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思義:美國新保守派為何要阻止中國實現繁榮?

2020-12-25 騰訊網

[摘要]中國實現繁榮對人類現階段發展是一個最好的消息。但對美國新保守派來說,這是不可接受的,因為他們的明確目標並非人類的共同利益,而是維持美國 在全球的霸主地位。

【編者按】到底是什麼原因使中國只用了短短三十餘年時間就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並大有坐二望一之勢;又是什麼因素成全了昔日美國登上全球霸主寶座,如今卻成為美國經濟增速放緩的罪魁?世界經濟錯綜複雜,猶如一盤大棋,棋局迷蹤,落子不定。日前,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首位外籍高級研究員、英國前高官羅思義攜新書《一盤大棋?中國新命運解析》做客人大,騰訊思享會現場報導。羅思義以雙重身份研究中國經濟,為我們講述 「中國智慧」對外國人的衝擊,並以中美大數據的真實對比,透視出中國在大時代經濟變革中的隱秘真相。以下為部分現場實錄:

中美間的大博弈

羅思義(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全職外籍高級研究員、 前英國倫敦經濟與商業政策署署長):圍棋是模擬戰爭的一種遊戲,確切地說其體現的是一種沒有硝煙的戰爭。也即是說,封面象徵運用最先進技術手段進行博弈的非暴力比賽。說白了,這盤棋博弈的雙方是中國與美國新保守派。需要指出的是,下圍棋必須按照嚴格的規則:下棋時每人輪流一手,但講究落子無悔。

那麼用圍棋比喻地緣政治與經濟現實有何用意?只要中國足夠強大,中美之間可以避免戰爭的原因。中國民眾的願望很普通,那就是擁有繁榮且快樂的生活。鑑於這一點,中國無疑會尋求與美國合作,而非對抗。遺憾的是,按照美國新保守派的邏輯,他們會設法阻止中國實現繁榮。

美國新保守派阻止中國民眾實現繁榮的這種動力,必將導致全球危險局勢升溫。雖然這不會導致戰爭,但必然會引發中美間的大博弈。

圖源網絡

中美博弈的客觀基礎

中美博弈的客觀基礎是中國人口,中國人口是美國的四倍多是不可迴避的事實。因此,當中國的人均GDP達到美國的23%時,這是不夠的,因為從中國實現繁榮的角度看,中國的經濟規模必須變得和美國一樣大;如果中國的人均GDP達到美國的一半,這仍然不夠,因為從中國達到最高生活水平的角度看,中國的經濟規模必須要達到美國的兩倍多——到時世界將會和今天完全不同。

因為經濟是軍事與外交政策實力的基礎,因此中國實現繁榮最終必將使其成為世界最強大的國家。這會導致同屬一邊的中國與絕大多數人類和另屬一邊的美國新保守派的利益相矛盾。

從中國與人類共同利益的角度看,中國實現繁榮對人類現階段發展是一個最好的消息。按照國際標準,現有高收入經濟體人口佔世界人口的比重為19%,而單單中國人口就幾乎佔全球人口比重的19%。因此,中國成為高收入經濟體,將會使高收入經濟體人口翻番。這也意味著中國經濟發展所創造的巨大貿易與投資機會,將會大大有利於其他國家人民提高生活水平。經濟發展不是「零和遊戲」,參與全球勞動分工的所有各方會從中受益。因此,中國的發展契合絕大多數人類的利益。

但對美國新保守派來說,這是不可接受的,因為他們的明確目標並非人類的共同利益,而是維持美國 在全球的霸主地位。儘管意識形態不同,但事實上他們是馬克思主義者。他們明白,軍事實力與國際政治實力來自於經濟實力。他們也很清楚,如果中國實現繁榮,那麼其將成為世界最強大經濟體,並最終成為世界最強大的國家。因此,他們必須設法阻止中國經濟增長,即使這意味著中國民眾不會實現繁榮。直白一點說,為維持美國 在全球的霸主地位,美國新保守派不惜中國民眾永不實現繁榮,中國人民無疑永遠不會接受這一點(順便說一下,印度人民未來也不會接受這一點)。

中國實現全面復興的國際框架

中國下階段的發展目標,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但事實概述意味著,了解支持或反對中國的境內外幹預勢力至關重要。因此,有必要分析境外(尤其是美國)勢力,與中國自身發展的相互作用。

《一盤大棋》的問世歸因於這些基本的事實:中國1949年以來所取得的社會成就與1978年以來所取得的經濟成就,超過世界歷史上任何國家。這並非誇大其辭,而是客觀事實, 經濟復興幫助中國擁有了強大的軍事實力,這促使頑固的美國新保守派也不建議與中國交戰。

