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角逐存量車市,存量車市洞察報告(2020版)

2020-12-08 木倉買車網

[車友頭條-車友號-二手車小胖說]  來源:易車研究院

研究團隊

周麗君 易車研究院首席分析師

李懿欣 易車研究院行業分析師

王捷 易車研究院行業分析師

前言

無論從增換購佔比看,還是從平均車齡看,中國乘用車市場都進入了存量時代。

用戶的購買能力進一步提升,消費理念更加成熟,對車企、經銷商的傳統理念與服務模式提出嚴峻挑戰。

本報告將存量之爭定義為重點爭取增換購用戶與有效兼顧首購用戶,分成首購、換購、再購三大戰場,提煉了單身、大叔、阿姨等核心用戶。

建議車企培育精品車、重塑價值鏈、角逐細分車市,建議經銷商落實用戶中心理念、打造自身品牌、構建服務矩陣。

報告正文

存量車市洞察報告(2020版)

存量之爭核心定義:重點爭取增換購用戶,有效兼顧首購用戶

狹義層面,存量之爭指爭取換購、增購用戶,廣義層面還包括有效兼顧首購用戶。

近幾年中國車市首購與再購(含換購與增購)演變劇烈,首購佔比由2014年65%下滑至2020年40%,導致好多以緊湊型轎車等首購車型為主的車企,紛紛出現銷量大幅下滑,大批相關經銷商關門歇業。

同時以高端、豪華車型等換購、增購車型為主的車企,銷量大幅提升,經銷商持續盈利。

未來幾年的演變依舊會很劇烈,首購比例將持續萎縮,目前仍以首購車型銷售為主的車企,將持續承壓,仍固守高額運營成本的傳統4S店形式的經銷商會持續退出。

換購,尤其是增購這片藍海,將持續壯大,相關車企與經銷商會持續受益。本報告的存量之爭為廣義概念,即重點爭取增換購用戶與有效兼顧首購用戶。

存量之爭核心趨勢一:中國乘用車市場加速中年化與大城化

不同於歐美,中國存量車市有自身鮮明特色:消費重心向中(老)年轉移,2014年35歲以下的青年購車佔比高達70%,絕大多數車企紛紛推出年輕化戰略。

但2020年青年購車佔比降至55%,隨著人口龐大的80後、70後、60後開始加速邁過40歲、50歲、60歲,2026年青年佔比將進一步縮至30%。

消費重心向大城市轉移,2014年四五六線等小城購車佔比高達60%,絕大多數車企紛紛推出下沉戰略。

但2020年小城佔比降至50%,隨著越來越多的高校畢業生、網際網路民工等留在、湧入大城市,2026年小城佔比將進一步縮至40%。

中國老齡化與城市化的演變節奏,完全不同於歐美,存量之爭沒有可借鑑的成熟模式,這是一場地地道道的有中國特色的存量之爭,對任何一家車企與經銷商,都是全新課題。

存量之爭核心趨勢二:購車能力大幅提升,購車理念快速成熟

隨著人們與汽車相伴的時間越來越長、購車重心加速向35歲以上的大齡群體和大城市轉移,大家的購車能力會持續提升,購車理念也會快速成熟。

近三年,凡是銷量出現劇烈波動的車企,八九不離十都是嚴重背離自身嚴謹造車理念的。凡是出現用戶大規模流失的經銷商,八九不離十都是收費高額的。

面對愈演愈烈的存量之爭,車企與經銷商首先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抓緊由掙快錢模式,向掙慢錢模式或可持續發展模式轉型升級

