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蘭教授調回人大後,人大新聞學院導師天團申請出道!

2020-09-11 胡師姐新傳考研

最近,清華大學的彭蘭教授調回了人大。終於,人大新聞學院,一家人又整整齊齊的了。現在來看,人大新聞學院的導師團隊又添了一名得力戰將,整體師資力量足以傲視群雄,簡直可以成立一批學術團隊,分分鐘出道。

接下來,就讓胡師姐來為你介紹——人大新聞學院的導師天團組合,準備好歡呼和尖叫了嗎?(出場順序按照姓名首字母排序)

天團

1號

新媒體研究組合

01

彭蘭

Part 1 研究方向

新媒體傳播

Part 2 任教課程

《新媒體研究》《新媒體新聞實務》《數字傳播技術應用》

Part 3 學術背景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研究生畢業、博士學位

Part 4 個人介紹

彭蘭,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湖南師範大學「瀟湘學者」講座教授。你沒有看錯,是清華大學彭蘭本蘭,只不過從清華大學又調回了人大。

調任清華前,彭蘭老師任中國人民大學新聞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新媒體研究所所長,還曾擔任過人大新聞學院副院長一職。在調任清華的幾年間,彭蘭老師出版了多部著作,包括《新媒體用戶研究》《社會化媒體理論與實踐解析》《新媒體導論》《網絡傳播概論》,而且是這些著作的惟一作者。

Part 5 近年論文

02

董晨宇

Part 1 研究方向

社交媒體研究、數碼人類學

Part 2 任教課程

《社交媒體》《傳播理論》

Part 3 學術背景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研究生畢業、博士學位

Part 4 個人介紹

董晨宇老師是人大新聞學院的新晉講師,在人大讀博期間,師從陳力丹教授,著有《英國新聞傳播史》(陳力丹、董晨宇,人民日報出版社,2015年)一書。

博士畢業後,董晨宇老師的研究方向如同脫韁的野馬,一發不可收拾,最近的幾篇論文都是在講談戀愛,例如《我該選擇哪種媒介談戀愛——復媒體時代中的媒介意識形態與媒介轉換行為》《貧媒介、富使用——網際網路中介化交往中的情感補償》《社交媒體時代的愛情——傳播技術如何改變親密關係?》。

著作方面,董晨宇老師外語能力強悍,翻譯了多部著作,如《宣傳》《輿論的結晶》《劍橋美國史》《雲端交往》《臉書故事》等。

Part 5 近年論文

03

匡文波

Part 1 研究方向

新媒體

Part 2 任教課程

《網絡傳播研究》《手機媒體研究》

Part 3 學術背景

武漢大學研究生畢業、管理學博士學位

Part 4 個人介紹

匡文波,教授、博士生導師,全國新聞自考委員會秘書長,中國科技新聞學會常務理事,是國內最早從事新媒體研究和教學的學者之一。研究生先後畢業於中山大學和武漢大學,分別獲理學碩士和管理學博士學位,具有文理兼通的優勢。

2001年3月,匡文波老師出版《網絡媒體概論》,是最早研究新媒體的專著之一。

2006年出版《手機媒體概論》,是國內第一部和被引用率最高的研究手機媒體的專著。

Part 5 近年論文

天團

2號

傳播學研究組合

01

陳絢

Part 1 研究方向

傳播倫理學、媒介法、新聞道德規範、新聞傳播法

Part 2 任教課程

《新聞倫理與法規》《傳播倫理與媒介法研究》

Part 3 學術背景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研究生畢業、博士學位

Part 4 個人介紹

陳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新聞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新聞傳播學大辭典》執行主編。所主持的《媒介法、媒介倫理案例庫》,2013年獲得中國人民大學「案例庫建設」優秀教學成果獎。

論文方面,陳絢老師的論文大多發表在《國家新聞界》之上,代表作有《「主流媒體」賦予及與政府關係的道德層面評價》《論信息公開政策與政府公信力的提升》《公權力擁有者主張私權利的限制與評價》《「優秀記者」之界定及其道德評價》《假新聞治理的路徑革新》等。

著作方面,《廣告倫理與法規》《新聞傳播學大辭典》《新聞傳播倫理與法規概論》這幾個大部頭,都是其代表性作,尤其是《新聞傳播學大辭典》這一新傳界的百科全書,涵蓋了新聞傳播學各個專業方向的詞條,可以用包羅萬象來形容,價格約200左右,建議入手。

