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給孩子講好「人生第一課」,幫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家庭教育行業對中國人的生活已經產生了深刻影響,我國歷來有重視教育的傳統,「再苦不能苦教育、再窮不能窮孩子」的家庭觀念深入人心,且目前4+2+1/2的家庭結構使得孩子逐漸成家庭的重心,升學壓力、就業壓力以及比拼心理,使得家庭對孩子教育的投入越來越多。
一、家庭教育概念及行業規模
1、概念
廣義的家庭教育概念,涉及家庭關係、家庭經營與管理、家庭與社會的關係、家庭法律關係、家庭倫理、家庭健康等多重學科。
狹義的家庭教育概念,簡指所有對0-18歲生命個體增值的教育活動。父母或其他監護人對未成年子女進行社會公德、家庭美德、生活技能、行為習慣和身心健康等教育以及法律、法規規定的教育。
2、中國家庭教育市場規模
家庭教育行業覆蓋人群規模龐大,目前中國學前幼兒及中小學生人數約2億(約佔 15%),家長(父母)數量約 3.4 億(約佔 25%),其中50%家庭平均年教育支出 1萬元以上。
數據預測,2020年中國家庭教育市場規模將達到5000億元,預計同比增長19.6%,保持穩中向好發展趨勢。同時,供需情況短期內難以達到平衡,加之「網際網路+」應用在家庭教育領域帶來的新增長空間,使得家庭教育行業市場增長加快。
二、家庭教育行業痛點
1、行業局限性
家庭教育屬於低頻率、要求高、服務周期長的行業,消費行為不能隨時發生。同時,部分家庭教育企業管理水平落後,對加盟者審核不嚴格,導致服務水平參差不齊。
2、供應鏈整合度低,初期投入大
行業供應鏈涉及品類繁多,小型企業難以為繼,初期投入大,打不起價格戰,難以發展擴大。
3、標準化程度低
行業標準化程度低,服務質量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個人能力,難以規範管理和複製,導致開發製作周期長且成本高,同時服務質量難以控制,嚴重影響用戶體驗。
4、研發設計能力不足
研發設計人才供需失衡,無法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
三、家庭教育市場現狀分析
1、國家政策助力,家庭教育行業成政策紅利市場
中央印發的《家庭教育行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明確要求到2020年家庭教育行業將增加30%,各地方出臺了地方政策,提高行業滲透率。
國家衛計委、中宣部、民政部等22部委聯合下發《關於加強心理健康服務的指導意見》,首次對心理健康服務提出宏觀指導性意見,加強心理健康領域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推動心理健康領域社會公祖務實發展,提升全社會對心理健康問題的重視。
國務院政府報告指出家庭教育行業將會有利於提高民眾生活質量,2020年,家庭教育行業已成為政策紅利的市場。
2、適齡人口基數大,家庭教育市場空間潛力巨大
適齡人口方面,新生兒下降趨勢難以逆轉,但適齡人口基礎仍然龐大,二胎政策的開放也對人口出生率有所幫助。2019年中國出生人口為1465萬人,人口出生率10.48%,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34‰,估算2019年適齡人口約4711萬人,到2025年之前仍將有4000萬以上的適齡人口。
從我國人口年齡結構方面看,2013-2019年,我國0-15歲佔總人口的比重呈上升態勢,截止到2019年末,我國0-15歲人群佔總人口的比重為17.9%。
3、家庭教育支出提升拉動市場
中國家庭歷來重視子女教育,隨著我國全面二胎政策落地,家庭教育類支出呈現支出金額大、佔家庭總支出比例升高的特點。
同時,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也為家庭教育市場需求提供了經濟基礎,數據顯示,2020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元,同比增長6.5%。
我國新中產人群在支出結構上,教育支出(52%)已經超過其他生活費用,成為僅次於日常開銷(71.2%)和房租房貸(53.9%)的第三大日常支出,收入越高的家庭,在子女教育方面的支出佔比越大。
