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來圍觀!北京市中小學校健康食堂標準更新!
北京市衛生健康委日前公布了最新版《北京市中小學校健康食堂標準》,要求學校食堂一周內的食譜不應重複,向師生家長公示學生餐製作過程及原料進貨等信息。到底有啥乾貨,一起來看看↓↓↓
公示製作過程及原料信息。
新標準規定,學校應每周在顯著位置提前公布學生餐帶量食譜和營養素供給量;要加強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的宣傳教育,培養學生健康的飲食習慣,加強學生營養不良與超重、肥胖的監測評估和幹預。學校食堂應設置身高、體重測量工具,擺放能體現中國學齡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篩查體重指數分類標準及營養不良標準等宣傳材料。
對營養搭配有什麼要求?
一周內食譜不重複。
新標準對學校食堂的營養、配餐與烹調加工均提出了明確要求。例如:食物選擇、搭配應結合學生生長發育特點及不同年齡段在校學生營養健康需求,科學制定供餐食譜,以日為單位,一周內的食譜不應重複,做到搭配合理、營養均衡。
嚴控高脂、高鹽、高糖食品。
學校食堂提供的菜餚、主食應品種豐富,供餐滿足粗細、葷素搭配,採用合理烹調方式。適當滿足消瘦、肥胖學生差異性供餐。只提供午餐的學校食堂,可按照健康餐盤3:2:1的谷薯雜糧、蔬果和禽魚肉蛋豆製品的比例進行配餐,對於肥胖學生應適當增加新鮮蔬果的攝入量。同時,鼓勵學校食堂研發製作低脂、低鹽、低糖的餐食。
標準中還特別強調,寄宿制學校商品部應嚴格控制和管理漢堡包、方便麵等高脂、高鹽、高糖食品,不得出售碳酸飲料等不利於健康的含糖飲料。
應配備營養專業人員。
新標準規定,學校食堂應配備至少1名專(兼)職營養專業人員,開展科學配餐,推廣合理膳食理念,對膳食營養均衡等進行諮詢指導。
學校應組織食堂管理、營養專業人員和從業人員進行食品安全和營養、平衡膳食相關的知識和技能培訓,每學年累計達到4小時以上。同時,學校每學年應組織食堂管理和從業人員開展食品安全和營養知識技能考核,合格者方可上崗。
學校要通過主題班會、課外實踐等形式將食品安全與食育營養教育納入健康教育教學內容,每學年不少於2課時,其中應有平衡膳食、零食選擇和健康飲食習慣等的內容。
內容來源 | 首都之窗、新京報、北京日報、北京教育播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