Part 5 近年論文

02

陳陽

Part 1 研究方向

性別與傳播、全球化與大眾傳播

Part 2 任教課程

《論文寫作與研究方法》《量化傳播研究方法》《質化傳播研究方法》《社會科學研究方法》

Part 3 學術背景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畢業,哲學博士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研究生和本科畢業,文學碩士和文學學士

Part 4 個人介紹

陳陽,中國人民大學新聞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國際新聞界》月刊欄目主持,美國賓州大學安娜堡傳播學院訪問學者(2010-2011)。

陳陽老師進入學術領域後,第一個研究興趣在於「性別與傳播」,這是她博士學位論文的主題。為此,她翻譯了我國第一本關於男性雜誌的研究著作《追尋男性雜誌的意義》。

此外,她發表過關於我國女性新聞的多篇研究論文,如《我國新聞生產的影響機制之研究:以婦女新聞為個案》《碎片化的女性新聞:對中國婦女報的內容分析(1990-2002)》《協商女性新聞的碎片:當代中國媒體裡的國家、市場和女性主義》。後來,她的研究興趣轉向了「全球化與大眾傳播」,這是她在賓州大學為期一年訪問的研究主題。同時,也撰寫過關於中國記者職業理念變遷的文章。

著作方面,代表性著作是《大眾傳播學研究方法導論》,是多所院校研究方法課的選定教材。有考查新傳研究方法的考生,這本教材必不可少。

Part 5 近年論文

03

胡百精

Part 1 研究方向

傳播學與公共傳播

Part 2 任教課程

《公共傳播》《傳播與社會》《公共關係學概論》《危機傳播管理》

Part 3 學術背景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博士研究生畢業、博士學位

Part 4 個人介紹

胡百精,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新聞傳播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新聞史學會傳播學專業委員會副會長,教育部青年長江學者。2020年9月4日,胡百精老師已經被任命為中國人民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新聞學院執行院長(兼)。

代表性論文包括:《網際網路與重建現代性》《網際網路與集體記憶構建》《網際網路與對話倫理》《網際網路與信任》《對話與改革:美國進步主義時代的公共傳播與社會認同》。

❷ 著作方面,著有《說服與認同》《公共關係學》《危機傳播管理(第三版)》《中國公共關係史》,同時翻譯了《輿論的結晶》《宣傳》《取悅公眾》《每一分鐘誕生一個顧客》等作品。

Part 5 近年論文

04

劉海龍

Part 1 研究方向

傳播思想史、政治傳播、傳媒文化

Part 2 任教課程

《傳播理論研究》《政治傳播研究》《傳播思想史》

Part 3 學術背景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研究生畢業、博士學位

Part 4 個人介紹

劉海龍,教育部青年長江學者,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傳播系主任,《國際新聞界》雜誌主編,中國人民大學新聞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新聞與傳播研究所主任,中國新聞史學會新聞傳播思想史研究會常務理事。

著有《宣傳:觀念、話語及其正當化》(修訂版)、《重訪灰色地帶:傳播研究史的書寫與記憶》《大眾傳播理論:範式與流派》《解析中國新聞傳播學2019》等作品,其中《大眾傳播理論:範式與流派》出鏡率最高。而《解析中國新聞傳播學2019》一書是論文集性質,陳力丹老師從2006年起,把這本論文集做的有口皆碑。

到了2019年,劉海龍老師從陳力丹教授手中接過主編的接力棒,是考研學子每年需要重點關注的書目。

Part 5 近年論文

05

欒軼玫

Part 1 研究方向

形象傳播、融媒體研究、發展傳播學

Part 2 任教課程

《媒介素養與公共表達》《新聞理論》《高級新聞採訪寫作》《新媒體實務》《視聽製作與主持》《融媒體出鏡報導》《融媒體視聽表達》《融媒體視聽新聞》

Part 3 學術背景

清華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傳播學博士、經濟學博士後

Part 4 個人介紹

欒軼玫,教授、博士生導師,社會與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欒軼玫老師曾在中央臺工作多年,歷任高級編輯、網絡發展部主任、首席研究員,兩次獲得「中國新聞獎」一等獎,親身參與了國家級媒體「融媒體轉型「的各個重要階段。

調入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以來,繼續融媒體教學實踐,出版了國內第一部系統研究「融媒體」的學術專著《融媒體傳播》。從「全媒體」到「融媒體」到「縣級融媒體」再到「四全媒體」,追蹤研究融媒體十餘年。