現在沒有外部勢力足夠強大到「謀殺」中國。因此,那些反對中國崛起的勢力,不得不誘導或者施壓中國「自殺」。美國已成功誘導或者施壓數個重要國家實施自殺,比如20世紀90年代誘導蘇聯實施政治自殺,20世紀70年代誘導德國與日本實施經濟自殺。

經濟成為美國新保守派攻擊中國的主要領域

近來的發展趨勢顯示,美國新保守派尋求阻止中國崛起的手段,發生了明顯的變化。擊垮蘇聯時,美國新保守派所採取的手段首先是政治攻擊,然後是經濟攻擊。他們首先扶助政治侏儒戈巴契夫坐大,然後借其之手推翻了蘇共,最後利用「休克療法」削弱俄羅斯經濟。尋找「中國的戈巴契夫」,也成為新保守派對中國的一項長期戰略。

但「四個全面」以及相關的政策,阻止了美國新保守派「先政治後經濟」攻擊中國的戰略。他們明白,他們別無選擇,只能改變其攻擊中國的順序:首先必須試圖削弱中國經濟,然後才尋求實現政治目標。因此,他們現在首先寄希望於中國經濟崩潰,繼而引發社會不滿,導致中國共產黨失去民意支持,幫助其實現終結中國共產黨統治與削弱中國經濟的政治目標。也即是說,新保守派對中國的鬥爭手段直接從政治轉到經濟問題。

圖源網絡

這種鬥爭手段曾成功幫助美國擊敗過其對手。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德國與日本,以及上世紀九十年代的「亞洲四小龍」,均深受其害,被迫拉大了其與美國的經濟差距。現在,美國將用同樣的手段對付中國。本書最後一章對此有呈現,希望大家會對此感興趣。

美國新保守派的這種手段具有強大的殺傷力,因為經濟規律具有客觀性,包括中國在內的任何國家都不能違背它。如果中國被誘導採用錯誤的經濟政策,那麼其原有的強有力對抗美國的政治制度將會被終結。因此,誘導中國實施經濟自殺,成為美國新保守派當前的核心策略。

任何國家都不能違背客觀經濟規律

下圍棋講究落子無悔,這樣的規則同樣適用於經濟規律。一些人認為,經濟規律是可以被改變或者被違背的。但事實並非如此。美國成為世界超級大國後開始衰落,是因為其違背了經濟規律。中國自1978 年以來在經濟上崛起,則是因為其順應了經濟規律。如果中國違背經濟規律,那麼中國經濟也將會出現問題,繼而出現衰退。確切地說,只要中國或其他任何國家違背經濟規律,那麼就將受到懲罰。

最後,想必研究狹義經濟問題的人想知道,中美間的這場經濟鬥爭所謂何來?中國源自於亞當·斯密創建,馬克思進一步發展和完善了的經濟理論顯示,斯密術語中的「勞動分工」與馬克思主義術語中的「勞動社會化」,是最重要的生產因素。現代計量經濟學已完全印證了這一點。鄧小平的經濟戰略在此基礎上形成。

正因為中國的經濟發展是基於最重要的生產因素——勞動社會化/勞動分工,所以其才取得了世界史上最快的經濟增速,美國經濟放緩則是因為其試圖推行以個人創業為基礎的政策。如果中國違背經濟規律,那麼中國將會輸掉與美國的博弈。只要中國繼續遵循經濟規律,那麼中國將會贏得與美國的博弈,這將惠及中國乃至全人類。當然,經濟現實對此已有明確的結論。中國有權對其未來做出任何選擇,非中國公民則無權對此予以置評,但他們可以指出中國作何選擇所帶來的影響。

《一盤大棋?中國新命運》, 【英】羅思義(John Ross)著,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2016年4月

嘉賓介紹

羅思義(John Ross),前英國倫敦市經濟與商業政策署署長,先後擔任英國議會成員和英國工黨國家執行委員經濟顧問,世界百強企業顧問。2013年加入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成為其首位外籍全職高級研究員。

