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訂閱用戶可加入科技英語學習社區,每周科技英語直播講堂,詳情查看「閱讀原文」
2016 年 9 月,一位年輕的女性在美國貝勒大學達拉斯醫學中心(Baylor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 at Dallas)接受了子宮移植手術,就在上個月,這名女性成功的誕下一名健康的嬰兒,作為美國首例先天子宮因素絕對不孕症患者成功生產的案例,這標誌著子宮移植臨床經驗的成熟,也為無數無法生育的女性帶來新生命的希望。
這不僅是器官移植手術成功的裡程碑,也為無數無法生育的女性奏響了生命的新篇章。成為母親,本應是每一位女性可以選擇的權利和榮耀,但很多人因為先天子宮功能缺陷,或是因為癌症、疾病而不得不摘除子宮,殘忍的剝奪了她們給予新生命的可能,據估計,在美國約有 5 萬名女性正在經歷這種痛苦。
圖 | 新生兒和母親的第一次見面(接生醫生 Robert T. Gunby Jr 抱著嬰兒)
去年,美國貝勒大學開展了該項臨床試驗,在完成子宮移植手術後,該團隊領導者 Giuliano Testa 在接受採訪時說道,除非移植的子宮可以孕育健康的嬰兒,否則都不能稱作是該項手術的成功。
儘管曾經經歷過大大小小的各種器官移植手術,但這一次子宮移植手術後,患者孕期的等待讓 Testa 感到激動又折磨。
「為了這一刻,我們準備了太久太久了」,參與這項臨床試驗的婦產科醫生,同時也是子宮移植手術的外科醫生 Liza Johannesson 說到,「當孩子誕生的那一刻,現場所有人眼噙熱淚。」
美國首例成功的子宮移植手術
目前,該項子宮移植臨床試驗仍在貝勒大學達拉斯醫療中心開展,已經有 8 位女性接受了子宮移植手術,初期預計將共有 10 名受試者參與,已經完成的受試者中另有 1 名已經懷孕(子宮來源於活體),2 名正在準備受孕(其中一個子宮來源於死亡供體),其他 4 名患者手術失敗已摘除移植的子宮,而今天我們談到的這位幸運的新晉母親就是其中的第四位受試者。
參與這項臨床試驗的女性多有因子宮因素的絕對不孕(absolute uterine factor infertility , AUI),大多數患有苗勒管發育不全(Mayer-Rokitansky-Küster-Hauser syndrome, MRKH)。苗勒管發育不全是一類由苗勒管發育過程中變異而出現的先天性畸形,它導致子宮喪失、陰道上部發育不全,這意味著患病的女性將喪失親自孕育生命的機會,只能通過收養或代孕成為一名養育孩子的母親。
但不曾經歷,你絕對不會知道成為一名母親、親自孕育生命,對於一些女性來說是一種多麼熱切的渴望。
整個移植手術持續了一天,分為兩部分。首先移植團隊從供體上摘取子宮,手術時間大約持續了 5 個小時,隨後團隊將鮮活的子宮移植到受體上,手術同樣花費了大約 5 個小時,這一例器官移植是活體捐贈,來自於達拉斯地區一名 36 歲的護士。
圖 | 此次子宮移植臨床試驗的領導者 Giuliano Testa
與其他的器官移植不同,Testa 並沒有讓這位接受子宮移植的女性有一個稍長時間的恢復期(一般為一年),而是選擇在幾個月後就開始受孕,他認為這名女性足夠年輕且健康,過長時間的等待只能增加受試者更多無謂的免疫排斥反應。
但同樣由於較短的恢復期,足月(40 周)生產的嬰兒很可能對子宮造成巨大的壓力,進而給產婦和嬰兒帶來危險,因此醫療團隊選擇在一個較早的時間(一般在 32-36 周)採取剖腹產迎接新生命的到來。
剖腹產的這一天,團隊中幾乎每一個人都到達了現場,嬰兒用洪亮的啼哭聲完成了他和這個世界的第一次對話,現場項目的每個參與者都激動到難以自持。「我做過無數場器官移植手術,而這一次真的不一樣」,Testa 說到,「我完全低估了子宮移植手術對一名女性的意義,這讓我感受到了語言無法形容的東西。」
