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然之子,是人類最好的歸宿
西安益新中學 薛藝香
同學們,早上好!
到今天為止,我們已上了一個半月的課了。你們聽著我熟悉的聲音,我看著你們熟悉的筆跡,但我們彼此不能面對面,是什麼造成了這一切?今天的窗外揚塵漫天,我不得不放棄最近常常跟你們問候的那句陽光明媚春日晴好,你可曾看到風沙中疾行者澀得流淚的眼睛,又是誰造成了這一切?兩年來,我們一起上過講讀課、閱讀課、分享課、練習課、賞析課。
但今天這節課,也許真非同一般。你們不需要朗讀,不需要回答問題,不需要記筆記。
這節課,我來做個演說家,跟大家聊一聊!我們將聊萬物,聊人類,聊成長。但這也許將是你上學經歷中印象最深刻的一節語文課。
我一共和大家聊五個話題:美麗人生、神奇萬物、未來憧憬、人格魅力,使命擔當。這個邏輯不是我的原創,而是我從語文課本的編排順序中找到的思路。當然,我所聊的也不代表編者的意圖,僅僅是我聯繫最近的一系列現象和社會問題想到的而已。
第一個話題:美麗人生
我無數次在語文課上重複過一個話題,人能擁有生命是極其偶然而又令人震撼敬畏的事,所以每個人都有義務過一個美麗人生。為此,人們創作了文學、音樂、繪畫、雕塑、戲曲、影視等精神產品,也發明了電燈電話車輛飛機亭臺樓閣,推出了時裝首飾腕錶手袋等加贈財富籌碼,這一切都是為了擁有美麗的有品位的生活。
過去的十幾個春節,千家萬戶或許一起團圓一起旅遊一起看電影一起美食一起嗨歌,人們用自己能想到能做到的一切方式享受這一切,以此來慰藉紀念自己擁有的美麗人生。
有誰可曾想過,有一天人們不得不在最有理由放縱最該輕鬆的節日,為了保障生命安全,無論貧富尊卑全民性的必須放棄這些原本覺得天經地義其實珍貴美麗的生活呢。
與生命相比,美食旅遊紅包利潤剎那退位到了遠古時代,說一夕退千年也不過分。而造成這一切的僅僅是肉眼看不見的病毒,在美麗的人生規劃裡,社會學家們何設想過病毒也喜歡中國人傳承了幾千年的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
2020歲首,一個不起眼的病毒猝不及防毀滅了炎黃子孫的美麗人生。
我目睹那些微信圈裡曬出的各種封禁標語,想像著大街小巷實體店沉默的荒涼,耳聞各種專家的分析評論,不禁疑惑從傳承前年的人類文明人情風俗商業文化會不會淪落到僅僅是詞典裡收錄的一個詞語的命運了。
醫學院的學生說,解放後醫學院的教科書裡曾說我國已徹底消滅了瘟疫,結果2003年「非典」搞得舉國緊張,措手不及;前年我們國家疾控發言人對外宣稱,我們的公共衛生體系成熟,「非典」那樣的事件不會再發生,結果今年的春節舉國禁足,人心惶惶。
當然,我門也不能說人生因之不美麗了,因為畢竟活著就是一種幸福。
會有很多人說「吹哨人」李文亮們的人生是美麗的,可對他的父母妻子以及未出世的孩子而言,結論恰恰相反。
那些因疫病而去世的人們,他們的美麗人生被誰剝奪了?
第二個話題:神奇自然
自然萬物比人類更早的出現在這個星球上。天空覆庇大地湖海,大地哺育林木草皮,他們一起養育飛禽走獸,生態鏈是層級向上穩定發展的。
千萬年前,人類邁著蹣跚的腳步艱難的尋覓食物和水源的時候,自然萬物張開雙臂接納了他。大地給人類生長五穀蔬菜,一些動物接受了人類的馴化,代替人類分擔了一些勞苦,還有一些動物在被馴養後無怨無悔接受了盤中餐的命運。
人與自然萬物的關係,何其清楚明了。
但是,走上徵服之路的人類被勝利衝昏了頭腦。他們覺得山珍海味不嘗遍,對不起五尺之軀。所以,他們把罪惡的手伸向了那些曾是他們手足乃至母親的自然萬物。他們口口聲聲教育後代要感恩,卻對自己的母親做著恩將仇報的事情。他們肆意的砍伐森林,讓動物無家可歸,將廢水廢氣排向河流海洋,致生物於滅絕之地。為了嘗鮮,他們甚至上窮碧落,下探海底,立志要做自然萬物的族長,讓一切臣服於他們。
萬物給了子孫後代認錯悔改的時空,一些敏銳智慧的先哲們發出了警告:
大自然用平等之心,看待她所有嬉戲玩耍的子孫;她看著人把風駕馭,風把人捲去。
——阿爾諾德
人不過是自然的僕役和翻譯員:他所做的一切和他所知的一切都只是他在事實上或是在思想上從自然的秩序所觀察到的東西,此外他就一無所知,一無所能。要控制自然就不得不服從自然。 -培根
樹木是大地寫在天空的詩。我們將其砍伐造紙,以在上面記下自己的弱智言詞。
——紀伯倫
教材裡以前選編過一篇文章-《敬畏自然》,有這麼一個句子:看著人類這種狂妄的表現,大自然一定會竊笑,就像母親面對無知的孩子那樣的笑。難道我們正在經歷的疫情和漫天的沙塵不是大自然對子孫們一次小小的警告?中華傳統文化裡「福」的象徵,現在卻不得不臨時客串警示災難。
公益微視頻《大自然在說話》裡,天空、大地、海洋、森林們都說「大自然不需要人類,人類需要大自然」,這是無需爭辯的事實。神奇的自然只是給了她鍾愛的孩子最大的借貸權利,她沒有想到會被辜負。
第三個話題:未來憧憬
人只要有了想的能力,就會有對未來生活的憧憬。什麼決定著這些憧憬的實現係數呢?
