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每日郵報日前報導,儘管SpaceX於6月1日成功將兩名NASA太空人送入國際空間站,但NASA近日依然花費超9000萬美元買下俄聯盟號飛船今年秋天發往國際空間站時的一個座位。
該報導隨後引發了一些網友的猜疑,難道NASA對Space X的技術不信任?還是Space X提供的首次商業載人航天發射存在漏洞?
其實,該訂單是在SpaceX獵鷹9號發射的前兩周就已經敲定了,目的是為防備商業載人運輸項目出現進一步推遲。
NASA在5月12日發布的一條簡短宣布,已完成同俄羅斯航天國家集團的談判,將訂購定於10月中旬發射的一艘聯盟號飛船上的一個座位。NASA稱,這項交易意在「保證我局能繼續信守承諾,通過保持美國在國際空間站上的持續存在來實現安全運行」,直至商業載人運輸飛船進入常態化服務階段。
據悉,這個座位是給美國宇航局太空人Kate Rubins準備的,她將作為飛行工程師在國際空間站呆6個月。期間她將在冷原子實驗室研究雷射冷卻原子用於未來量子傳感器的使用,並將在2016年完成的一項調查的基礎上開展心血管實驗。
再從俄聯盟號訂購一個座位的決定並不出人意料
自2011年美國太空梭退役之後,美國就一直依賴俄羅斯的聯盟號(Soyuz)飛船送自己的太空人上太空,只能忍受俄羅斯的不斷漲價。聯盟號飛船每張船票的價格從2011年的4340萬美元一路上漲到現在的8600萬美元。
由於不願承擔NASA預算的不斷攀升,美國政府從2004年開始決定放開航空航天產業,推出了商業載人航天飛行項目(Commercial Crew Program),把原本政府機構做的事情外包給國內私營公司,刺激商業航空行業競爭。
2014年9月,經過四年的招標,NASA最終選擇了波音和SpaceX兩家公司瓜分總計68億美元的載人航天項目合同。波音和SpaceX分別拿到了價值43億美元和25億美元的合約。合約規定,每家公司需要每次帶著四名太空人上下空間站兩到六次。當時NASA的目標是在2017年底之前至少送一艘美國飛船來回空間站一次。只要雙方達到要求,NASA會繼續用雙方的飛船。加上之前的合約,波音從NASA拿到了48.2億美元的合同,SpaceX拿到了31.4億美元。
然而由于波音和SpaceX承擔的商業載人運輸項目屢度推遲,迫使NASA只得以總體上越來越貴的價格購買更多聯盟號座位。NASA總檢察長辦公室去年11月的一篇報告發現,自2017年商業載人運輸飛行原定啟動時間過去以來,因波音和SpaceX飛船研製工作遭遇推遲,該局又花費約10億美元增購了12個聯盟號座位,以保證其能夠繼續造訪空間站。
不過隨著SpaceX順利完成首個商業載人航天任務,且隨著商業載人運輸飛船向常態化推進,NASA勢必將逐漸擺脫對俄聯盟號的依賴。
編譯/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