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釀(有地方叫醪糟)是我難以忘懷的兒時味道之一。我小的時候,每逢星期天,手裡早早地攥著一角錢,耳朵豎著,期盼著甜酒釀的叫賣聲。賣酒釀的常常挑著一副木桶,或者在自行車後座上擱著一副木桶。木桶裡裝著一塊塊小碗般大小的酒釀和糯米酒。酒釀是一角錢一塊,我每次買一塊酒釀,買時常常多討些糯米酒,基本當天就吃完了。一年當中,我父母也做兩三次酒釀,在我的映像中,他們把裝糯米飯的罐子放進草捂子裡,過幾天,糯米飯就變成香噴噴的甜酒釀了。當時覺著好神奇哦。
來多倫多後,我和我老公學著自己做酒釀,開始幾年,成功率只有50%,現在已是零失敗了。
材料:
圓糯米,甜酒藥(用擀麵棍將酒藥碾壓成粉)
溫度:20℃~25℃
容器:建議用玻璃罐子或者陶瓷罐子。罐子一定要洗乾淨,不能有油。如果罐子不乾淨,會影響酒釀的發酵,做出來的酒釀可能是酸的,苦的或者糯米飯根本就不發酵。
最好不要用塑料罐子。
步驟:
1. 煮糯米飯
糯米淘乾淨後,用電飯煲煮熟,選擇糯米飯那檔;如果你的電飯煲沒有煮糯米飯的選項,也可以用平時燒飯那檔,糯米飯要煮得比平時吃的飯略硬些。
用電飯煲煮糯米飯的好處是,糯米不用浸泡,糯米飯不會夾生。
2. 冷卻
糯米飯煮熟後,趁熱倒入做酒釀的容器裡並將用於拌酒藥筷子儘量深地插入糯米飯糰中,飯糰的高溫,可以滅殺容器內和筷子上的雜菌。讓糯米飯自然地徹底涼透。不要用冷水衝的方法來冷卻糯米飯。第一,冷水會帶菌;第二,水衝會增加糯米飯的溼度,影響酒釀的口感。
3. 放酒藥
準備一保鮮膜,將冷透的糯米飯從容器裡,倒到保鮮膜上。用篩子把酒藥粉均勻撒在容器底部,鋪一層糯米飯,撒一層酒藥粉。
最後一層酒藥粉撒完後,用筷子從上往下均勻搗搗,為了讓酒藥粉更均勻的分布。最後,用擀麵棍在中間弄個洞,俗稱酒窩,再往酒窩裡和糯米飯面上撒些酒藥粉。
由於我們利用糯米飯糰的熱量,使得容器內和筷子上的雜菌被滅殺了,酒藥的用量可以很少。
用蓋子或保鮮膜將罐子口蓋好。
4. 酒釀的發酵
酒釀的發酵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前發酵)需要三天,溫度在20℃~25℃。為了說的比較清晰,我們用具體日期來解釋一下每天的發酵狀態。如果在1號晚上放的酒藥,2號晚上時,糯米飯的米粒略有膨脹,米粒的邊緣開始不清晰。
3號晚上時,酒窩裡應該出水,這時用乾淨調羹將洞中的水均勻的澆在糯米飯的表面;
4號晚上時,除了酒窩裡液體會充滿,糯米飯糰,因發酵而收縮,糯米飯糰與容器之間也應該充滿液體。輕微晃一下罐子,糯米飯應該移動,這時,第一階段的發酵就成功了。這時候,糯米飯已基本釀成了酒釀,可以聞到清香的,略有甜的酒味。
然後將罐子移入冰箱,酒釀進入發酵的的第二階段(後發酵),在後發酵階段,冰箱的低溫,抑制了酵母的酒精發酵,而黴菌的澱粉繼續起作用,使得酒釀變得更甜。這一階段的目的是提高酒釀的甜度,一般兩天就可以了。
酒釀的小吃有多種,喜歡米酒清香的,直接吃涼的原汁酒釀;也可以做元宵酒釀,赤豆酒釀,雞蛋酒釀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