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創業浪潮中,普通民眾和媒體的視線往往被這樣的故事所吸引。草根英雄嘯聚一班兄弟,冥思苦想,跨界打磨出一個精妙的商業模式,短期內接踵而至百千萬乃至億元計的一輪輪投資,醜小鴨變天鵝。在中國移動醫療創業群體中,醫療信息化企業與這個典型形象完全相悖,卻是最有可能走到終點的贏家。因為醫療服務具有非標性、線下不可替代性、地域性和低頻性,任何成規模的服務都繞不開基於醫院的重資產運營模式。下面隨筆者看看他們的群像和切入移動醫療的姿勢。
醫療信息化企業從事移動醫療的優勢和劣勢
在移動醫療創業群體中,醫療信息化企業具有突出特點:
一、他們是中國網際網路的最早玩家,網絡研發人才濟濟,但側重點是基於區域網的企業信息化;
二、他們是醫療行業的專家,對於醫療業務流程熟稔並孜孜以求,幫助各類醫療機構進行業務流程優化;
三、他們打造出具有競爭力的成熟業務,有穩定的利潤池,對於網際網路創業「進可攻,退可守」。
醫療信息化企業離網際網路最近、與醫療機構最親密、具有關聯業務支撐,這是他們從事移動醫療的優勢。
網際網路創業最寶貴的資源是網際網路思維、速度。醫療信息化企業在此方面具有一些劣勢:
一、由解決方案思維轉為產品化思維具有相當困難。絢爛的彩紙再繪製出其他圖案,遠難於白紙。醫療信息化企業長期從事解決方案開發,迎合甲方的各類定製化需求,而網際網路創業則是打造面向大眾的產品,要求開發者按照功能優先級和市場反應,有序推出各種功能。
二、成熟企業管理體系與創業團隊靈活性的矛盾。目前,上述企業從事移動醫療創業一般採取項目制和子公司制兩種模式。項目制可以復用原有公司資源,但在人事、財務、宣傳等領域節奏和思維受公司較大掣肘。子公司制會更加寬鬆一點,便於後續融資,但大多數公司實際仍然對其採取項目制式的管理。
三、打破原有利益格局與利益整合難題。創業項目或公司需要復用原有公司資源和部分人員,面對未來可能願景,會產生內部利益紛爭,「鍋裡的肥肉不一定能夠夾到碗裡」。有時候,當下的成功可能是未來成功的毒藥。
醫療信息化企業進軍移動醫療的不同「姿勢」
進軍移動醫療的醫療信息化企業中,以做HIS(醫院信息系統)的企業居多,各家走向移動醫療領域的步伐不同,走出的步數不一,有的已大舉進入,有的剛小心試探。他們介入的姿勢也不同,有的採取全國性掌上醫院平臺模式,有的則是基於分級診療的區域掌上醫院平臺,還存在無平臺模式。下面就各家企業情況作下介紹。
1、東華醫療
市場地位:醫療IT第一梯隊企業,醫療領域以醫院信息化系統、醫保控費等為業務核心。2001年上市,滬市主板。
移動醫療切入點:全國性掌上醫院平臺-健康樂。健康樂子公司形式運作,健康樂軟體有限公司。主攻使用東華HIS的300餘家大型三甲醫院。
產品:健康樂(大眾版、醫生版)App、雲隨訪App、口袋醫院App、雲診所。
核心產品功能:健康樂App在功能規劃上,包含院前、院中、院後的線上諮詢、預診導診、預約掛號、費用、診斷、報告單、處方、院後隨訪等功能。以大眾版和醫生版分開的形式,既面向C端用戶,滿足患者與醫院更廣泛聯通的需求。
典型用戶:健康樂已上線醫院10餘家。
融資情況:暫無。
2、東軟醫療
市場地位:醫療IT第一梯隊企業,擁有醫療器械、醫療IT、慢病管理等一站式醫療產品線和解決方案。1996年上市,滬市主板。
移動醫療切入點:全國性掌上醫院平臺-大象就醫App、熙康雲醫院以及瘦瘦App。大象就醫以項目形式運作;東軟熙康以控股子公司形式運作。
產品:大象就醫App、瘦瘦App、東軟遠程醫療網。