存量之爭核心趨勢三:中國乘用車平均車齡,將超越換車周期

目前中國乘用車的平均車齡達到6年,與大體六七年的平均換車周期非常吻合。

加速二手車、維修、保養等衍生業務更獨立、更快速發展,也為中國乘用車市場進入存量時代提供基本保障。

未來幾年中國乘用車的平均車齡將持續提升,並大幅超越換車周期,持續刺激衍生業務發展,銳化存量特色。

目前美國平均車齡在十一二年,為二手車、配件連鎖等獨立業態發展,提供了堅實基礎。

即便不賣新車,美國多數經銷商也能依靠二手車等業務持續發展。

當下中國,一旦新車銷售不暢,經銷商離破產就不遠了!面對新趨勢,無論車企還是經銷商,都需要積極調整心態與策略。

存量之爭核心趨勢四:衍生業務的營收、利潤貢獻將持續提升

隨著平均車齡不斷提升,並超越換購周期後,二手車、維修保養、用品等都會迎來更好發展時期。

未來十年二手車的營收有望達到3.5萬億元,接近新車水平,利潤極有可能超越新車,達到3500億元的水平。

衍生業務將成為存量之爭的有機組成部分,進一步豐富存量內涵。

存量之爭首購戰場:單身持續壯大,將成為首購車市的新藍海

長期以來,中國首購車市主要以青年家庭用戶為主,對大空間訴求非常強烈,但對設計訴求非常保守,成就了一大堆「套娃車」。

近幾年單身人口快速攀升,由2015年2億人,升至目前3億人,人口佔比突破20%。

單身對車市貢獻由2015年11%,升至目前16%,並對首購車市形成較大衝擊,單身佔首購比例由2014年12.31%升至2020年20%。

未來單身人口將持續提升,2026年對首購車市貢獻將升至45%,徹底改變以結婚為主的首購車市傳統消費特徵。

青年人買車與結婚的關係會越來越小,再加汽車金融越來越便捷,想買就買唄!

但單身群體的購車訴求與青年家庭截然不同,希望這能引起大眾、別克、現代、吉利目前仍以青年家庭首購為主的主流車企的高度重視,以及與之相關的經銷商,要及時調整營銷與服務策略。

存量之爭單身用戶:高校畢業生等低齡單身湧入首購車市,離異家庭等大齡單身湧入換購車市,共同壯大大城單身車市

2018~2020年我國高校畢業生數量連續突破800萬,佔同齡人口比例越來越接近50%。

高校畢業生即將成為青年的主體,再加中國結婚率持續下滑,高校畢業生將成為青年單身群體與青年單身車市的主力軍。

近幾年中國離婚率持續攀升,出現越來越多的高齡單身用戶,持續壯大單身換購車市。

無論高校畢業生等低齡單身,還是離異等高齡單身,主要集中於大城市,進一步壯大大城市。

存量之爭換購戰場:男性加速換車,將成為換購車市的新藍海

從性別看,2014~2020年中國乘用車的核心戰場一直以男性首購用戶為主。

但份額持續萎縮,由2014年48%降至2020年30%,期間「男性換購」比例升至29%,一升一降,兩者非常接近。

隨著購車主體男性80後加速步入換購時代,與首購主體90後的出生人口持續減少。

以及持續壯大的二手車市源源不斷吸引首購用戶等,2021~2026年「男性換購」佔比將大幅升至37%,成為存量之爭的核心戰場。

雖然「男性換購」與男性首購都是男性用戶,但此男非彼男,兩者的購車關注點截然不同,過去主流車企的成功套路,在新藍海中未必行得通。

存量之爭大叔用戶:小城大叔主導低級別城市,大城大叔主導高級別車市,共同壯大大叔車市,推動中國車市消費升級。

2020年中國車市的平均消費年齡已接近35歲,中國車市的消費重心即將由青年主導向大叔主導轉移。

其中小城大叔的銷量貢獻由2014年14%升至2020年18%,未來還有一定提升空間,將替代小城青年成為低級別城市的新購車主體。

大城大叔的銷量貢獻由2014年7%升至2020年11%,未來還有更大提升空間,2026年有望升至22%,將替代大城青年成為高級別城市的新購車主體,也將成為中國車市的購車主力。

對比小城青年與大城青年,小城大叔與大城大叔的購車能力都有提升,總之青年與大叔的購車特徵截然不同,不斷挑戰車企與經銷商的傳統理念與運營思維。

存量之爭換購戰場:女性加速湧入,已成為增購車市的新藍海

與「男性換購」遙相呼應的是家庭型「女性增購」,後者2020年的銷量貢獻將升至11%。

由於女性購車集中家庭第三輛,大規模湧入車市的起點,往往比男性晚七八年,推遲至33-35歲左右,再加1985~1990年出生的女性數量持續增加。

預判2021~2026年家庭型「女性增購」將快速爆發,市場份額有望升至24%,成為增購車市的絕對主力。

女性對品牌、智能科技、外觀等的消費訴求,遠遠高於男性,可惜目前的大眾、 別克、現代等主流車企,仍選擇性忽略女性用戶。

在廣大經銷商的眼裡,可能還陶醉於女性的錢好掙。

存量之爭阿姨用戶:小城阿姨含苞欲放,大城阿姨突飛猛進,共同壯大阿姨車市,豐富車市內涵

2020年奧迪、奔馳、寶馬等豪華品牌紛紛逆勢而上,Model 3、宏光MINI EV等具體車型快速上量……大家可能覺得這是男性用戶的功勞,其實女性用戶才是中流砥柱。