Part 5 近年論文

天團

3號

新聞學研究組合

01

蔡雯

Part 1 研究方向

應用新聞學、新聞媒介研究

Part 2 任教課程

《新聞編輯學》《新聞編輯研究》

Part 3 學術背景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研究生畢業、博士學位

Part 4 個人介紹

蔡雯,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新聞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在全國核心學術期刊發表學術論文共計百餘篇,代表性論文有:

·《媒介融合前景下的新聞傳播變革——試論「融合新聞」及其挑戰》

·《從面向「受眾」到面向「用戶」——試論傳媒業態變化對新聞編輯的影響》

·《「公共新聞」:發展中的理論與探索中的實踐——探析美國「公共新聞」及其研究》

·《新聞教育的「密蘇裡方法」——美國密蘇裡新聞學院辦學模式探析》

·《規制變革:媒介融合發展的必要前提——對世界多國媒介管理現狀的比較與思考》等。

著作方面,出版了《新聞傳播的策劃與組織》《新聞編輯學》《媒介融合與融合新聞》《新聞報導策劃與新聞資源開發》《現代新聞編輯學》等作品,主要集中在新聞業務方面,其中的許多教材,都是考研院校指定的參考書目。

Part 5 近年論文

02

高鋼

Part 1 研究方向

新聞實務、新媒體傳播

Part 2 任教課程

《新聞實務基礎》《新聞採訪寫作》《網絡新聞編輯》

Part 3 學術背景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研究生畢業、碩士學位

Part 4 個人介紹

高鋼,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新聞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專職研究員,中國新聞教育學會會長,教育部高等學校新聞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常務理事,北京網絡媒體協會理事。

高鋼老師1996年開始從事網際網路新聞傳播,主持創辦華聲報網站。他在新聞第一線採寫新聞二十五年,採寫了大量反映中國社會發展進程的深度報導。2003年9月,辭去華聲報總編輯職務,到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任教,代表性著作有《新聞採訪與寫作》《新聞寫作精要》《網際網路信息傳播的結構、功能與效果研究》等。

Part 5 近年論文

03

楊保軍

Part 1 研究方向

新聞理論

Part 2 任教課程

《新聞理論》《新聞傳播研究》《博士生研究方法指導》

Part 3 學術背景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研究生畢業、博士學位

Part 4 個人介紹

從研究方向來看,楊保軍老師完全鍾情於新聞理論研究。除此之外,眼裡再無他物。他最為出名的著作,便是「新聞十論」,包括:《新聞事實論》(2001)、《新聞價值論》(2003)、《新聞真實論》(2006)、《新聞活動論》(2006)、《新聞精神論》(2007)、《新聞本體論》(2008)、《新聞道德論》(2010)、《新聞觀念論》(2014)、《新聞主體論》(2016)、《新聞規律論》(2019)。

從1999年的《新聞事實論》算起,到2019年的《新聞規律論》,「新聞十論」整整用了20年時間,可謂用情專一。

Part 5 近年論文

天團

4號

馬新觀研究組合

01

鄧紹根

Part 1 研究方向

中國新聞傳播史、馬克思主義新聞觀

Part 2 任教課程

《中國新聞傳播史》《中外新聞傳播史》《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與當代中國新聞事業實踐》

Part 3 學術背景

福建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研究生畢業、碩士學位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研究生畢業、博士學位

北京大學歷史學系和新聞與傳播學院、博士後

Part 4 個人介紹

鄧紹根,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新聞史學會秘書長,中國人民大學傑出青年學者,馬工程教材《中國新聞傳播史》課題組專家,《新聞春秋》執行主編。

博士期間,鄧紹根老師是新聞學泰鬥方漢奇教授的關門弟子。2017年,鄧紹根的著作《中國新聞學的篳路藍縷:北京大學新聞學研究會》獲吳玉章人文社科獎,學術聲譽達到頂峰。隨後的2018年,鄧紹根老師便從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的位置,調到了人大新聞學院。

著作方面,著有《廣東傳媒風雲人物訪談錄》《馮列山新聞文集》《徐寶璜新聞學論集》《邵飄萍新聞學論集》等作品。目前,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招標項目「新中國70年新聞傳播史1949—2019」,是該項目的首席專家。

Part 5 近年論文

02

鄭保衛

Part 1 研究方向

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氣候傳播

Part 2 任教課程

《新聞理論》《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研究》《輿論學》《中外新聞理論比較研究》《新聞學前沿研究》