核心產品功能:大象就醫,具有預約掛號、診間支付、叫號提醒、查看檢查檢驗報告、導診、轉診等功能。熙康雲醫院,網際網路+醫聯體信息化解決方案,致力於分級診療、有序就醫,基於雲計算SaCa服務模式,打通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民營連鎖診所、私人診所、醫養結合養老機構。
典型用戶:大象就醫已與盛京醫院、北京天壇醫院等200餘家籤約,完成實施數十家醫院。熙康雲醫院已籤署寧波雲醫院、太原雲醫院、瀋陽雲醫院等,寧波雲醫院現已正式運行。
融資情況:2014年12月,東軟熙康獲得弘毅投資、高盛、東軟控股及協同創新等投資1.7億美元。
3、金仕達衛寧
市場地位:醫療IT第一梯隊企業,以弱定製、標準化模式,大量向中小醫療機構提供醫療信息化解決方案。2011年上市,深圳創業板。
移動醫療切入點:區域掌上醫院平臺-納裡健康。
產品:納裡健康(區域衛生)、醫訊通、優孕寶(孕期健康)、康信(慢病管理)等App。
核心產品功能:納裡健康系衛寧聯合浙大邵逸夫醫院、杭州江幹區衛生計生局、浙江繹盛谷、國藥控股等機構,打造的O2O移動醫療平臺模式。該模式要求患者就醫流程必須從籤約家庭醫生開始,根據病情輕重涉及分級轉診、遠程會診、醫藥聯動等內容。
典型用戶:杭州市江幹區融資情況:暫無。
4、萬達信息
市場地位:醫療IT第二梯隊領先企業,以HIS、區域衛生信息化、婦嬰保健信息化以及醫保控費等為主業。2011年上市,深圳創業板。
移動醫療切入點:區域掌上醫院平臺-全程健康管家。全程健康以子公司形式運作,上海萬達全程健康服務有限公司。
產品:全程健康管家App、寶寶便便分析、嬰兒飲奶量App核心產品及功能:全程健康管家目前在上海落地,致力於上海區域的分級診療、慢病管理。其在社區衛生中心配置大量的健康監測設備,以醫保卡為唯一身份識別標誌,吸引就醫患者採集血壓、血糖、血氧、心率等基礎健康數據,並可在全市各級醫院調用。目前,全程健康還在上海建立線下診所,致力於私人醫生服務。
典型用戶:上海地區。
融資情況:暫無。
5、智業市場
地位:醫療IT第二梯隊領先企業,醫療領域以區域衛生信息系統、HIS等為主業。積極籌備上市中。
移動醫療切入點:區域掌上醫院平臺-睿康。
產品:智業(公眾版)App、美麗廈門智慧健康App、聚醫匯App、睿康App。
核心產品及功能:睿康,分為醫護版和非醫護版,核心特色為「三師共管」,即打通醫療與健康管理,依託區域衛生信息系統,以分級診療的核心,每名籤約慢病患者,都由一名三級醫院的專科醫師、一名基層醫療機構的全科醫師和一名經過培訓認證的健康管理師提供診療照護與健康管理。聚醫匯功能:預約掛號、分診叫號、報告單、就診記錄、醫院導航、就診指南、本院動態等。
典型用戶:睿康App,廈門市集美區。聚醫匯共籤約45家,僅一家廈門醫院可用。
融資情況:暫無。
6、天健
市場地位:醫療IT第二梯隊領先企業,以HIS、PACS等為主業,曾開發「軍衛系統」。非上市公司,控股股東為日本富士公司。
移動醫療切入點:單院掌上醫院,掌上醫院平臺。以項目制形式運作。
產品:天健移動App(未上線)。
核心產品功能:天健移動:預約掛號、檢查檢驗報告、候診情況查、體檢報告、醫患智能互動、多種支付方式、醫療服務評價、醫院基本信息。
典型用戶:單院掌上醫院,盤錦市中心醫院(大眾版、醫院版)。
融資情況:暫無。
7、北大醫信
市場地位:醫療IT第二梯隊領先企業,以HIS、區域衛生信息系統、醫聯體信息系統等為主業。非上市公司,大股東為北大方正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