ABB的女性佔比清一色突破40%, Model 3、宏光MINI EV突破70%,其中阿姨貢獻功不可沒。

目前女性的消費重心正由女青年轉向阿姨,2020年兩者對車市的銷量貢獻已旗鼓相當,都在16%左右。

不過女青年佔比呈下降走勢,阿姨呈上升走勢,2026年阿姨貢獻將大幅升至29%,女青年將降至10%。

再加女性是增購車市的核心爭取對象,阿姨將成為廣大車企角逐存量車市的香餑餑,得阿姨者得增購車市。

三大戰場爭奪的用戶各有側重,車企與經銷商應因地制宜

根據廣義概念,我們將存量之爭分為首購、換購、增購三大戰場,其中首購建議聚焦單身或青年。

換購建議聚焦男性換車用戶,尤其是大叔,增購建議聚焦女性,尤其是阿姨。由於每個戰場都有自己的側重用戶,車企、經銷商得靈活應對。

車企核心理念:產品為王+品牌為王+價值為王

2020年前三季度,中國乘用車市場首購用戶的消費訴求主要圍繞產品展開,價格是最核心的考量因素。

換購用戶的最核心訴求是品牌,品質、價格緊隨其後,對空間、養護也比較看重。

增購用戶最看重價值層面,即滿足不同細分場景的特殊需求,品牌、品質緊隨其後。

目前在首購用戶向換購、再購的轉移過程中,首購市場的價格戰是最激烈的,換購市場的集中度提升是最劇烈的,增購市場的細分車型的銷量崛起是最顯著的。

為了更好吸引首購、換購、增購用戶,車企應有針對性銳化產品、品牌、價值的形象

車企核心策略:培育精品車+重塑價值鏈+角逐細分車市

在吸引首購用戶中,為了實現產品為王理念的具體落地,車企需要培育精品車;

在吸引換購用戶中,為了實現品牌為王理念的具體落地,車企需要重塑價值鏈;

在吸引增購用戶中,為了實現價值為王理念的具體落地,車企需要角逐細分車市。

存量車市,經銷商應積極落實「以用戶為中心」

目前經銷商主要圍繞車企轉,屬於車企銷售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包括二手車、維修保養等業務都打包在4S店體系內。

在4S店體系,一旦新車銷售不暢,很容易把成本轉嫁到後市場,極易破壞用戶體驗,導致近幾年新車銷售利潤微薄與用戶大規模流失交相輝映。

在4S店高運營成本的前提下,想做到以用戶為中心,這個太難了,但存量時代的用戶越來越成熟,要求經銷商更得以用戶為中心。

存量車市,經銷商應積極培育自身品牌

在歐美成熟車市,大半用戶不是因為它叫寶馬或奔馳才進店,是因為它叫某某經銷商才進店!

因為買完車後,後面還有維修、保養、改裝等一大堆衍生服務,車企是鞭長莫及的,只能靠經銷商!

目前雖然廣匯、中升、龐大、永達等國內經銷商,在業內都是路人皆知,但很少有用戶因為你叫廣匯或中升,來買車,還是因為叫寶馬或奔馳等,才進店買車。

在存量車市,經銷商務必要有自己響噹噹的品牌認知度。

存量車市,經銷商應積極構建業務矩陣

目前車企正加速兼併重組,隨之而來的是大量經銷商的關門歇業。

未來如經銷商的業務模式,持續被捆綁在車企銷售體系,不僅會錯失搶奪存量車市的先機優勢,而且會加速被淘汰。

進入存量時代,經銷商應積極構建多元化的業務矩陣,擺脫對4S店的絕對依賴,確保在未來十年的車企大整合中,經銷商可以「獨善其身」。

-END-(文/車友號 二手車小胖說)

