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歷程中釋放出強大的能量。
中國不僅為人類貢獻新的發展模式、發展道路,而且把自己在文化創新創造中取得的成果奉獻給世界。將「一帶一路」建成文明之路,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鑑超越文明衝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推動各國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6年來,中國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將各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不斷加強文化和旅遊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協作,匯聚發展共識,與沿線各國積極共建多元互動、百花齊放的人文交流格局。
中國與沿線國家互辦藝術節、電影節、音樂節、文物展、圖書展等創新活動,合作開展圖書廣播影視精品創作和互譯互播。絲綢之路國際劇院、博物館、藝術節、圖書館、美術館聯盟相繼成立。中國與中東歐、東協、俄羅斯、尼泊爾、希臘、埃及、南非等國家和地區共同舉辦文化年活動,形成了「絲路之旅」「中非文化聚焦」等10餘個文化交流品牌,打造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海上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等一批大型文化節會,截至2018年底,我國已在沿線國家設立了17個中國文化中心。中國與印度尼西亞、緬甸、塞爾維亞、新加坡、沙烏地阿拉伯等國籤訂了文化遺產合作文件。中國、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聯合申遺成功。「一帶一路」新聞合作聯盟建設積極推進。絲綢之路沿線民間組織合作網絡成員已達310家,成為推動民間友好合作的重要平臺。
新中國成立70周年以來取得的巨大建設成就,中國人的文化自信在國際社會日益彰顯,離不開眾多個人與組織自發地在堅定文化自信、弘揚絲路精神、推動文明互鑑、促進「一帶一路」民心相通等方面所做的努力和貢獻。為表彰在中外文化交流領域做出重要貢獻的個人與組織,激勵社會各界投身中外文化交流事業,11月8日,「文明之光·2019中國文化交流年度人物」工作座談會在京舉辦,開啟了2019年度人物評選活動的序幕。
據了解,歷屆「文明之光·中國文化交流年度人物」獲獎者均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立足各自領域,長期以來為中外文化交流工作不懈努力,積極組織「一帶一路」交流活動,引領「一帶一路」學術研究和理論建設,創新打造「一帶一路」樣本工程和標誌性案例,為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推動「一帶一路」民心相通、中外文明互鑑做出了突出貢獻。2019年的評選結果將於12月中旬揭曉。
「文明之光·中國文化交流年度人物」由國聲智庫、中國文化交流網、「一帶一路」文化傳播與經濟發展課題組、中國商業史學會「一帶一路」專業委員會主辦,2013年舉辦第一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