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糕飄香 年味漸濃

2020-12-27 澎湃新聞

年糕飄香 年味漸濃

2020-12-25 18: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年糕,因含有「年年高」的寓意,所以它是浦江人過春節時必備的食品之一。臨近年關,不管是城區還是農村,人們已經張羅著準備做年糕了。

一大早,在浦南街道巧溪村的大吉米粉年糕加工廠,就有來自周邊的村民帶著糯米、大米前來做年糕了。將米浸透、磨成粉後,工人把米粉拿到木桶裡面蒸個十多分鐘,待到雪白的蒸粉變成有點米黃色,說明米粉已經蒸熟蒸透,這時將其倒入年糕加工機器,趁著熱氣,師傅將米粉進行重複碾壓,不一會兒,雪白軟胖的年糕就從機器的另一頭源源不斷地擠出來,空氣中瀰漫著濃濃的米香。守在「出口」的打糕村民快速將年糕撿到竹板上排列整齊,一板排滿,抬到空地上涼著,坊間裡充滿了濃濃的年味。

來自浦南街道平一村的黃銀華每年都要到這裡加工一些年糕,她告訴記者,雖然現在物質條件豐富,超市裡什麼都能買到,但是年關歲末她家還是會延續打年糕、吃年糕的習俗,今天她就特地過來加工了80斤。「年糕我們每年過年都要吃的,過年的時候三個兒子都要回來,他們回去帶點浦江的特產回去,年糕年年要做的,吃了一年比一年高,這是我們浦江的風俗。」

蔣塘村的於琳梅剛剛打完80斤小米年糕,她開心地告訴我們,小米是自己種的,相比糯米年糕,這個更營養。「送給女兒還有親朋好友,隔壁鄰居分給他們,農村裡說做年糕會高頭的。」

年糕加工廠的負責人洪忠平告訴記者,他們是從12月20號開始加工的,開工以來到現在一直沒有停下來過,接下去會更忙。「我們現在每一天都是加工五六十家,到元旦最起碼一天達到160家左右,現在一天3000多斤,以後要到7000、8000斤,最多一天加工一萬多斤。」

洪忠平做年糕已經有40多年,見證了傳統手工打年糕到機器打年糕的歷程,也目睹有了年糕隨著生活條件改善而變的形式多樣。隨著養生觀念的深入人心,近幾年,雜糧年糕開始進入人們的視線,流行的有南瓜年糕、黑米年糕、紫薯年糕、小米年糕、玉米年糕等。雖然打年糕的方式變了,年糕的形式多樣了,但不變的是那份濃濃的年味。