Part 3 學術背景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畢業、碩士學位

Part 4 個人介紹

鄭保衛,教授,博士生導師、廣西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中國人民大學新聞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全國新聞學研究會會長,中國氣候傳播項目中心主任,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兼新聞傳播學科召集人,中國少數民族地區信息傳播與社會發展論壇副理事長。

鄭保衛教授自研究生畢業,從事新聞傳播學教學研究工作已30多年,特別是在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研究方面,出版了《馬克思恩格斯報刊活動與新聞思想研究》《馬克思主義新聞經典論著導讀》《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研究》和《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新聞實踐與新聞思想研究》《中國共產黨新聞思想史》等著作,受到學界高度評價。今年是列寧誕辰150周年,鄭保衛老師寫了多篇論文,評價列寧的新聞思想和新聞活動,是今年新聞史的重大考點。

此外,他主持了中國氣候變化與氣候傳播項目,出版了中國第一部氣候傳播專著《氣候傳播理論與實踐》,是此研究方向的領軍人物。

Part 5 近年論文

天團

5號

跨界研究組合

01

塔娜

Part 1 研究方向

計算傳播學、新聞大數據、新媒體與數字傳播技術

Part 2 任教課程

《程序設計實踐》《程式語言基礎》《新聞傳播程序設計基礎》

Part 3 學術背景

清華大學研究生畢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博士學位

Part 4 個人介紹

你也沒有看錯,塔娜老師是清華大學計算機專業的博士,居然來搶新聞傳播學的飯碗了。而且,塔娜老師的論文,大部分都是發表在CCF(中國計算機學會)A類及SCI上,知網上能搜到的論文,少之又少。著作方面,著有《算法新聞》這一教材,是將新聞傳播與計算機學科完美結合的典範。

Part 5 近年論文

02

周蔚華

Part 1 研究方向

文化與出版產業研究、數字出版研究、網絡輿情理論與應用研究

Part 2 任教課程

《媒介經營與管理》《國際版權貿易》

Part 3 學術背景

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畢業、經濟學博士學位

Part 4 個人介紹

周蔚華,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新聞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曾任中國社會報社社長、黨委書記、總編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總編輯,中國人民大學《教學與研究》副總編輯。

由於出身經濟學專業,所以周蔚華老師的研究方向偏向於傳媒出版產業領域,也具有跨界的屬性。2016年,他還版了《網絡輿情概論》,是國內第一本系統論述網絡輿情傳播機理、監測引導方法的教材。

Part 5 近年論文

寫在最後

以上組合

純屬小編幻想而成

哈哈哈哈哈啊哈哈

如果你有被其中的組合吸引到

請在文末為你的心動組合瘋狂打call!

參考資料

[1]人大新聞學院原副院長彭蘭回歸人大,曾於2015年調任清華[EB/OL].2020-08-26-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6071196744356062&wfr=spider&for=pc

[2]【民間觀察】暨南大學新聞傳播副院長鄧紹根調任中國人民大學

[EB/OL].2018-09-11-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123968867/

[3]中國人民大學新增三名副校長:顧濤、王軼、胡百精

[EB/OL].2020-09-04-https://www.sohu.com/a/416501700_260616?tc_tab=s_news&block=s_news&index=s_5&strategyId=ONLINE&t=1599260166145

