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2月29日電(記者周婷玉)衛生部新聞發言人、衛生部新聞宣傳中心主任毛群安29日宣布,我國將於近期出臺有關政策,取消入學、就業體檢中「B肝五項」檢查,明確禁止將攜帶B肝病毒作為入學、就業的限制條件。
毛群安表示,有關部門在對B肝病毒攜帶者是否影響他人健康進行周密論證的基礎上,慎重決定取消入學、就業體檢中「B肝五項」檢查。
消除B肝歧視 維護1.3億人合法權益取消B肝檢測,使得我國在消除B肝歧視方面又向邁出了一大步。毛群安表示,這次政策調整後,衛生部將進一步加強對醫療衛生機構的監督,確保醫療衛生機構按照調整後的體檢項目開展入學、就業體檢,及時查處、糾正違反規定進行「B肝五項」檢查的行為。
據了解,有關部門還將加強對教育機構、用人單位的監督管理,督促其嚴格執行有關的制度,切實保障B肝病毒攜帶者公平入學、就業的權利。
取消B肝檢測後,此前限制B肝病毒攜帶者從事的行業是否依然存在?對此,毛群安告訴記者,如果從事的是一種可能引起B肝傳播的工作,這還是要進行限制的,比如說採供血工作。
「但這種特別要做出職業限制的,要有一個法定的程序來審定。這在即將出臺的文件中將有具體、明確的規定。」他說。
他同時指出,為醫學目的而開展的「B肝五項」檢查,檢查機構應嚴格保護體檢者的隱私;為健康體檢目的開展的檢查,檢查機構應充分尊重體檢者的選擇權並保護其隱私,體檢組織者不得強制體檢者接受「B肝五項」檢查。取消B肝檢測 不會危及公眾健康
「隨著我們對病毒的認知越來越清楚,我們的預防治療措施就更有針對性。」北京地壇醫院肝病中心主任醫師謝堯說,這一次取消B肝檢測,表明我國對B肝的認知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是我國醫學科研的成果。
維護B肝病毒攜帶者,會不會犧牲公眾的健康利益?「不會。」相關專家從科學角度和政策角度都給予了明確的回答。
「日常工作、學習或生活接觸不會導致B肝病毒的傳播。」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醫學部教授莊輝說,有組數字可以證實這一結論:1992年我國B肝流行病學調查顯示,1歲人群的B肝病毒感染率為9.67%,而1歲至59歲人群B肝病毒攜帶率為9.75%。2006年B肝流行病學調查顯示,14歲以上人群B肝病毒攜帶率8.57%。「這表明我國B肝病毒攜帶者基本上在1歲前就已經感染B肝病毒。」
「B肝不會通過呼吸道和消化道傳染。」莊輝說,B肝病毒經血液、母嬰、性接觸三種途徑傳播。根據目前掌握的醫學文獻資料,國內外尚沒有因日常生活接觸而感染B肝病毒的確診病例。
北京友誼醫院教授、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主任委員賈繼東指出,唾液裡可以查到B肝病毒,但濃度比血液裡少一百倍至一萬倍。「疾病的傳播,不僅需要病毒,還需要一定的量,還需要暴露途徑,如雙方都有口腔黏膜破損等。」他說。
「如果已經認識到B肝病毒攜帶者在日常接觸中不會危害公眾健康,對其入學、就業進行限制就是不公正。」毛群安說,政府決策是以科學為依據,對於取消B肝檢測,相關部門多次聽取專家的意見、建議,最終目的是保護公眾健康。
毛群安說,政府制定政策,首先要從公共衛生的角度保護絕大多數人的健康,這是決策的基礎和依據。如果這種疾病確實通過日常接觸可能造成周圍人的感染,國家必然會制定嚴格的限制措施。「因為對公眾的健康造成影響和危害,國家會付出巨大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