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牛本科生」年發論文十餘篇:小人物的大能量

2020-12-27 IAASET

武漢科技大學大三本科生周彪收到了「2020安全科學與技術國際會議」組委會的邀請函,邀請他於23日-27日赴北京參會。大三本科生被正式邀請參加國際研討會的「新聞」在該校傳開後,周彪和他所在的團隊一年內在核心期刊共發表論文十餘篇的消息也不脛而走,他在同學中也有了「最牛本科生」的綽號。

3人團隊年發論文11篇

周彪是武科大資源與環境學院安全工程專業21級本科生,此次他的論文《數值模擬在在建高層建築火災中的應用》被「2020安全科學與技術國際會議」論文集正式收錄。據他的指導老師吳建星副教授介紹,這篇論文填補了國內關於在建高層建築火災研究領域的空白;也是該院20年唯一一篇被此次國際研討會收錄的論文。

據了解,從17年9月底開始,周彪和同年級同專業學生張騰、徐幼平一起組成科研小組,開始跟隨導師吳建星副教授從事科研。至今,他們已在《中國安全科學學報》、《河南理工大學學報》等國家核心期刊獨立署名發表論文11篇,其中有兩篇被國際三大索引之一的EI預收錄,無獨有偶,早在2018年的4月的醫學教育領域中,作者羅動天的《探討音樂治療和心理治療在國際上的發展》的論文也被收錄在了醫學教育期刊上,充分體現了論文體系中的「小人物·大能量」的論文發刊體系。

科研「牛人」功課「跛足」

由於投入了太多的時間在科研中,周彪的學業因此受到了影響:這學期他的成績略有下滑,有一門專業基礎課還差點「掛科」。得知此事後,部分老師認為,學生在本科階段不宜從事大量科研項目,仍應以理論學習為主,打好基礎才具備更高層次的發展潛力。

但周彪認為自己的選擇是值得的。他說:「參與科研,極大提高了我的動手能力和實驗能力,更使我明確了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目前,他正在備考相關專業研究生。

他們的指導老師吳建星副教授認為,周彪三人雖然僅是大三本科生,但都很有頭腦,善於積極主動思考問題,查閱資料、做實驗都很認真。他表示,相信這三名學生肯定會在畢業前,投入更多的精力完成學業,畢竟,脫離了基礎知識是很難領會並掌握前沿科技的。因為他們在科研上所取得的卓越成績,該校資環學院特撥專款,為他們建立了「安全數值模擬計算實驗室」,在該院學生中引起轟動。