相關焦點

  • 新傳考研必看|彭蘭教授調回人大,人大新聞學院導師天團申請出道
    最近,清華大學的彭蘭教授調回了人大。終於,人大新聞學院,一家人又整整齊齊的了。現在來看,人大新聞學院的導師團隊又添了一名得力戰將,整體師資力量足以傲視群雄,簡直可以成立一批學術團隊,分分鐘出道。接下來,就讓胡師姐來為你介紹——人大新聞學院的導師天團組合,準備好歡呼和尖叫了嗎?
  • 人大新聞學院原副院長彭蘭回歸人大,曾於2015年調任清華
    澎湃新聞記者 程婷2015年從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調任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的教授彭蘭,目前已回到人大新聞學院。彭蘭現任職務為新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新媒體傳播。8月26日,澎湃新聞注意到,人大新聞學院官網「教師」一欄中出現了彭蘭的名字及其簡介,而清華新聞與傳播學院有關師資的介紹中已無彭蘭。根據人大新聞學院官網介紹,彭蘭為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研究生畢業、博士學位,任教課程包括《新媒體研究》《新媒體新聞實務》《數字傳播技術應用》等。
  • 清華教授回歸人大
    2015年從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調任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的教授彭蘭,目前已回到人大新聞學院。彭蘭現任職務為新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新媒體傳播。根據人大新聞學院官網介紹,彭蘭為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研究生畢業、博士學位,任教課程包括《新媒體研究》《新媒體新聞實務》《數字傳播技術應用》等。2015年,澎湃新聞曾報導,時任人大新聞學院原副院長彭蘭調任清華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
  • 臺灣銘傳大學校長李銓教授率團訪問人大
    6月16日下午,臺灣銘傳大學校長李銓教授率團來人大進行交流訪問。陪同來訪的有該校校務顧問海基會前副秘書長、臺視董事長李慶平和教育交流處處長劉國偉以及北京市國臺辦的人員。   紀寶成校長會見銘傳大學校長代表團一行,介紹了中國人民大學的歷史由來、學科特色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並表示很高興看到兩校在相關的學科領域共同合作、共同提高、共同發展。
  • 人大新聞學院「2016-2017級課程研修班」結業典禮隆重舉行
    在這藍的清新而又純粹的天空下,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2016-2017級同等學力課程研修班」結業典禮在明德新聞樓三層演播廳隆重舉行。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副院長趙雲澤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院長助理、對外合作辦主任甘光千老師蒞臨典禮,2016-2017新聞學院課程研修班逾百名同學及教職員工共同見證了這一神聖而溫馨的時刻。本次大會由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院長助理、對外合作辦主任甘光千老師主持。
  • 人大新聞學院啟動"一帶一路"全球新聞傳播英文碩士項目
    "一帶一路"全球新聞傳播英文碩士項目由人大新聞學院與中國公共外交協會合作開辦,以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學術素養、跨文化溝通能力、融媒體傳播實務技能為宗旨。項目學制兩年,實行全英文教學,授課教師主要來自新聞學院,除了日常的課堂教學環節,設置了報導實踐、調研參訪、暑期實習等課外實踐環節。
  • 人大新聞學院青年教師風採(十三)許穎博士
    許穎,博士,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博士研究生畢業,義大利博洛尼亞大學孔子學院中方院長,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副教授,曾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等多個課題,著有《媒介融合的軌跡》等。「與其說是我選擇了人大,不如說是人大選擇了我」許穎老師的新聞實踐始於學生時代,「本科和研究生期間,我都在中央電視臺做實習和兼職記者。從最初的社會新聞部,到東方時空,再到新聞評論部,輾轉多個部門,做過記者、編輯、策劃、責任編輯等多個工種。」除此之外,許老師還在網易擔任過一段時間的編輯。
  • 人大「師生斷交」事件-新聞專題-科學網
    【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秦漢史研究會副會長孫家洲日前公開宣布與今年新招碩士生郝相赫斷絕師生關係】9月20日,微信公眾號「點墨軒藝術空間」發表一篇題為「中國人民大學孫家洲教授#為斷絕本人與新招碩士生郝相赫的師生關係
  • 2022人大MBA申請
    人大深厚的文化底蘊為MBA學生的跨學科學習提供了優質的知識平臺,每年為學生提供500門以上,包括經濟、法學、新聞傳播、金融、勞動人事、文史哲等相關任選課程,這在國內的MBA培養中是絕無僅有的。這種學科融合優勢有利於塑造未來商界領袖的人文氣質。
  • 2021考新聞人大匯賢班整裝待發,速來!