絕大部人,包括你們,肯定會說金錢。貧僧和富僧的故事完全可以駁倒這個說法。
瘟疫悄然來臨時,大部分人覺得那是武漢的事,與己無關。所以,足不出戶的日子,人們樂觀的相互安慰:錯過餃子,錯過元宵,請別傷心,等到春暖花開,我們一起踏青郊遊。沒有來得及秀的冬裝也別遺憾,三月的桃花雪,四月的倒春寒,你們的冬裝都可以來殺個回馬槍,陪你們早晨穿棉衣,中午穿風衣,午後曬個襯衣,一日三季盡情展現。請耐心等待,冬天已經結束,春天很快就來。用樂觀的心態去對待災難,這沒有錯。
當感染者從3個到8萬個時,試問還有多少人沒有慌恐。難道因為有強大的國家機器在支撐,有那麼多平凡的英雄衝向在危險的第一線,所以,後方的人們就覺得沒有戰勝不了的病魔嗎?有多少人把自己的樂觀建立在他人的生命線上?
武漢前方是怎樣的情形。你了解嗎?金錢能換來生命機會嗎?
楊曉波,前黃石市市長,現長江財險董事長,57歲,有政府資源,有錢。確診到去世3天! 常凱,湖北電影導演,55歲,父母都是協和醫院退休教授,有醫院關係,有人脈資源,有經濟實力,父母,自己,姐姐,發病到去世,四個人沒超十七天。 劉智明,武漢市武昌醫院院長,51歲,有醫療條件,感染到去世,26天!
當我們憧憬未來的時候,那些被感染而沒有醫治條件的人們,那些親眼看著周圍感染者離開人世的人們,那些熬夜苦戰的醫護人員們,那些親人在隔離室不知死生的人們,他們的憧憬可能是最簡單的:健康就好,有得吃就好,親人活著就好,能安睡一覺就好。
同學們,僅有的一次美麗人生是不是應該掌舵向著遠大的有價值的未來憧憬呢!
第四個話題:人格魅力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這句紀念魯迅先生的詩歌大家耳熟能詳,它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聲震天地的讚美,只是敘述了一個客觀的事實,但卻深入人心,過目不忘。
也許這是頂級的一種人格魅力吧!
古往今來的歷史上,有人格魅力的數不數勝:遠君位遁深山水洗耳的巢父,辭禪讓採薇食恥周粟的叔齊,遭讒言抱忠貞投汨羅的屈原,籌帷幄功蓋主歸桑梓的蕭何,習諸藝高蹈立絕廣陵的嵇康,廣交友散千金酒銷愁的李白,攢天賦志建功終曠達的蘇軾,拒封賞赴黃泉養正氣的文天祥,求變法拋頭顱開後路的譚嗣同,考史據貫中西重教育的陳寅恪,擔重任苦攻關爆核彈的鄧稼先,奔危險振臂呼安天下的終南山,、、、、、、
歷史不會忘記他們的豐功偉績,更不會磨滅他們的人格魅力。
人格魅力不是智者賢人的專利,每一個普通人,包括你我,都可以活成一個有人格魅力的人。
不為高官厚祿而諂媚構陷,不為功績卓越而貽害蒼生。這是高位者的人格魅力。
不為一己之利而昧心扯謊,不為安逸享受而無知無畏。這是普通人的人格魅力。
孩子們,你,我,一樣能從今天開始,成為一個有人格魅力的普通人。
第五個話題:使命擔當
人行世間,沒有人不想幸福健康,也沒有人能離開角色定位。大至國家,次至單位,小至家庭,是所有人的使命擔當形成了社會的有序向前。
大年三十的早晨,你也許正興奮著終於不用寫作業了,同一時刻全國奔赴武漢支援的各級醫護人員上千;前段時間你對著屏幕抱怨學習太累時,武漢的醫院裡有學生捧著課本在走廊裡一邊自學一邊輸液等床位;當你潦草的應付完作業等家長監督檢查的時候,那些奮戰在一線的人員的孩子在給父母寫信報安自勉。物資供應線上的成人們忙於生產,顧不上爹娘,顧不上孩子。
這些與我們沒有關係嗎?
常凱一家四口離世,這可能是疫情中我聽到的最悲慘的家庭災難。他在離世留言裡說:為子盡孝,為父盡責,為夫愛妻, 為人盡誠,我沒有遺憾了。永別了,我愛的人和愛我的人。那個因為發布消息而被訓誡的李文亮在離去的時候,為自己寫好墓志銘:我為蒼生說過話。
如果職業人沒有使命擔當,別說一個月,三天生活就能癱瘓。
如果人人沒有都使命擔當,你能依賴那些英雄們給你安全和幸福。如武漢作家方方所言,時代的一粒沙塵落在普通人身上,就是一場災難。
所以,在這樣一個疫情隔開我們的日子,在這一樣一個沙塵肆虐的日子,讓我們向那些保家衛國、投身科學、廣施仁心的英雄們致敬吧,塑造如他們一樣的人格魅力;讓我們向養育人類共生寰宇的自然萬物道歉吧,懷著敬畏之心做自然之子,守護她們!
孩子們,記住你在生活裡的家國擔當,無愧於你的生命,成就你的美麗人生吧。
2020年3月26日
註: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圖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