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結直腸癌)具有明顯的地理分布性,在西歐、北美等發達國家的發病率較高,位居腫瘤第二位。
在我國,隨著國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結構發生變化,人們生活習慣不健康,攝入的脂肪和蛋白質過多,而攝入的纖維素太少,「吃得太精細了」導致我國大腸癌的發病人數每年持續增長。
值得引起我們警惕的是,我國大腸癌發病人數已超過美國,且患者的中位發病年齡比歐美提前約10年,青年患者比歐美要多。且我國大腸癌的診治水平不僅低於發達國家,甚至低於世界平均水平。
腸癌早期有5個信號
直腸癌除了通過腸鏡早期發現之外,一些早期信號也可助你提前發現腸癌。
腹痛、肛痛
早期患者常見左下腹痛,呈間歇性隱痛,到了晚期則變為持續性疼痛,呈陣發性且逐漸加重;若是腫瘤位於肛門附近,還可表現為肛門痛。
排便習慣的改變
這是大腸癌最常見的表現,若是之前都保持著排便規律,但最近出現頻繁的腹瀉或便秘,這種就叫有意義的排便習慣的改變。
便秘與腹瀉交替
如果病變在靠近肛門的位置,那麼腸道就會變得狹窄,會導致便秘,同樣也會導致腸道功能紊亂,引起腹瀉,這樣就會使機體出現腹瀉與便秘交替的症狀。
便血
因病變距肛門較近,血色多呈鮮紅色或暗紅色,且往往是血便分離。只在出血量較多時,才可見大便呈棕紅色、果醬樣。右半結腸癌病人中有這種,肉眼可見的便血者佔36。5%。這也屬於大腸癌的早期症狀表現。
不明原因的貧血
不少患者出現不明原因的貧血,去醫院血液科檢查,排除了其他部位失血和血液疾病者,依然查不出任何原因,面色日漸蒼白,體重減輕,這也可能是大腸癌的信號,要引起注意。
怎樣預防結直腸癌?
首先,我們要改變生活習慣,多吃新鮮蔬菜,少吃一些蛋白跟脂類;
其次,增加活動頻率,能騎自行車就不要坐汽車,能走上樓就不要坐電梯,哪怕你的工作是坐著不動的,下班後也要抽一點時間進行走路、跑步或者其他體育鍛鍊,這些對預防結直腸癌都是有好處的。
第三:對於結直腸癌,大約有兩種篩查方式是可以明顯產生效果的:
①每年進行糞便中潛血化驗,如果發現有潛血,那就必要做進一步的檢查;
②每三到五年去檢查一次結直腸鏡,如果發現早期癌症或者早期腺瘤,直接進行處理,以減少癌症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