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每一位在學生時代都經歷過被老師調換座位這件事,也許是成績波動被老師「盯」上了,也許是一學期一次的常規調換。可是,就是這一件看似非常平常的事情,在現如今的家長和班主任心裡卻是一塊「大石頭」。
最近,在我們杭州,就有一位初三老師給班裡的同學們手繪了一張「班級學區房」示意圖。此圖一出,贏得了家長的一致好評。今天的節目我們就把這位杭州文海實驗學校初三、班主任李小軍老師,以及特約評論員 張祝平教授請到了演播室,和我們來聊一聊「和座位有關的那些事兒」。
這張示意圖,你看得明白嗎?我們來聽聽李老師是如何根據這張圖,給孩子們安排座位的。
李老師對於「排座位」的重視,是從一次「家校衝突」開始的。幾年前的一個學期,期中考試過後,一位女同學的媽媽給李老師打電話,說孩子座位太靠邊,看黑板和老師的PPT有點偏,影響孩子的學習,所以學習成績退步了。這位家長希望李老師能將孩子的座位調到教室的中間位置。
李老師覺得,孩子成績下降跟座位關係不大,在進行了幾次溝通之後,勸說這位家長多跟老師配合,一起分析孩子成績下降的原因,然後一起對孩子加強關注,爭取讓孩子成績能進步。並且承諾這位家長,在下學期排座位時,會把他女兒安排到中間,這位家長才算滿意。
究根結底,在座位問題上,家長考慮的是自己孩子的利益,而班主任要考慮的則是班裡所有孩子的利益。
排座位,看似一件很小的事情,但在孩子們心中和班級管理中,卻是一件大事。《孔子家語》曾說:「與善人居,如人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座位關係到孩子學習的情緒態度和效果,關係到孩子的人際交往健康成長,還關係到班主任的班級管理,當然也關係到家校合作是否愉快順利。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美好教育的需求越來越迫切,家校合作也越來越受到各方的重視,在這種背景下,家校合作進入到一個良好的發展期。
家校合作是家庭和學校充分溝通、全力配合、共同育人的一種理想教育形式,它對孩子的健康成長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我們欣喜地看到,如果能把握好「度」,家長參與進來的教育,也許就能呈現出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
《茅瑩今日秀》
每周一~周五:十點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