相關焦點

  • 易車研究院《用戶淨推薦率報告》:「高齡車市」成新藍海
    日前,易車旗下智庫易車研究院發布的《用戶淨推薦率報告》顯示,相比年輕用戶,老用戶在存量時代可挖掘的價值更高。與此同時,用戶推薦和性別、收入、婚否也息息相關。車企和汽車經銷商需要分析和應對。畢竟,目前中國車市的增換購佔比已突破50%,2020~2021年尋求存量之爭的突破口,構建新競爭優勢,將成多數車企的新核心課題。
  • 趕考存量時代 廣州車展問路車市拐點
    肩負「收官」2020年、「展望」2021年車市重任的廣州車展,更被車企們寄予厚望,既為了擴大品牌影響力,也為衝擊年底銷量。突發疫情、存量競爭成為今年車市關鍵詞,走過「黃金十年」的中國車市正站在十字路口,如何尋求新的突破口眾車企都給出了不同的回答。在本屆廣州車展上,各車企從燃油到純電挖掘更多細分市場增量,擺脫困境。
  • 汽車行業:舊車置換政策再促車市復甦
    投資要點  事件要點:2020年10月20日,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瑋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推動汽車消費轉型升級,促進汽車限購向引導使用轉變,鼓勵各地出臺促進老舊汽車置換政策,推進主要公共建築配建停車場、路側停車位設施升級改造等建設。
  • 存量競爭時代 哈弗H6如何能步步為營 持續統領SUV市場?
    導讀:進入存量時代,中國車市競爭越發激烈,產品迭代節奏加快,車市格局變幻莫測。但百舸爭流奮楫者先,無論大盤形勢如何嚴峻,總有佼佼者能夠逆勢向上,在逆境中達成不凡的成就。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剛剛實現全球銷量突破300萬輛的哈弗H6。 歲月回首,追溯往進入存量時代,中國車市競爭越發激烈,產品迭代節奏加快,車市格局變幻莫測。
  • 易車研究院《用戶淨推薦率報告》:單身用戶更有分享積極性
    2020~2021年將是針對存量車市進行排兵布陣的最後窗口期,為助力廣大車企角逐存量車市,並為車企提供有價值的策略參考,易車旗下汽車行業智庫易車研究院於近期發布《用戶淨推薦率報告》,報告顯示,單身用戶的淨推薦率明顯高於已婚用戶,達到18.28%,成為相關品牌提升銷量的強大推動力,將重塑車市競爭格局
  • 易車研究院《用戶淨推薦率報告》:單身用戶比已婚用戶更有分享積極...
    2020~2021年將是針對存量車市進行排兵布陣的最後窗口期,為助力廣大車企角逐存量車市,並為車企提供有價值的策略參考,易車旗下汽車行業智庫易車研究院於近期發布《用戶淨推薦率報告》,報告顯示,單身用戶的淨推薦率明顯高於已婚用戶,達到18.28%,成為相關品牌提升銷量的強大推動力,將重塑車市競爭格局。
  • 妙優車推動汽車新零售開拓式創新,助力存量市場突圍
    「妙優車是汽車存量市場裡的一支潛力股。」了解妙優車創新模式的業內人士如是說。
  • 軟硬實力雙提升 上汽通用信心十足跑贏2020車市
    來源:第一財經軟硬實力雙提升 上汽通用信心十足跑贏2020車市作者: 楊海豔在連續16個月下滑之後,中國的汽車產銷仍然沒有回暖的跡象。據流通領域的相關人士預計,2020年國內汽車產銷將進一步下行,可能仍將會出現兩位數的同比下滑。
  • 易車研究院《用戶淨推薦率報告》:女性淨推薦率高,銷量貢獻持續增加
    日前,易車研究院發布了《用戶淨推薦率報告》,助力廣大車企角逐存量車市,抓住高淨推薦率的新興群體。研究報告指出,女性、單身、高齡、高收入等新興群體的淨推薦率,清一色高於男性、已婚、低齡、中低收入等傳統主流用戶。其中,女性淨推薦率持續走高,銷量貢獻持續增加。
  • 新冠狀病毒衝擊波,7成車企推遲復工,車市降幅或超19年?
    在2019年接近兩位數的下滑後,大家對2020年車市企穩回升寄以厚望,但這個願望被突如其來的新冠狀病毒給澆滅了,如果疫情持續時間繼續的話,車市的降幅可能超過2019年,2019年新車銷量降幅為8.2%(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
  • 2020三箭齊發,4年為期,上汽名爵進入數位化、全球化攻堅期_車市...
    2018年,中國車市出現28年來首次負增長,MG品牌全年銷量達到27萬輛,同比增長92%;2019年,總銷量達到29.8萬輛,同比增長10%。2020年,在疫情等因素影響下,MG品牌依舊展現出強勁增長態勢。