本文獲出版社授權首發,騰訊思享會獨家稿件,未經授權,其它媒體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羅思義:我為什麼對中國經濟如此痴迷?
    當然,作為外國人,習近平的講話也激起了我極大的興趣:  「在五千多年的文明發展歷程中,中華民族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我們的責任就是繼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使中華民族更加堅強有力地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 美國自由派與保守派會正式決裂嗎
    【關鍵詞】川普  美國黨派  分裂    【中圖分類號】D73    【文獻標識碼】A2017年1月27日,美國總統川普籤署第13769號行政命令,官方名稱為《阻止外國恐怖分子進入美國的國家保護計劃》。對川普第13769號行政命令,大多數民主黨議員表示反對,但大部分共和黨議員保持沉默。
  • 羅思義評亞投行:為什麼美國的「零和遊戲」輸了?
    作為一個局外人,他從習近平的講話中發現,中國所崇尚的「雙贏」理念,在經濟以及解決文明的衝突等層面,與美國保守主義所崇尚的零和遊戲理念,有很大不同;從他的祖國英國率一眾西方發達國家群體倒戈加入亞投行一事來看,羅思義認為,中國提出的雙贏外交策略,以及對文明包容性的各種表述,對世界其他國家已經越來越有吸引力。原稿為英文,觀察者網楊晗軼譯。】
  • 保守派借美國施壓禁中國人入境,首爾市長反對,韓部長回應亮了
    「從31號病例開始(大邱超級感染者),韓國沒有一起病例是從中國流入的,所以比起限制中國人,目前還是應該聚焦於防控國內疫情。」2月26日,就在韓國保守派再次借疫情施壓,要求文在寅政府禁止中國人入境,並拉出美國站臺質問政府為何不跟時,韓國保健福祉部部長樸能厚拋出了這麼一句話。
  • 羅思義、普拉沙德:日韓澳為何敢不顧美國,籤了RCEP?
    被RCEP拋下的美國 首先要強調的是,在沒有美國參與的情況下,RCEP的籤署是對美國試圖在世界經濟舞臺上孤立中國的一個強有力的反駁——這反過來又證明:美國一呼百應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美國媒體和國際上的親美媒體都公開承認,這是美國的一個重大挫折。
  • 白左的怒與火:美國學術圈是否依舊容得下保守派?
    諷刺地是,過去標榜擁抱多元、進步價值、學術自由的校園其實保守派學者的空間正在逐漸壓縮,Allister Heath在文章中引用2007年美國學者格羅斯(Neil Gross)與西蒙斯(Solon Simmons)完成The Social and Political Views of American Professors的統計,並得出在美國的教授只有9.2%自認是保守派
  • 美國疫情失控,最新研究表明保守派媒體錯誤信息加劇疫情傳播
    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的新冠疫情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北京時間6月28日17時,美國確診病例為2,510,323例,這個數字令人震驚。美國新冠疫情為何如此失控?專家們對此問題進行了大量的研究,發現社交媒體的錯誤信息可能導致疫情加重。
  • 美國要求在英美貿易協定中加條款 被指阻止中英關係發展
    來源:觀察者網原標題:美國要求在英美貿易協定中加條款,被指阻止中英關係發展【文/觀察者網 陳思佳】當地時間5月12日,《衛報》以「美國在雙邊貿易談判中傳達的信息:選我們,還是選中國」為題,披露了美國在雙邊貿易談判中向英國政府施壓的內幕
  • 保守派巴雷特就任美國大法官
    據新華社電  美國國會參議院26日晚投票通過總統川普提名的埃米·科尼·巴雷特出任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川普隨後在白宮為巴雷特舉行宣誓就職儀式。    參議院當日的表決結果為52票贊成、48票反對,一名共和黨參議員和所有民主黨參議員投下反對票。
  • 歐洲保守派宣言:燈塔主義抑或中國鏡像?|下·中國視角
    正如當初美國政治學家馬克·裡拉注意到中國學者對政治哲人的怪異口味一樣,在某種意義上,這種中國速度仍然是「怪異口味」的延續。面對一份急就章之作,況且並非嚴格的學術文字,原本不必對中譯本過分苛求,但不得不說,譯本透出的草率和輕浮之處,也在相當程度上延續、甚至放大了這份保守主義文本的弊端。
  • 99歲的楊振寧,為何要阻止中國建造高能對撞機?
