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翰林
近期,民進黨當局表示將會開放「萊豬進口」政策引發民眾熱議,在該議題風波還未過去時,民進黨當局所謂「駐日代表」謝長廷返回臺灣地區也引發民眾的熱切關注。臺灣媒體在此前報導,謝長廷返臺可能是與進口「核食」問題有關。
謝長廷返臺與蔡英文表達來意
臺灣島內民眾一直以來都反對進口日本「核食」,在兩年前的投票表決中,已經否定掉了「核食」進口的議題,但是該議題的有效期在上個月屆滿。而近日,謝長廷、王美花等人與日本所謂「駐臺代表」進行「聚會」的行為,也讓外界猜測民進黨當局可能會重新開放「核食」進口。蔡英文在12月12日接受媒體採訪時也首度鬆口,稱謝長廷返臺與她見面時,表達了日方對福島等食品進口的關切。
在2018年12月,日本前外務大臣河野太郎就曾清楚表示,如果臺灣全面禁止福島等5縣食品進口,那麼臺灣地區想參加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的願望也就沒法實現。在當時,河野太郎的這番言論,也被媒體稱為是日本政府藉機對臺當局予以強力牽制。前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在12月12日也表示,如果想要開放「核食」進口,那應該要再次進行投票。
核食議題引發爭議,蔡英文還扛得住?
侯友宜也表示開放「萊豬進口」的問題還未解決,就要開放「核食」,這未免有些太離譜。臺灣前衛生官員也透露,如果這次民進黨當局不能堅持取得檢驗證明,在沒有設置完善配套措施的前提下,就先一步開放「核食」,那麼該政策將會令人無法接受。《中國時報》也發文稱,當初民進黨當局開放「萊豬進口」政策,目的是為了與美國進行新一輪的貿易協定,為了謀取更高的「國際地位」,搞得島內民眾怨聲載道,核食竟也循著相同路徑等著排隊叩關。
對於民進黨當局來說,究竟是「國際地位」重要,還是民眾的健康重要?事實證明,民進黨當局通過以食品安全來換取「國際地位」的做法是嚴重錯誤的。其已經被多次打臉,但是民進黨當局就是不肯承認自己的錯誤。由於民進黨當局可能會在明年開放日本「核食」進口,所以臺灣食品檢測的相關部門近年來也不斷對日本食品的輻射殘留狀況進行檢驗。
臺灣「食藥署」指出,自從2011年3月15日起,該機構每天都會對日本食品的輻射狀況進行抽驗,截至到目前,已經檢驗出了16萬3100件食品,其中僅有228件被檢測出含有輻射殘留。臺大團隊也在2018年赴日本核災的五個縣市,對當地的食品進行檢測,結果都符合臺灣的標準,但是還是有一些食品被檢驗出含有微量的輻射值,經過研究結果表明,這些微量輻射值也在安全的範圍之內。
不過,消基會榮譽董事長遊開雄指出,「食藥署」僅針對大宗貨品報關進行查驗,忽略機場入境民眾自行攜帶的稽查,恐成為防堵核食進口的漏洞,當局從源頭做好管理就顯得相當重要。
免責聲明:本文由《奇蹟中國》原創創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部分消息參考:臺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