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新聞網訊(記者 李晶 安月 後期 李佳雯)對母愛的渴望,是每個孩子的天性。在幼不知事的年紀,誰都陶醉於媽媽的懷抱。但是對於雙牌的這個小姑娘來說,母愛看似觸手可及,卻又遙遙無邊。成長路上,她一路跌跌撞撞,卻從未曾迷失,一直在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優秀,一直將愛溫暖身邊的每一個人。尋找永州最美孝心少年·家門口的長沙四大名校—永州日升學校,今天帶您一起關注雙牌的姑娘唐麗,看她如何逆流而上,做生活的主人。
11月,在雙牌是最美的季節。湛藍的天空,泛黃的樹葉,潺潺的流水,放牛的牧童,一切都來得恰到好處。
「我是您的女兒!我是您的女兒!媽媽吃飯了嗎?今天吃的什麼呀?在那邊過得好嗎?」漫步在鄉間小道上,唐麗還在回味跟媽媽一個小時之前的視頻通話,雖然手機裡的媽媽並不認識自己,但是她能清楚地聽見媽媽的聲音,真實地感覺到媽媽的存在。
聽著女兒一聲聲呼喊,視頻裡的媽媽仍舊目光呆滯,沒有任何回應。其實,在發出這個視頻請求時,唐麗知道,媽媽並不認識自己,更不會跟她講任何暖心的話。但是,每次唐麗還是忍不住要給媽媽發視頻對話,哪怕看看媽媽的容顏,聽聽媽媽的聲音,對她來說都是一種極大的滿足。
「我媽媽是先天的腦子受了缺陷,不能好,我也一直沒有聽她叫我一聲女兒。她也沒叫我的名字,認不得我,也不認得我弟弟。」唐麗說她最希望媽媽能認識她和弟弟,認清這個家裡的人。
在唐麗心裡,一直暗暗憋著一股勁,藏著一個希望。她相信,總有一天,媽媽會好起來的。而她現在要做的就是要讓自己變得更優秀,等到媽媽有一天清醒時能夠為自己感到驕傲。
在學校,團結友愛、積極上進的她總是給人一種「小大人」的模樣,懂事得令人心疼。今年14歲的唐麗,是同學們眼中的「好夥伴」,是老師們身邊的「小助手」。
如今的她洗衣做飯,下地種糧,生活的瑣事無一不被打理的井井有條。孝順爺爺奶奶便是她回報父母恩情的另一種方式。因為爺爺患有風溼骨痛,陰雨天氣便疼痛難忍,奶奶抱病在身,幼小的唐麗變得格外懂事,除了倒熱水給爺爺泡腳,還學會了洗衣服做飯。爺爺奶奶每次在田間地裡勞作時都把她帶在身邊,小學三年級時,她就學會了怎麼整理菜園、摘瓜育苗。
儘管生活貧苦,但是燦爛的笑容總是掛在她那堅韌的臉龐上。因為她始終相信,陽光總在風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