    2021年的人大匯賢班已經蠢蠢欲動,面向所有懷揣夢想的小夥伴敞開了懷抱。萬丈光芒匯聚,只為渡你上岸。新的一年,人大匯賢班再次啟航啦~1.17名學員成功考入人大新聞學院。 高分考研筆記丨考新聞2021版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考研筆記為此套筆記的第8版。第8版人大考研筆記進行了全面的優化升級,新增10萬字,總字數超過90萬字。
  • 全國高校學者中文期刊論文排行榜(新聞傳播學)
    目前,喻國明教授是北京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執行院長,曾任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副院長,目前仍在中國人民大學指導博士研究生,最近幾年他發表的科研論文經常署兩個學校。本榜單將喻國明教授在中國人民大學和北京師範大學兩個時期的科研成果進行了合併處理。
  • 一周文化:人大教授與學生決裂 天津大學開戀愛課
    而人大教授發公開信,與弟子斷絕關係,則引發了關於學術批評、師生關係等方面的討論。國寶《清明上河圖》在故宮展出,遊客為一睹真容排6小時長隊,並引發了「故宮跑」,對此,故宮趕製千個號碼牌應對。智慧財產權領域,英國一攝影師將猴子的自拍照出書,被控告侵犯猴子的智慧財產權,如原告勝訴,將是史上首次有動物被判定擁有智慧財產權。中新網小編現為您梳理近一周文化領域的大事。
  • 人大經濟學院團委書記李佩潔到訪人大人空間及清創孵化器!
    9月25日,人大經濟學院團委書記李佩潔到訪人大人空間及清創孵化器。
  • 學生在朋友圈批評前輩 人大教授斷絕師生關係
    人民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孫家洲在微信發布公開信,指其學生郝相赫無端嘲諷歷史學者閻步克和韓樹峰,令他極為震怒。(資料圖片:香港《明報》網站)  參考消息網9月23日報導港媒稱,不少人都會在個人Facebook及Instagram留言,抒發個人感受,一名在人民大學歷史學院修讀碩士的學生,因在個人微信朋友圈發布批評教授的內容,遭系教授斷絕關係。
  • 人大教授憤然把學生「逐出師門」 山頭宗派為何在學界屢鏟不盡
    9月20日晚,「點墨軒藝術空間」發布一篇「人大歷史教授孫家洲與新招碩士生斷絕師生關係」的公開信,隨即在引發網絡熱議。孫家洲的斷絕師生關係公開信22日,孫家洲教授告訴南都,昨晚看到學生言辭懇切的道歉信後,熬夜寫了另一份回應,但目前學院領導不同意發表。他表示,郝相赫的態度有一個良好轉變,他不希望公眾再去關注這件事。整個事件到這裡已告一段落,但是輿論仍在發酵.
  • 48歲女學霸兩考人大博士:入了複試「但沒導師要」
    她說自己在沒有複習的情況下,「裸考」175.5分進入人大經濟學院深圳研究院的複試。 範冬梅向澎湃新聞稱,這並非她的第一次嘗試。2009年她就開始在人大讀在職碩士,並拿到了學位證書。2012年時,她又參加了MBA全國入學考試,進入蘭州大學攻讀MBA,並提前畢業。2014年,她報考了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區域經濟學專業的博士入學考試,並以202分的成績進入複試,但最終未獲錄取。
  • 人大商學院院長毛基業教授接受《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專訪
    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院長毛基業教授 在2016年《金融時報》全球商學院排行榜上,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以下簡稱人大商學院)排名第43位,成為第一家 從短期來看,人大商學院主要在三個方面做出應對:1、開展後 EMBA 項目。該項目是一個非學位項目,主要針對已具有 MBA 或者 EMBA 學位的學員,提供的一個為期一年的延展、延伸學習項目;2、和 MBA 項目銜接。
  • 人大首聘14名人文學科一級教授9名榮譽一級教授
    [紀寶成:文科需不需要一級教授?繁榮文科要制度上落實]  中國人民大學首次聘任14名一級教授並授予9名教授榮譽一級教授稱號。此前教育部曾稱,高校教師將設13個崗位等級。人大校長紀寶成說,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但以前,一級教授多被授予兩院院  士,並未有人文社科領域的教授獲此機會。  紀寶成認為,人大是以人文社會科學為主的全國重點高校,有義務營造尊重人文社會科學的氛圍。此次  人大在人文社科領域率先開展的一級教授試點工作,是一種尊重、褒獎和導向。
  • 哈爾濱48歲女學霸兩考人大博士:都入了複試「但沒導師要」
    範冬梅今年的人大成績單。 「博士考試報名費也就一頓飯錢,我就想要試試。」2016年3月,48歲的範冬梅參加了中國人民大學的博士入學考試。她說自己在沒有複習的情況下,「裸考」175.5分進入人大經濟學院深圳研究院的複試。範冬梅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稱,這並非她的第一次嘗試。
  • 【思享·人大·第585期】萬思成:從人大環境到哥大新聞
    16年9月,G20在華召開,iPhone7在美發布,我也按照填報的志願進入了人大環境學院。這是個溫馨美好的集體,但我能明顯感到自己跟不上課程進度,且學習興趣並不濃厚。大一,我積極地參加了不少學工、社團(此處非常感謝「人大IDEA」這個社團)、志願活動,認識了許多人很好且優秀的小夥伴。同時也認清了自己並不擅長大學階段的理工科,加之學習的心思又很飄忽,於是在大一上的期末考中吃了不小的苦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