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遠離家鄉故土,離開了自己熟悉的工作崗位,不遠千裡來到邊疆,為新疆的教育事業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來自河北邯鄲市的楊冬海就是其中一位。三年前,他踏上了援疆之路,來到了天山腳下,在和靜第五中學小學部擔任語文教師。在新的環境中,他勤勤懇懇工作,用愛和責任書寫著一位援疆教師的責任和擔當,獲得了全校師生的認可。
楊冬海原本是邯鄲市臨漳縣第五小學的一名優秀教師,自從參加工作以來,他一直恪守教師的職業素養,愛崗敬業,遵紀守法,是深受大家喜愛的一名教師。2017年9月,他來到和靜縣第五中學支教。三年來,他忠誠黨的教育事業,不計較個人得失,以高度的責任心、良好的思想素養和高超的教學水平,贏得了廣大師生的認可和尊重。
學生曹沁琳說:「楊老師講課非常有趣,我特別喜歡聽他講課,他真的是一個很好的老師。」
學生盧丹丹說:「楊老師經常給我們分享他家鄉的習俗,平時對待我們像好朋友一樣。」
不僅僅是學生對楊冬海有很高的評價,在這幾年的支教工作中,楊冬海對和靜的一切也產生了深深的感情。他說,新疆是他心裡的詩和遠方,來到這裡果然沒有讓他失望,這邊的秀麗風光、文化習俗,可愛漂亮的學生,同事之間的相互關心都在他心裡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為此,
楊冬海還做了一首打油詩:
一別趙國八千裡,和靜五中盡親人,
相逢是笑暖如春 ,忘卻我是邯鄲人。
在三年多的支教生活中,他兢兢業業,刻苦鑽研,熟練掌握各項工作技能,在和靜這片熱土上,任勞任怨,腳踏實地堅守在教學一線。針對學生實際情況,他積極尋求和嘗試新的教學方式方法,積極參加學校的教研活動,指導青年教師教學研究工作我的同時,用心帶徒弟,盡最大努力發揮著援疆教師「傳幫帶」的作用。
和靜縣第五中學校長李霞說:「楊老師把河北一些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通俗易懂、適合學生學情的一些教學方法運用到實際教學中,在學科教學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徐玉葉是楊冬海帶的徒弟,參加工作時間短,教學經驗不豐富,但是勤奮好學的她常常像楊冬海請教,在和楊冬海的相處中,她也收穫了不少。她說:「楊老師是一名非常有經驗的老教師,他總是有一套自己的教學方法和鼓勵模式。作為師父,他總是能夠積極主動地幫助我,毫不吝嗇教給我教學方法,熱心地幫助我開展教學工作,在他這裡,我真的收穫了很多。」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連續三年楊冬海被學校評為「名族團結先進個人」。2020年1月,楊冬海被自治區政府評為「優秀援疆幹部人才」榮譽,同時記功一次。面對各種榮譽,楊冬海對自己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這些榮譽既是對我的肯定,也是對我的鞭策,在以後的工作中,我要以更高的目標來勉勵自己,更好地為新疆的教育工作奉獻自己的力量。」
他帶著滿腔熱情工作
也收穫了滿滿的感動
從內心深處產生了對和靜不可割捨的感情
他說,他要把自己的家人都接到和靜來,從此,和靜也會是他的故鄉,是他要傾情奉獻餘生的地方。(通訊員:李會會、王鈺蓉)
-End-
【和靜零距離建議您】
防疫情,在行動,建議您,少出門
不聚集,勤洗手,勤通風,戴口罩
打噴嚏,捂口鼻,噴嚏後,慎揉眼
有症狀,早就醫,疫情防控,我們在一起
終審:楊承東
審核:齊加富
編輯:馬江敏
投稿郵箱:bzhjxcb@126.com
熱線電話:0996-5022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