  • 看見2021|馬振山:車市競爭格局將出現哪些新變化?
    新華網北京12月21日電 2020車市能否延續強勁勢頭?車市連續數月正增長,昭示了中國乘用車市場的築底反彈,疫情後恢復強勁。「車市快速恢復,市場依靠供需調整頑強地回到了正常的軌道,一方面體現了市場需求旺盛和韌性,另一方面也體現了國家對汽車產業發展的戰略定力。
  • 車市2020:V型回暖,2021:汽車銷量有望增長4%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簡稱「中汽協」)副秘書長陳士華這樣總結2020年的車市。1月13日,中汽協發布2020年汽車銷量數據。2020年國內汽車市場全年累計產銷分別完成2522.5萬輛和2531.1萬輛,同比分別下降2%和1.9%,降幅較上年分別收窄5.5個百分點和6.3個百分點,銷量繼續蟬聯全球第一。
  • 李瑞峰:車市存在剛性需求 疫情後會"釋放壓力"
    網易汽車2月6日報導汽車行業近兩年身處「車市寒冬」。疫情是否會讓汽車行業的發展雪上加霜?車企又該如何應對?近日,網易汽車採訪了二十餘位車企高層,讓我們來聽聽他們的思考和預判。就汽車行業發展來看,疫情的爆發對已經步入存量市場的中國車市而言無疑意味著更艱巨的挑戰,2020年的中國汽車市場,這對行業和車企都將會是一場硬仗。但臨危之時,也可能有更大的機遇,我們抱定信心,逆風向上,比恐慌和擔憂更有效。需要強調的是,疫情當前,現在不是談論經濟損失、汽車行業損失的時候,目前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是最重要的,我們應該風雨同舟,共克時艱。
  • 易車研究院:2019中國乘用車「區域市場」洞察報告(附下載)
    報告下載:添加199IT官方微信【i199it】,回復關鍵詞【2019中國乘用車區域市場洞察】即可報告顯示,2009-2018年東北、華北、西北等北方車市的乘用車份額不斷萎縮,車市消費重心「持續南移」
  • 臺商餘錦芳看兩岸車市:臺灣車市比東莞成熟
    東莞市場空間大  記者:您在臺灣從事汽車銷售多年,感覺東莞的車市和臺灣的車市有什麼不同?  餘錦芳:我感覺東莞的車市跟臺灣20年前左右的車市很像,這個時候,正是汽車進入日常百姓家庭的時候,但東莞的車市比臺灣當初車市發展的勢頭更猛,臺灣的汽車銷售有一個逐漸推進的過程,首先是從低端的經濟型的轎車開始,然後才逐漸向中檔車、高檔車過渡。
  • 收入結構單一核心優勢不明顯 網上車市如何構築「護城河」?
    2020年11月10日,北京汽車新媒體平臺「網上車市」其運營商Cheshi Holding Limited(以下簡稱「網上車市」)第三次申請赴香港主板上市,農銀國際為獨家保薦人。
  • 5月車市 逗號還是句號
    五一車市,是上半年銷售高潮的一個逗號,還是一個「小結」?記者採訪中了解到,鄭州很多汽車經銷商對此都有自己的「高見」。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五一車市,那些暢銷車型仍然是人們始終不渝的選擇。  而剛剛提了一輛豪華版夢幻藍FRV的陳先生說,他實際上4月初就想訂車了,不過一直沒有現車,「今天提車比平時還要貴3000元,但沒辦法,急著用車,不能再等了。對我們這些做生意的人來說,時間趕早最好了。」  早在五一前,不少品牌的經銷商就表示,小範圍的促銷活動應該持續進行,但車市應該不會出現大規模降價潮。五一期間,對於很多緊俏車型來說,確實存在沒有現車的現象。
  • 解碼家電存量市場掠奪性競爭的增長曲線
    2020年的家電業究竟有哪些特徵?2021年又有哪些發展趨勢?我們該如何應對變化,迎接挑戰?相信這個「靈魂三問」,已經迴蕩在每一個家電人的腦海,大家都在迫切地想要得到答案。 你們想要的答案就在這裡!
  • 全球車市,「疫」敗塗地?
    截至4月初,全球各國車市都處於重創之中。以英國市場為例,大眾在4月僅賣出210輛,豐田銷量不足20輛。「由於疫情暴發,博世被迫關閉了全球近300座工廠中的100座。截至4月底,博世仍有27家工廠處於關閉狀態。」汽車零部件企業博世集團的CEO鄧納爾說道。 2020年,全球車市「鶴怨猿啼」之景屢見不鮮。動蕩之中,比金融危機影響更甚的疫情似乎更加「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