    但是歷史的車輪已經到了2019年,早已是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彼時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已達99.0865萬億,接近百萬億大關僅一步之遙,可以說財力狀況有了很大的改善,國內其它各項「超級工程」建設一個個捷報頻傳,應該完全有錢來建造這這種超級對撞機了,卻為何這位二戰後全世界最偉大的科學家、被譽為當代物理界「泰山北鬥」的楊振寧還是意志堅定的予以反對呢?
  • 美國要求在英美貿易協定中加條款,被指阻止中英關係發展
    【文/觀察者網 陳思佳】當地時間5月12日,《衛報》以「美國在雙邊貿易談判中傳達的信息:選我們,還是選中國」為題,披露了美國在雙邊貿易談判中向英國政府施壓的內幕。 5月5日,英國和美國通過視頻會議就貿易協定展開了談判。報導稱,美國尋求在該貿易協定中加入一項條款:如果英國與一個未經美國批准的國家達成了貿易協定,美國將有權退出部分貿易協定。
  • 川普提名巴雷特為大法官,保守派再添一員
    巴雷特是川普就任總統以來提名的第三名保守派大法官。美國內戰結束後,最高法院一直由1名首席大法官和8名大法官組成。目前8位大法官中,有5名保守派,3名自由派。距離11月3日的美國總統大選還剩一個多月,一旦巴雷特提名得到確認,保守派法官將在可預見的未來裡享有6比3的絕對優勢,這將對美國的醫保、持槍、墮胎等各方面政策產生長久的影響。
  • 美國網購要全面徵稅了,最受傷的是亞馬遜?-虎嗅網
    美國最高法院周四以5比4的票數判決,各州有權對網際網路電商公司的跨州銷售徵稅。或許對國內讀者來說,這則新聞有些難以理解。這主要是因為中美兩國之間的消費差別:中國的商品價格實際上是稅後價格,包括了增值稅等諸多稅項;而美國的商品價格是稅前價格,消費者在最後支付時需要額外繳納消費稅。
  • 羅思義:大選「押寶」川普?其實你不懂美國和「美式民主」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羅思義】 拜登在美國總統大選中獲勝令許多中國人深感驚訝。從媒體上看,似乎連大多數評論員都相信川普會贏。儘管拙文《拒絕新冷戰」,美國的第三種流派能否打破僵局?》提前預測到了拜登有可能獲勝。事實上,拜登在民意測驗中以壓倒性多數獲勝,以遠遠超過500萬的選票擊敗川普,而且拜登在選舉人票上以306對232碾壓川普。 美國大選結果澄清並解釋了美國內政動態分析中的許多問題。
  • 清朝保守派代表,質問為何將美國翻譯成「美」國,死前逼兒子殉國
    但是還有一部分非常頑固的保守派,他們堅定的認為,大清帝國的東西才是最好的,應該完全摒棄外國的任何東西,對於任何洋人的東西都深惡痛疾。清朝的保守派代表之中,有一個叫做徐桐的官員。徐桐是晚清大臣,履歷十分經常,從太常寺卿,一直到吏部尚書、最後到體仁閣大學士,可以說是一個名副其實的一朝宰相了。
  • 遭到自己人背叛,為何川普無法獲得保守派佔多數的最高法院支持?
    據《今日美國》專欄,美國最高法院直截了當的拒絕幫助川普改變2020年大選結果,在某些川普支持者眼中這是一場「背叛」,畢竟如今最高法院保守派和自由派的比例是6:3,且六名保守派大法官中還有三名是川普親自提拔。
  • 羅思義:與川普的經濟持久戰,中國最具有殺傷力的武器是什麼?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羅思義】 「至少有其他兩個組織對美國金融市場的影響力大於白宮——美聯儲和中國共產黨。川普不能直接控制它們中的任意一個。」這段話概括了美國總統川普所面臨的經濟和政治問題。如下文所示,它還概述了中美各自在貿易戰中的相對優勢,點明了美國政府攻擊中國的策略,斷言了唯一可以防止川普政府實現其阻撓中國發展目標的政策。 約翰·奧瑟斯對美國金融市場和政策的分析,有力地印證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最近在于都縣的重要講話——中國必須自力更生,應對美國政府阻止中國實現繁榮和民族復興的企圖。
  • 美國富人為何在2020年大選中追求新的公民身份?
    遠非如此,當你考慮到冠狀病毒大流行、經濟和股市動蕩,以及在美國等許多國家的政治和社會動蕩時。所有這些,以及2020年總統大選及其許多潛在的後果,甚至是暴力事件,都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迫在眉睫。眾多美國富人在2020年大選中追求新的公民身份。
  • 《世紀》專稿|1980年代臺灣「保守派」與「開明派」之爭
    【編者按】吳建國先生1950年生於臺灣高雄,1972年畢業於臺灣大學數學系,1978年獲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材料科學博士學位。1980年返回臺灣工作,歷任臺灣中山大學電機工程系主任、材料科學研究所所長、高雄應用科技大學校長、中國國民黨第十三屆中央委員、蘇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名譽院長、臺灣文化人上海聯誼會會長等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