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北京新發地市場的疫情引起了全國人民的廣泛關注,北京也在時隔56天後再現本土病例,疫情防控全面升級。兩天總計新增7例確診病例,其中6月11日新增1例,12日新增6例。
目前,在對北京新發地市場從業人員進行的核酸檢測的517件樣品中,有45人咽拭子陽性,另在海澱一農貿市場中發現1例陽性,是1例新發地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北京的疫情防控一下子變得異常緊張……
那麼,咽拭子陽性就是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了嗎?海鮮還能不能吃,已經購買的海鮮如何處理?蔬菜水果還安全嗎?……
針對大眾廣泛關注的幾個問題,《鳳凰大健康》結合6月13日上午北京市第114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內容給大家分析一下最為關心的這幾個問題!
首先我們要明白咽拭子檢測和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的關係。
咽拭子檢測其實是一種醫學檢測方法,用醫用棉籤從人體的咽部蘸取少量分泌物,然後對這些標本進行相關的檢測。接受咽拭子檢測是一種比較遭罪的體驗,醫護人員需要儘可能地接觸咽部深部的分泌物,才能保證標本提取的準確度。
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使用咽拭子檢測後要做的,就是我們常說的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所以咽拭子檢測陽性,我們可以簡單地理解為病毒核酸檢測陽性,證明存在新冠病毒的感染,但這並不意味著已經確診新冠肺炎了,為什麼呢?
因為,新冠肺炎的確診另有標準。
根據 《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中對於確診病例的診斷標準的描述,在受試者核酸檢測陽性之後,是否為確診病例還需要結合臨床表現和肺CT、血常規、血清抗體等其他檢查結果才可以。
如果受檢者不具備臨床症狀,比如發熱,呼吸困難等,而且肺部CT也沒有明顯的病毒感染表現,那麼就可能被定義為無症狀感染者。而只有符合新冠肺炎的診斷標準的,那麼我們才能說這是一例確診病例(而且需要多次咽拭子或其他採樣方式的核酸檢測陽性)。
所以,北京這46例咽拭子可歸為無症狀感染者。不過這46例無症狀感染者到底是潛伏期(後面會轉為確診),還是隱性感染(一直無症狀),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董事長張玉璽接受媒體採訪時說:「相關部門抽檢時從切割進口三文魚的案板中檢測到了新冠病毒,而該產品的貨源來自京深海鮮市場。」報導一出,北京的主要商超企業超市發、物美、家樂福昨日都已連夜下架全部三文魚。那麼,三文魚等海鮮真的能傳播新冠病毒嗎?最近剛買的海鮮還能不能吃了呢?
由於目前相關流調溯源的工作仍在進行中,尚未知道三文魚是在宰殺、運輸、包裝、切割過程中的哪一環節接觸到了新冠病毒。但目前,對於魚類和新冠病毒關係的研究還比較少,已有的一些研究結果表明了魚類感染新冠病毒的概率相對較低。
但既然已經從案板中檢測到新冠病毒,那就說明三文魚攜帶病毒的可能性,而且攜帶的方式也有多種可能性。除三文魚本身受感染外,還可能是因液體、空氣、手接觸等方式附著在表面上,通過冷鏈運輸延長了存活期,最終遺留在案板上,最終原因,我們還有待調查結論。
對於我們已經購買的三文魚或者其他海鮮產品,如果可追溯原產地為國內的,暫時沒有太大問題,但是為了安全起見,我們還是要做徹底煮熟——新型冠狀病毒對熱敏感,56℃加熱30分鐘即能有效滅活病毒。
基於本次北京新增新冠病毒確認病例大部分來自新發地,而新發地是北京重要的菜籃子,蔬菜、水果在北京市供應中佔有較高的比重,於是「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很多人擔心目前購買的蔬菜水果的安全性。蔬菜水果是否會攜帶新冠病毒呢?
首先,據報導,目前新發地市場的蔬菜、水果及其相關設施等抽檢中暫未發現新冠病毒。所以,即使最近採購了新發地的蔬菜水果也不用過於擔心。
其次,病毒通過飛沫、直接接觸等方式汙染到蔬菜、肉和水果的機率很低。
最後,為安全起見,蔬菜、水果一定要清洗後再食用,蔬菜最好不要生吃。此外,建議新鮮蔬菜、水果不要放置太久再吃,以免變質滋生大量細菌,吃了之後反倒對身體不好。
最後,目前國內對於新冠肺炎病例確診後的隔離和排查較及時,而且我們有了之前這半年來應對新冠病毒疫情的經驗,相信北京不會成為第二個武漢,所以我們更應該做的是做好防護但不必過分焦慮,相信我們可以戰勝這場疫情!
【目前北京疫情防控全面升級,多項舉措出臺】:
1、新發地市場周邊11個小區封閉管理,9所學校立即停課;
2、豐臺區啟動戰時機制,全區範圍嚴格社區管控;
3、北京對5月30日以來新發地相關人員核酸檢測;
4、京開高速出京方向新發地出口(K6)採取臨時交通管制措施;
5、北京6月12日起暫停舉辦各類體育賽事活動;
6、北京連夜啟動食品安全大檢查:水產、畜禽肉類等為重點監管產品;
7、北京已有多個社區開始摸排近期去過新發地市場的人員;
8、北京小學低年級暫停複課;
9、北京餐飲防控調至二級時管控措施,進店就餐需查健康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