陌生人的禮物
這名嬰兒的誕生,不僅有專業醫療團隊的保駕護航,更是因為另一位偉大女性的無私奉獻,而她就是子宮的捐獻者 Taylor Siler,一名 36 歲的專業護士,兩名男孩的母親。
相比接受子宮的女性患者(因涉及隱私,無法獲取患者信息),Siler 承擔了更多的風險—手術更為複雜,取出的組織更多。曾經她也在選擇是否成為一名母親上遊移不定,而當孩子靠近她臂彎的那一刻,她知道,她的「生命不一樣了」。
圖 | 父親輕撫新生兒
有了兩個孩子,Siler 和她的丈夫感到生活的圓滿,但她想幫助其他女性實現「母親夢」,「如果我可以幫助其他人完成做母親的選擇,那真的是太棒了」。當她從醫院獲知移植了她子宮的女性成功的誕下嬰兒時,她激動的流下淚來。
而這樣無私的捐獻者並不只有 Siler 一位,貝勒大學醫學中心稱,已經有 70 名女性表達了希望捐贈子宮的意願。在目前的臨床試驗中,供體接受者年齡集中在 20-35 歲,供體集中在 30-60 歲。
事實上,世界上首例子宮移植手術早在 2012 年 9 月就已在瑞典哥德堡的薩爾格倫斯卡大學醫院(Sahlgrenska University Hospita)成功完成,從 2014 年起共有 8 名嬰兒誕生,而美國貝勒大學的這次臨床試驗,算得上是對前人試驗的一個「複製」。
圖 | 瑞典的子宮移植團隊
然而,同時參與了這兩項臨床試驗的外科醫生 Liza Johannesso 卻認為這不單單是一種重複,甚至說這一次的更為重要,因為後者證明子宮移植手術的成功不僅限制在瑞士,更可能在這個世界上的任何地方完成,這意味著子宮移植手術技術的成熟和完善。
2016 年 2 月,美國克利夫蘭診所(Cleveland Clinic)同樣開展了子宮移植臨床試驗,但移植兩周後由於感染造成危及生命的出血,最終不得不將移植的器官摘除,最終試驗以失敗告終。
瑞典手術團隊人員接受採訪
但移植手術的完成並不意味著可以成功受孕,由於接受者的卵巢和子宮並不是連通的(受試者卵巢功能正常),受試者仍舊需要接受體外受精胚胎移植。
同時,由於異體移植帶來持續的免疫排斥反應,子宮移植只是暫時的,在成功孕育 1-2 個孩子後,子宮會被再次移除。
不僅如此,昂貴的手術費用更是讓人難以承擔,據 Testa 估計整個手術大約需要 50 萬美元,目前初期的 10 例臨床試驗將是免費的,而他也將積極爭取社會捐助,使更多人有機會完成子宮移植。
圖 | 父與子
既然子宮移植如此困難重重,為什麼不選擇代孕或收養呢?很多人難免抱有這種疑問,但不經歷沒人會懂得,不孕可能對一個人的身心健康產生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子宮移植孕育生命不僅僅是對代孕和收養的取代,更是將做母親的權利和選擇交還到女性手中。
如果說腎臟移植、心臟移植是幫助患者延續生活品質,那么子宮移植完成的是生命的延續,更是希望的傳遞。一個小生命的誕生,凝聚了科學的力量,更是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與希冀。
感謝兩位偉大的母親,一位無私,一位無畏。
-End-
校審:黃珊
參考
http://time.com/5044565/exclusive-first-u-s-baby-born-after-a-uterus-transplant/
https://www.nytimes.com/2017/12/02/health/uterus-transplant-bab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