熱騰騰的年糕一排排擺滿了大棚內外,村民告訴記者,年糕做好後除了自己吃,還會送給親朋好友品嘗,大家共同分享豐收的喜悅。這古老的傳統,讓日子充滿了濃濃的年味。

記者|陳好 徐晗昕

編輯|陳棟輝

審核|李少俊

原標題:《年糕飄香 年味漸濃》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糕餅飄香 年味漸濃 兒時的味道還記得嗎?
    (原標題:《糕餅飄香 年味漸濃》 作者:鄭逸菲 編輯:孫鍵韻)
  • 年糕飄香
    連日來,靈峰街道碧門村年糕加工廠裡一派繁忙景象
  • 年味最濃是年糕,健康美味又討喜大家都愛吃
    正月的到來,大部分人家中總會備有著年糕,在年糕飄香的時節,總會感受到濃厚的年味。在我們的很多食物中,很少是用「年」來命名的。在為數不多的食物中,我們大家最熟悉也最常見的,就是年糕啦。年糕香糯,也有著它獨特的味道。一塊小小的年糕,蘊含著最為濃鬱的年味。
  • 馬來西亞華人迎春節 年糕年餅添「年味」
    來源:中國新聞網中新社吉隆坡1月16日電春節將近,馬來西亞不少華人家庭又到了年糕年餅飄香的時節。從2006年就開始創業製作年糕的馬美雲說,馬來西亞年糕,除了糯米和白糖這些傳統材料,還有一味不可或缺的材料——香蕉葉。馬美雲說,香蕉葉是用來當年糕的『墊杯』(模具),這可是馬來西亞年糕製作的一大關鍵。首先,蕉葉的選擇就十分嚴格,尤以山上野生的芭蕉葉最適用。
  • 年味|炸年糕的做法
    過年怎麼少得了吃年糕呢?小時候記憶最深刻的就是媽媽做的炸年糕了,沾著蛋液的年糕香香甜甜,滿滿的年味!By 流光舞用料糖年糕或豬油年糕 一條約300g雞蛋 5一個澱粉 三勺(約20克)牛奶或水 20ml鹽 一小撮約1克
  • 過小年吃年糕 新年萬事如意年年高
    回放 過小年吃年糕 新年萬事如意年年高
  • 年味漸濃 豪廷大酒店團年飯套餐公布
    歡聚一堂   1688元/桌(6-8人)   【四季報喜】 四味迎賓   【家和美滿】 滷水拼盤   【金雞報喜】 蟲草花靈芝燉土雞湯  【春色滿園】清炒時蔬   【吉祥如意】香煎鍋餃(1打)        福星高照   2999元/桌(10人)   【四季報喜】四味迎賓
  • 燒烤圈:年味美食,四款創意烤年糕的做法~「年年糕」高!
    年糕又稱「年年糕」,寓意人們的生活「年年高」,歲歲為人們帶來新的希望。年復一年,人們因此將年糕視作了吉祥賜福的食物,食年糕也成為春節的重要習俗。經過歷史發展,我國年糕因地域而產生了多種分化。年糕的做法有很多,煮湯最暖身,煎炸最酥香,還有蒸的,炒的,烤的以及各種創意吃法,各有各的妙處。
  • 炸年糕——永不消逝的年味記憶
    炸年糕——永不消失的年味記憶中國鄉村旅遊網消息:過了大年初一,吃完了餃子,初二吃什麼,在我們這裡,初二要吃炸年糕,寓來年生活和工作節節升高之意。這不,銅鑼灣又舉辦了『綠色田園杯』油炸年糕示範表演。參加的人有不少。我忽然看見裡面有一個看起來十多歲小姑娘。瞅見她。
  • 視頻丨水碓古法「搡」年糕 四明山中正飄香
    每年12月開始,那流淌了300餘年的年味兒就開始在村裡飄香,石門村也因此流傳著「無糕不過年」的說法。水碓(duì)是一種利用水力舂米的器械。我國在漢代發明了水碓,浙東山區在唐代已有了使用滾筒式水碓記載。
  • 滿滿年味!打年糕拓春聯 桐鄉這些活動等你來打卡
    昨天(1月18日)上午,2020「我們的節日」風雅桐鄉·中國年暨桐鄉市第六屆臼打年糕大賽如約而至。舞龍舞獅、打年糕、拓春聯、做糖畫……在桐鄉市文化廣場,人頭攢動、熱鬧非凡,處處洋溢著熟悉的年味、幸福的味道。
  • 年味漸濃 正官庄愛在你「參」邊
