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汽車普及程度越來越高,道路交通安全已成為全球關注度最高的話題之一,為了減少交通事故帶來的傷害,汽車工程師們不斷努力提升車輛安全技術。
2021年1月13日,在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的實車碰撞試驗室內,按照《C-NCAP管理規則(2018年版)》,一汽奔騰T99成功完成了低速後碰撞頸部保護試驗和可變形移動避障側面碰撞試驗。從現場碰撞試驗目擊結果來看,一汽奔騰T99所展現出來的安全品質得到有效驗證,也進一步彰顯了一汽奔騰品牌對於產品安全不忘初心,築牢安全底線的使命和責任。
保護頸部安全 奔騰T99通過「鞭打試驗」
低速後碰撞頸部保護試驗,在專業領域內被稱為「鞭打試驗」。在車輛遭遇追尾碰撞時,司乘人員的頸椎會呈現如同鞭子末端一樣的運動狀態。而這種運動狀態將直接導致人體頸椎受到損害,難以治癒,甚至還有可能導致永久性無法治癒的損傷,所以「鞭打試驗」也被列入汽車安全性能的重要考核指標。
在該項試驗過後,從現場的目擊情況來看,奔騰T99假人運動幅度較小,頭部與頭枕接觸正常,在碰撞後並未發生頭部偏離和下垂,可以看到車輛座椅頭枕對乘員頸部起到了有效的保護作用。
彰顯硬核實力 奔騰T99「側碰」表現出色
側面碰撞試驗中,試驗車快速撞擊實驗車的駕駛員側,相當於被一輛轎車攔腰撞擊。車輛側面由於空間有限,所以防護能力較弱,對結構強度的要求格外嚴苛,從現場碰撞結果來看,奔騰T99在該項碰撞試驗中表現出色。
碰撞後,側氣簾、側氣囊彈出,對駕駛員頭部起到了很好的保護作用;A、B 柱無明顯變形,車門向內凹陷,並可正常打開。前排假人頭部與內飾板接觸,痕跡不明顯;後排假人身體與內飾板接觸,痕跡不明顯,安全帶緊扣。作為一款SUV車型,奔騰T99重心較高,因此撞擊區域主要位於下部,而與駕駛員假人胸部、腹部直接接觸的區域變形很小。這些跡象都表明車內乘員受到直接侵入傷害的風險很低。
通過「鞭打測試」、「側碰」兩項測試實驗,奔騰T99把安全硬核實力淋漓盡致地展現在消費者面前。奔騰T99之所以取得如此成績,是一汽奔騰背後所傳遞的強大技術支撐。從設計之初,一汽奔騰就秉承「安全為本,品質為先」的理念,將「安全性」放到了第一位。在車身結構上,奔騰T99採用了高強度、高剛性的籠式3H車身結構,從三個方向對車身結構進行全面加固,同時該車採用的高強度鋼板是同級車中最多的,車身骨架焊接採用雷射焊接,車身兩側都有防撞杆。
一汽奔騰作為汽車行業國產品牌中的代表,一直深謀發展,開拓創新,不斷進取,發揚國貨品牌,深耕造車之道,以硬實力推動國產汽車行業的進程。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