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福林媽咪
這幾天孩子放學回家,嘴巴總是乾乾的,我就知道他在學校沒有好好喝水。前兩天嘴巴還經常,我追問了兩遍孩子才說實話,是嘴巴起皮了他用手撕的。
眼看要往冬天走了,氣候更加乾旱,孩子恐怕會經常嘴巴幹,甚至爆皮、變紅,而且孩子們在嘴巴幹的時候喜歡舔嘴唇,風一吹更容易乾燥發紅,疼起來也是挺難受的,怎麼辦呢?
孩子嘴唇乾,內因主要是由於體內缺水,不喜歡吃水果蔬菜導致的,外因則是氣候乾燥、出汗過多,或者是生病導致的。
乾燥的為什麼是嘴巴?
嘴巴作為一個身兼數職的器官,其實很脆弱,作為臉部皮膚的一部分,嘴唇的皮膚沒有皮脂腺,嘴唇上的血液流速和溫度,都要高於臉部其他部位的皮膚,是他們的3倍左右。
所以說,雖然嘴巴是用來喝水的器官,卻不能鎖水,而且它卻更容易缺水,容易變幹,所以一旦孩子身體處於1%的缺水狀況,最先感受到的感覺就是嘴巴幹。
而嘴巴幹之後,孩子會下意識用舌頭舔嘴唇,用唾液溼潤嘴巴,但這樣做並不能為嘴唇補充水分,反而會因為唾液的沾溼帶走水分,嘴巴就更幹了。
而唾液中的其他成分留在嘴巴上,更容易讓孩子感到不適,他會不停的舔嘴唇,最後出現一圈紅印子,風一吹疼。
或者是嘴唇乾燥後,嘴唇上的皮膚出現皸裂翹皮,孩子一舔發現有死皮,就像是舌頭發現了牙齒中間塞的食物一樣,會忍不住的想要用舌頭把它舔掉,孩子克制能力也差,就容易舌頭或者用手撕破依然比較牢固的死皮,讓嘴唇出血,甚至會讓嘴唇出現炎症。
哪些因素導致孩子嘴唇乾燥?
當孩子身體缺乏維生素B族時,容易會出現口角乾裂的情況,口角有時還會出現白色的分泌物,一些孩子容易出現的這種情況的唇部乾燥,主要是和缺乏維生素B有關。
加上秋冬季節氣候乾燥,風比較大,外感燥邪,容易帶走身體和嘴巴裡的水分。
中醫還有一種說法認為, 「脾開竅於口,其華在唇」,也就是說口唇的色澤與脾的運化密切相關。
如果孩子嘴唇乾裂、破皮,則代表可能是孩子脾經有伏火,脾胃有積熱了。
另外,當孩子吃飯過鹹,食物吸收走身體水分,孩子變得更缺水,還會傷害唇部皮膚。
那麼,面對孩子這動輒嘴巴幹的情況,父母應該怎麼做呢?
很多寶媽第一反應就是喝水,讓孩子多喝點水就好了麼。
但問題是,當孩子嘴唇乾燥時,喝水並不是最管用的方式。
最快捷的方式是溼敷。
寶媽可以用乾淨的紗布或者毛巾,蘸水弄溼,然後放在孩子嘴巴上,等待3-5分鐘,讓毛巾溼潤嘴唇,起到一個緩解作用。
然後再用兒童潤唇膏給寶寶塗抹一層,潤唇膏中一般含有各種植物油脂,例如山茶花油等,油脂可以鎖住水分,減少水分流失,防止乾燥。
孩子用的潤唇膏只需要最基礎的保溼滋潤功能即可,不需要注重顏色等問題,但是一定要要注意查看成分,一定要無防腐劑,無合成酯,不添加香精!
防止孩子嘴唇乾燥,更重要的是預防。
沒有潤唇膏的可以用橄欖油或者維生素E丸中的油脂塗在孩子嘴唇上,也能起到相同的作用。
溼敷+潤唇膏,主要是一個緊急修復作用,而更加根本的方式還是喝水。
喝水不能立竿見影的讓孩子唇部溼潤起來,因為寶寶喝水的時候,雖然水和嘴巴接觸,但是水分會很快蒸發,單純的水無法在嘴唇表面形成保護膜,所以我們把喝水看做是預防嘴唇乾裂的頭等大事。
要知道,當孩子感到口渴的時候,他的身體已經處於缺水狀態了,所以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喝水習慣非常重要,不要總在感到口乾舌燥,甚至嘴唇起皮的時候再喝。
《生命時報》上曾經刊登過一篇文章,說到「長期喝水少會讓身體產生「質的變化」。」
孩子經常會因為好玩兒的事情忽視自己口渴的感覺,也就忽視了身體給他的信號,所以每次想喝水的時候都急的不行,恨不得立刻喝到,而你讓他喝水的時候他有滿不在乎。
而孩子每天的水分需求,除了6個月之前,都需要額外補充,而不能僅靠食物中的水分來補充。
6個月-1歲的寶寶,需要根據排便情況來調節,一般需要在兩餐之間為他補充一些水分;
2-3歲的寶寶,每天補充600毫升左右的水分;
5-6歲的孩子,每天需要補充水分總量在800毫升左右,每天上午下午各2-3次。
每天按時喝水的好習慣,要在孩子上幼兒園之前完成。
寶媽可以給孩子定時定點,告訴寶寶,時間一到鈴聲一響,就該喝水了。家裡準備一個保溫的熱水壺,給寶寶也準備一個好用好看的喝水杯,定點喝水,避免口渴。
上學之後,也要為孩子準備新的水杯,每天早上給孩子裝好乾淨的水,放到孩子書包裡,提醒孩子記得喝,告訴他放學後媽媽要檢查。孩子就就算記不住,也有以前養成的好習慣,加上學校老師都會提醒,所以缺水的狀況會少一點。
除了喝水,平時也要讓孩子多吃水果和蔬菜,補充維生素B族,家裡比較乾燥的話,可以放一個加溼器,孩子出門記得給他戴上口罩,這樣才能全方位、有預見性的保護孩子的嘴唇不乾燥,身體不缺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