    曾經有一組令人心痛的數據: 從我們大學畢業後算起的30年裡,假如每年春節可以回家5天,每天陪伴滿滿的24小時,我們總共能夠和家人在一起的時間,只有不到一個月!春節給了我們團圓的時間,但沒有限定團圓的界限,即使我們出門在外,也可以把自己的愛留在家人身邊!
  • 溫州各大公園「年味」漸濃 市民不妨去逛逛
    記者日前從各區綜合行政執法局獲悉,鼠年春節將近,市區各大公園年味漸濃,各色「年味」小品賞心悅目,一園一品的建設成果讓市民春節期間盡情享受「年」的喜悅,感受「春」的氣息。  此外,馬鞍池公園管理所還傾力打造年味小品——「家園」,選取傳統餐桌文化進行設計及布置,營造「家」的氛圍,為市民獻上年味濃濃的親水庭院。  楊府山公園  紅梅怒放喜迎春  日前,市區楊府山公園的梅花園迎來了梅花怒放的最佳觀賞季節,吸引了許多遊客。
  • 井陘美食:黃米年糕,粘出井陘農村人記憶中的年味
    李大姐蒸的年糕在村裡小有名氣,村民家中蒸年糕都請她指導。黃米金黃色,比小米大一圈。馬拉磨,磨黃米。春節,年糕自然是市民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過年吃年糕的習俗由來已久。年糕又稱「年年糕」,與「年年高」諧音,寓意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高。吃年糕不僅討個好彩頭,更要追求口味。
  • 打年糕猜燈謎 「年味大集」韻味足
    昨日,雨花區「七送」活動首場走進洞井街道豐園社區,包餃子、打餈粑、猜燈謎、寫春聯,居民在家門口韻足傳統年味。  長沙晚報記者 小劉軍 攝  長沙晚報訊(記者 胡媛媛 通訊員 安志平)熱氣騰騰的糯米飯在木槌擊打下成為軟軟的餈粑,五色彩紙隨著剪刀飛舞,變成豐富多彩的窗花,帶著孫子逛起年味大集,67歲的曹清明連稱:「我們小時候過年,就是這個味!」
  • 貼春聯、殺年豬、打年糕 年味越來越濃
    春節,永遠是中華兒女們最期待的節日,這兩個字傳遞著思念,代表著親情,象徵著團圓。揮墨提筆寫春聯,大紅燈籠高高掛,全家齊聚打年糕,殺豬宰羊迎新年……離過年還有不到一周的時間,各地的年味已經一天比一天濃嘍!在莫幹山鎮何村村文化禮堂,一頭重達200斤的大肥豬被放上案板,今天大家將在這裡飽享一餐美食 。中午時分,村民和客人相繼來到了村裡,年豬宴也正式開始了。
  • 在家自製芝麻脆皮年糕,健康又美味,年味十足,吃多少都不會膩!
    年糕可以說是過年的時候,每家每戶都要做的一種食物,因為年糕就象徵著年味。它也有十分好的寓意,過年的時候,吃炒年糕,也就意味著家裡的人的運勢也會一年比一年更好,年糕的做法也特別多,它的味道也很好吃,所以今天我們就來講講到底如何在家自製芝麻脆皮年糕,那麼現在就來一起看看它的做法吧,在家自製芝麻脆皮年糕,健康又美味,年味十足,吃多少都不會膩!
  • 入冬後,寧波餘姚這個村水碓年糕飄香,至今已有300餘年歷史
    和名聲在外的寧波水磨年糕有所不同,石門村水碓年糕採用傳統水碓舂出的,軟、潤、香、甜、韌是其特點,尤其水碓搡出的米粉均勻、細膩,做出的年糕有嚼勁、不粘牙。 水碓(duì)是一種利用水力舂米的器械。我國在漢代發明了水碓,浙東山區在唐代已有了使用滾筒式水碓記載。
  • 年糕的幾種吃法,如何讓年糕變成有味的食物,各國製作年糕的不同
    年糕的幾種吃法,如何讓年糕變成有味的食物,各國製作年糕的不同。年糕一直是作為中國的傳統美食出現在中國的食譜上,但是年糕卻在中國的製造方法很少,更多的是在韓國和日本的製作。在韓國,經常把年糕做成炒年糕,在路邊賣的非常的好,甚至有中國遊客也是慕名去買著吃。
  • 台州:年糕飄香迎新年
    群眾展示剛加工出來的年糕12月25日,台州市路橋區桐嶼街道高橋章村,年糕師傅忙著為群眾加工年糕。群眾忙著包裝年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