獻愛心一直是金琪家的傳統,不管是學校還是線上發起的捐款,夫妻倆都儘可能參與。他們早就萌生過助學的念頭,但兩個人都是普通工薪階層,養一個孩子壓力都不小,實在沒有能力負擔,只能在自己能力範圍內提供一點幫助。
還在外科上班時,金琪和同事曾為一個車禍患者組織募捐。那是一個25歲的外地小夥子,車禍後胰腺損傷導致胰腺炎,在醫院住了整整半年。他的妻子沒有工作,借遍所有親友還湊不夠醫藥費,淪落到去街邊、天橋乞討,家裡還有3個年幼的孩子……
了解到患者的艱難處境後,科室自發為他組織了捐款,妻子也在網上發起了救助。「他年紀不大,但已經有3個小孩,我就把兒子穿不了的衣服收拾出來,給他們家孩子穿。」金琪說。
出院時,小夥子還是欠了醫院6萬多元醫藥費,夫妻倆鄭重地寫下欠條,保證分期付清。幾年後,他們信守承諾,一點點還清了醫藥費。
這件事對金琪的觸動很大,她發現真心可以換取真心,你付出的愛心總會以某種形式回報你。這不僅是一段和諧的醫患關係,更是人與人之間的扶持、信任和尊重。
而此次一線抗疫的經歷,更讓她感受到人間的大愛。她印象最深的一個病人是86歲的春娥奶奶,同事方銀佳幫奶奶整理床頭櫃時發現她手機上有100多個未接來電,全是女兒打來的,但她一個都沒聽到。
手機再次響起後,裡面傳來一位女士急切的聲音:「媽媽,你終於接電話了。你都擔心死我了……」
此後,凡是白天,春娥奶奶的手機鈴聲都會被調大。只要鈴聲響起,值班護士就會接起電話,讓奶奶聽聽女兒的聲音和問候。正是這樣一個暖心的小舉動,讓心懷恐懼、抗拒治療的奶奶開始配合醫護,病情一點點好轉。
金琪說,去了武漢「前線」一趟,她希望把這種愛繼續傳遞下去,這對兒子也是一種教育和鼓勵。
——◆◇◇◆——
這個夢想,錢江晚報和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承包了。我們將竭盡所能,為金琪一家圓上這個暖暖的夢想。
如果讀者有這樣的線索,也歡迎通過小時新聞客戶端聯繫我們。我們希望,這個故事能成為2020全民戰疫故事裡一個小小的溫情延續,跨越人海,有兩個孩子能因此牽手,共同成長,彼此成就。
此外,錢江晚報和阿里天天正能量發起的「共圓英雄夢」活動還在繼續徵集中,如果你或者身邊有動人的抗疫故事,有暖心的心願和夢想,都可以聯繫我們。
來源: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張冰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