另外,根據前程無憂發布的《2019國內家庭子女教育投入調查》顯示,子女處於「學齡前及初中階段」的家庭教育投入最高,呈現子女越低齡支出越高的趨勢。
4、科技賦能家庭教育,行業進入洗牌期,線上化趨勢明顯
傳統家庭教育行業受制於市場門檻低,缺乏統一行業標準,服務過程沒有專業的監管等因素,難以快速發展。隨著網際網路技術飛速發展,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VR、5G等技術,逐步從一二線城市普及到三四線及以下城市,網際網路+家庭教育的結合,減少了中間環節,能夠為用戶提供更加優質更高性價比的服務,家庭教育行業開始走上快車道。
同時,家庭教育信息化也是國家重點鼓勵發展的行業。近來年,國家政策開始向線上教育傾斜,政策環境整體表現為積極鼓勵、嚴格規範,促進在線教育穩健發展,並且鼓勵各行業與線上做融合。很多大品牌都含有線上家庭教育、親子教育版塊,如樊登讀書,凱叔講故事,言極是家長學院,聖仁谷線上父母課堂,勝者父母大學,父母傳奇等。
而線上教育輔導工具也成為家庭教育行業中的重要一環,除了超大型企業會自研開發app等線上平臺外,大部分企業會選擇藉助現成的線上工具,如釘釘、創客匠人、企業微信、抖音等,拓展線上業務。
以使用率看,教育SaaS服務商創客匠人提供的公眾號知識店鋪、小程序課堂、APP、PC網校等在線平臺在中小企業中較受歡迎,以快速搭建、操作便捷、教學形式豐富以及便於在社交圈裂變傳播等優勢,受到大量教育品牌認可。
5、家庭教育諮詢服務緊缺,行業成新投資風口
有調查顯示,中國80%的家庭不懂如何正確教育孩子,60%以上的家庭存在著不同程度的教育問題,大量家長都急需專業的家庭教育培訓和指導。
而我國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嚴重不足,全國婦聯的調查顯示,目前家庭教育指導服務與家長的需求差距較大,家長反映近半數(46.8%)的城鄉學校和社區,均未建立家長學校或家教指導機構;27.8%的家長從未參加過學校和家教指導機構的活動。
2016年11月,九大部門聯合發布《關於指導推進家庭教育的五年規劃》,將在全國社區建立家長學校或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點,到2020年,城市達到90%,農村達到80%。
無論是用戶需求度,還是政策導向,都顯示家庭教育行業將成為教育行業新的風向標,成為下一個投資風口。
四、家庭教育行業發展趨勢
1、線上線下融合加速,下沉市場成重要增量市場
家庭教育行業近年來從傳統模式向線上線下融合的OMO模式轉化,隨著行業各大平臺挖掘並下沉三四線城市,結合線下門店,利用創客匠人等在線教育工具,打造企業自己的在線教育平臺,為父母提供個性化、創新性、多元化的差異化產品,同時也提升企業的教學和運營效率,實現標準化、精細化運營,打造品牌長尾效應,將成為家庭教育企業未來的發展趨勢。
2、新技術場景備受用戶青睞,助力企業發展
家庭教育行業新技術場景能夠帶給用戶更好的體驗及更多便利,技術加持使得行業的服務效果更受用戶青睞。新技術如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都為行業標準化問題提供了全新的思考空間,能夠更好地解決行業痛點,實現行業效率和用戶體驗的雙重提升。
3、中國家庭教育行業可分為五類,主要以服務型為發展趨勢
中國家庭教育行業可分為五大類:創新型家庭教育(空間租賃為核心商業驅動),創投型家庭教育(投資回報是最終目的),媒體型家庭教育(產業賦能下的槓桿效應最顯著),產業型家庭教育(聚焦家庭教育文娛領域)以及服務型家庭教育(著力打造家庭教育生態輸出)。
家庭教育行業的發展方向是以用戶需求為導向,重點解決用戶痛點,目前看來,服務型是主流發展趨勢。
4、市場空間大,存在較大藍海
家庭教育行業覆蓋群體較大,市場空間與產值足夠大,只要提升服務模式及解決方案等,必然帶來更大的回報,因此行業也越來越受資本重視,存在較大藍海。
綜合來看,家庭教育市場發展空間巨大,企業在技術研發和模式創新上的速度,決定了企業的競爭壁壘與市場佔有率。早日拓展新型網際網路業務,提供差異化教學服務的企業,能夠為用戶提供更加優質的產品與服務,也就能夠在市場上佔有更多資源,並發展得更好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