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九十年代最紅的日本女星,廣末涼子應該擁有一席之地。
現在很多人都不認識她了,可是當年的廣末涼子,可謂紅遍日本街頭巷尾,深得人心。這個14歲就在廣告大賽中脫穎而出的美少女,擁有太陽一般的明朗個性,甜美的笑容,純真無敵,猶如孩子般的可愛爛漫。
入行後的廣末涼子,一路開掛式成長。影片一部接一部,攬獲獎項無數,出唱片、開演唱會,並在18歲的那年,高分考入日本頂尖學府:早稻田大學。事業學業各不耽誤,俗稱別人家的孩子。
可是,後面的情況就開始改變。廣末涼子輟學、酗酒、未婚先孕等負面消息接踵而至,這個曾經優秀過人的女孩子,自甘墮落,地位一落千丈。而今,也沒有恢復以往的輝煌。
廣末涼子曾在採訪中說道:「我是故意這樣做的,因為大量的工作壓得我透不過氣,我快要崩潰了。只有懷孕,我才能休息。」現在,她雖然淪為二線女星,但生活美滿、家庭幸福。
不少年少成名的人,大多經不起時間的考驗。所謂的「早熟」,其實只不過是一種拔苗助長。
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如今,孩子小小年紀,就被大人們培養各種才藝,參加各種比賽,顯露頭角。家長們普遍都有一種心理,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別人優秀,能夠越早得到歷練,贏在起跑線上。
所以,許多「小明星」出現在各大平臺,年齡越來越小。各類選秀節目中,不乏一些小孩子的身影,成熟老練、毫無懼色,想必肯定身經百戰、訓練有數。
那麼,這些年少就成名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呢?
新浪新聞曾採訪過六位曾經的高考狀元,他們中有的是大學教授,有的是遊戲主播,有的還是單身、租房,過得很一般。我們驚人地發現,高考狀元後來的生活,與年少時的名氣並麼有很大的必然關係。
成名雖易,守名更難。年少成名其實代表著孩子有一定的天賦與能力,本來是一件好事。可是,這種名氣的光環帶給孩子,究竟是壓力還是動力,就要看我們怎麼對待名氣這個東西。
如果在名氣的光環下,不思進取,只想著利用名氣來獲取既得利益,最終只會白白浪費自己的才華,一事無成。《傷仲永》裡的文學天才仲永,出名後到處表演,荒廢學業,最終淪為普通人一個。
壓力下早熟,心智卻不健全
很多年少成名之人,從小在備受關注的環境下長大,過早地接觸社會與壓力,導致性格早熟。然而,孩子有自己內在的成長速度,過快地推進自己成長,必然會造成心理扭曲,不適應心智的發展步伐。
所以,壓力一旦超出承受範圍,悲劇就會加速誕生。叛逆、自暴自棄等荒誕的行為會一下子迸發,用來彌補失去的童年與快樂。
古人曾言,人生有三大不幸,其中之一就是少年得志。因為少年得志,沒經歷波折,就享受榮譽,在受到挫折後,內心往往脆弱無能,乃至釀成悲劇。
家長的教育方式是根本
當孩子只是一個孩子時,依靠的是家長的引導和教育。所以,父母怎麼樣期待,就會造就孩子什麼樣的未來。
年少能展現特長的孩子,本來就領先於其他孩子而存在,但最終的脫穎而出,靠的是堅持努力。
一個孩子,他最主要的任務是學習。接受正常的教育,有一個正常的童年,做應該做的事,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愛。成名帶來的是一時的驕傲,笑到最後的人才值得讚頌。
虛榮心是每個人都有的,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刺激我們的興趣和努力。但把出名當成成功的捷徑,就是對年少成名的錯誤認知。
大器晚成同樣震撼
「出名要趁早」是很多人曾經的想法。但是大器晚成的人,更加能夠帶來震撼。
許多年少成名的人,以後漸漸被這個世界遺忘,因為沒有後續的動力,把自身潛力發揮出來。相反,低調的人,能夠韜光養晦、厚積薄發,修煉自己的內在,在合適的時機一展頭角。
村上春樹,29歲開始寫作,獲獎無數;黃渤,32歲因《瘋狂的石頭》一舉成名;莫斯奶奶,70歲開始學畫畫,開畫展……所以,只要能真正做有意義的事,成功的早與晚真的沒關係。
所以,讓孩子學會腳踏實地,明白自己努力的方向,比盲目地追逐出名更重要。毀了孩子的,不是他的天賦與才華,而是父母那顆渴望炫耀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