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說起美利堅的裝備的第一款制式手槍,還要追溯到1775年,美國的獨立戰爭時期,在脫離了大英帝國的統治成立大陸軍後,開始大批量成建制採購槍械武器,作為軍隊的制式裝備,其中這種M1775式燧發手槍就成為了美國歷史上第一款大規模裝備軍隊的制式手槍。
自從十七世紀中葉之後,燧發槍才取代火繩槍真正成為歐洲軍隊的主要制式武器,比起「背上一法裡長的火繩打一天仗」的火繩槍,方便快捷的燧發槍,在瞄準方式上,雖然和現代步槍酷似,也是瞄準目標扣動扳機就能射出子彈,然而其裝填方式卻一樣繁瑣,射速也快不到哪裡去。
說起燧發槍,在美國獨立戰爭期間還有一個非常著名事件,那是1777年10月的一天,在英美之間的一場看似平常的戰鬥中,交戰雙方在相距100~300碼的陣地上相互對射。當然的英國殖民軍神槍手福開森少校接到了上級任務,狙擊一個美國方面的關鍵人物,當時北美總司令華盛頓。
接到任務後,福開森潛伏在美方陣地附近等待目標的出現。有一次,一個看似普普通通的軍官出現在燧發槍的射程之中,身旁只有一個副官模樣的,沒有士兵跟隨保護。福開森本來已經鎖定了這個目標,但是從行為做派來說福開森感覺這個軍官不可能是他要消滅的目標,不值得他這個神槍手去取他的性命,所以並沒有沒有開槍。直到這場戰鬥結束,福開森方才得知,這個毫無氣度的軍官竟然就是他的目標華盛頓。
後來隨著燧發槍的興起和普及,使得燧發手槍也成為了當時歐洲軍隊的標準自衛武器,而美軍當時的M1775式燧發手槍,則是在英國M1760式燧發手槍的基礎上仿製而來的武器。這款M1775式燧發手槍的口徑達到了驚人的15.7毫米,這種口徑按照現在的認知來說,基本上已經脫離了手槍的範疇,要知道鼎鼎大名的布朗寧M2HB重機槍的口徑才12.7毫米,所以這款手槍基本可以稱為「手炮」了。
當然,在米尼槍米尼彈出現之前的滑膛燧發槍時代,千萬不要指望打出的子彈能有多高的精準度。不過對於手槍來說,反正也是在近距離上使用的武器,精準度反而沒有那麼重要,所以這種燧發手槍在當時也比較受歡迎。
這種燧發手槍雖然看似口徑驚人,但是相對於當時的戰場環境來說,也不是什麼比較稀奇的事件,就例如美國獨立戰爭,英國駐軍的褐貝斯燧發槍來說,口徑都達到了18.2毫米,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因為當時製造工藝水平的局限,滑膛小口徑槍管由於沒有膛線,射程和威力都有限,只有大口徑鉛彈形成的彈幕,才能顯出殺傷威力。
據說,大陸會議曾向維吉尼亞州的拉帕漢諾克鍛造廠訂購了2000支以上的M1775式手槍,用來裝備大陸軍軍官。這種M1775式手槍不僅在獨立戰爭期間被大量使用,而且還經歷了1812年戰爭和美墨戰爭,直到19世紀中葉轉輪手槍問世後才被淘汰。然而,這種老式手槍在美國軍事史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例如在美國陸軍憲兵部隊和美國海軍「海豹」特種部隊的徽章上都有M1775式燧發手槍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