移動醫療切入點:單院掌上醫院。以項目制形式運作。
產品:北京大學人民醫院App核心產品功能:手機掛號、候診提醒、門診繳費(未開通)、查看報告、住院跟蹤。
典型用戶:單院掌上醫院,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融資情況:暫無。
8、銀江股份
市場地位:醫療IT第三梯隊企業。2009年上市,深創業板。
移動醫療切入點:掌上醫院平臺、單院掌上醫院。以健康寶網際網路技術有限公司形式運作。
產品:健康寶App、紹興第六人民醫院等App。
核心產品功能:健康寶App具有預約掛號、查報告單、叫號查詢、醫院導航、健康資訊、科室醫生。
典型用戶:單院掌上醫院,紹興第六人民醫院等16家醫院。健康寶目前尚不可用。
融資情況:暫無。
9、金蝶醫療
市場地位:醫療IT第三梯隊企業。2005年上市,深圳主板。2011年3月成立金蝶醫療。2014年放棄傳統醫療信息化業務,專攻移動網際網路醫院。
移動醫療切入點:無平臺模式,著眼於新型銀醫合作模式。以金蝶醫療軟體科技有限公司形式運作。
產品:移動網際網路醫院(微信、支付窗、直達號)。
核心產品功能:掛號、掛號記錄、診間繳費、候診查詢、檢查檢驗。
典型用戶:首家廣州婦女兒童醫療中心。籤約近200家醫院。
融資情況:暫無。
10、易聯眾
市場地位:醫療IT第三梯隊領企業。2010年上市,深圳創業板。
移動醫療切入點:掌上醫院平臺、單院掌上醫院App。
產品:易就醫App、福建省人民醫院等App。
核心產品功能:「易就醫」具有預約掛號、用藥提醒、檢驗報告單、醫療影像、醫生排班、就診評價、醫院信息等功能。
典型用戶:易就醫上線5家醫院。單院掌上醫院開發了福建省人民醫院、福建省第三人民醫院等5家醫院。
融資情況:暫無。
11、京頤股份-趣醫院
市場地位:醫療IT第三梯隊企業。與上述10家企業不同,京頤股份以醫院物聯網及醫院移動信息化系統為主業,缺乏HIS背景。但京頤以其穩健、創新的發展風格,贏得資本市場青睞,近來頻獲大額融資。
移動醫療切入點:全國性掌上醫院平臺。以控股子公司形式運作,上海趣醫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產品:趣醫院App。
核心產品功能:趣醫院具有預約掛號、手機支付、叫號查詢、報告查詢、住院管理等功能,未來將支持分級診療和雙向轉診。「趣醫網絡醫院」在亳州蒙城打通脫卡支付環節。
典型用戶:國內1000家醫院入駐趣醫院,合作方式有直連和合作平臺間接接入。
融資情況:2014年9月A輪一千萬美元,投資方為軟銀和弘輝資本。2015年9月B輪4000萬美元,由百度領投,軟銀中國資本、弘輝資本跟投。
網際網路創業成功公司的回報驚人,但失敗率也同樣驚人。中國醫療信息化企業發展短短二十年,多數企業未走進資本市場,尚無豐厚家底,大都不敢貿然踏入需要持續、大規模燒錢的行當。但對於大多數醫療信息化企業,簡單推出個掌上醫院解決方案,順手給合作醫院做個單院掌上醫院,輕輕地伸出腳試試水溫的事情,還是忍不住會做的。上述11家企業中,真正擺出姿勢準備大幹移動醫療也只不過有東華、東軟、金蝶、京頤-趣醫院4家罷了。東華、東軟上市早,家大業大,醫療資源多,自然不會讓眼前的莊稼被別人收割了。金蝶則是危中尋機,力圖以奇招擺脫當前虧損窘境。對於京頤-趣醫院而言,這本就是創始人的另一次創業,花創投的錢,搶到碗裡的都是菜。
(原文標題:盤點:11家醫療信息化企業發力移動醫療的各種姿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