相關焦點

  • 信息科學技術學院本科生獲IEEE通信國際會議最佳論文獎
    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2011級本科生廖昀、博士研究生王天宇、副教授邊凱歸、「百人計劃」特聘研究員宋令陽和美國休斯頓大學電子與計算機工程系副教授韓竹合作完成的論文《全雙工認知無線電中的分布式動態頻譜接入協議》(Decentralized dynamic spectrum access in full-duplex cognitive
  • 鍾情寫作十餘年,他在研究生期間發表論文十餘篇
    他鍾情於閱讀、寫作,從初中開始,一堅持就是十餘年。讀研期間,他在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十餘篇,獲得研究生國家獎學金,被評為廣西壯族自治區優秀碩士畢業生。在疫情肆虐全球的 6 月,他收到了南京大學 2020 年博士招生擬錄取的消息,離他的讀博夢更進一步。
  • 發論文成保研成功關鍵 本科生找中介「團購」
    姚亮是某「211」高校的大三學生,最近剛剛收到論文樣刊。他花錢找中介發的一篇論文,已經在某學術期刊上發表了。這幾天他正在聯繫這家中介準備再發一篇。近來,像姚亮這樣花錢發論文的大學生並不鮮見。為支付中介費,大家各顯神通,有的人做兼職掙錢;有的人從夥食費中省錢;還有的人組團砍價……在研究生、博士生為發表論文處心積慮之後,一條隱形的地下學術產業鏈正悄然向本科大學生群體延伸。像團購一樣花錢發論文「找中介發論文在大學早已是一個公開的秘密,通過收錢給學生發論文,則成為期刊和中介重要的收入來源。」
  • 能用英語發科研論文的本科生為何不多
    11月7日,2017年清華本科生特等獎答辯會上,16位本科生分別亮出自己的成績單,其中,物理系胡耀文發表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科學引文索引》)論文7篇,材料學院袁之泉發表SCI論文2篇,交叉信息研究院本科生喬明達在國際會議上發表學術論文4篇,另有2篇在投論文,而化學工程系本科生鍾玲發表SCI論文1篇。
  • "最牛本科生"畢業後赴歐洲直攻博士
    「打開思維,一切皆有可能」本科生張郭智歐洲直攻博士  東方網2月24日消息:一名本科生,在國際頂級學術刊物發表5篇論文,畢業後進入歐洲頂尖學府直接讀博士。未滿23周歲的張郭智,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昨晚,記者通過QQ,與身在比利時魯汶的張郭智對話。
  • 科學網—南開本科生稱發論文遭歧視 無法署名第一作者
    她此前並不知道學術論文投稿流程,試著將一篇論文投給了一所大學的學報,如實填寫了個人簡介,通訊地址寫的是學生宿舍地址。不久之後,學報編輯通知她,論文可以採用,但由於她是本科生,不能在正刊發表,只能發在增刊上。編輯還說,她的學歷不夠,正刊只面向「碩士以上」的人群,如果她是碩士學歷,那篇論文就可以發在正刊上。 「他們不太認同本科生。」這位同學對記者說。
  • 本科生畢業也變難!各大高校從嚴檢查本科生論文
    (原標題:本科生畢業也變難!從嚴檢查本科生論文5月6日,西南交通大學峨眉校區教務處發布《關於做好2019屆本科畢業設計(論文)查重檢測工作的通知》顯示,本屆畢業設計(論文)查重檢測將增加大學生論文(含本屆)對比庫,凡發現同系、同校學生互相抄襲的,教務處將啟動調查程序,情況屬實的從嚴處理。
  • 本科生,要不要寫論文?
    如果畢業論文還沒弄完,心情估計要蕩到谷底。    不久前,有華南農業大學珠江學院畢業生因論文質量不達標,遭老師現場怒扔論文。今年的大學畢業生,正面臨史上最嚴的畢業論文要求,有學校將本科論文重複率降到了8%以下。
  • 在校本科生如何發表論文?
    在校本科生如何發論文,本身就是兩個問題,本科生如何產出自己的第一篇學術論文和本科生如何發表自己的第一篇論文。第一部分:本科生如何產出自己的第一篇學術論文1.· 英語水平不夠的同學,可以先看中文的期刊,但一定要逐漸過渡到英文期刊;兩種下載論文的常用方法:· 因為各大高校買了、等論文資料庫使用權,所以在校的學生可以通過學校校園網進入這些資料庫網站,免費下載獲得文獻。
  • 論文抄襲風日盛 本科生寫畢業論文還有必要嗎
    浙江在線05月29日訊畢業季來臨,各大高校都在陸續進行論文答辯。記者發現,有些大學生為「速成」的畢業論文能否通過而忐忑不安,竟花錢「自檢」,帶火了網絡「論文檢測」軟體的生意。在淘寶網、拍拍網等多家網站,畢業論文檢測生意近期火爆,一篇3萬字左右的畢業論文,檢測費用最高要500元。
  • 牛!電子科技大學本科生發表9篇"硬核"論文,獲國際關注!
    相信對於很多本科生來說,寫論文一定不是個輕鬆活,而要將本科生論文發表到國際主流的學術期刊上,那可謂&34;。不過在電子科技大學,這樣的事例卻屢見不鮮。本期推送,就跟隨小編一起看看今年以來成電本科生發表的那些&34;論文!
  • 比「史上最牛碩士論文抄襲」還要牛
    除了「致謝」不同 其他內容一字不差 比「史上最牛碩士論文抄襲」還要牛 本報記者 周凱 中青在線-中國青年報    2009-06-01    [列印] [關閉]     本報5月25日報導了《「史上最牛碩士論文抄襲」調查》後,引起廣泛關注。
  • 世上最牛的5篇博士論文
    ▋第三牛博士論文最牛投稿論文就是讓編輯滿世界都找不到一個能看懂這篇論文的匿名審稿人,最後只能發表,根本不需要修改的。SIMS 寫完這篇論文後沒投經濟學雜誌,因為他顯然知道沒人看的懂。於是投給了最牛 B 的數理統計雜誌,結果編輯死活找不到審稿人,最後好不容易湊合拉來一個,審稿報告是這麼寫的:「我真的不明白這篇論文在說什麼,但是我檢驗了其中的幾個定理,好像是對的。所以我猜應該發表。」
  • 本科生發表核心論文的可行性分析
    本文通過文本分析、問卷調查和訪談的方式對於全國各大院校的本科生進行調研發現,本科生發表論文是可行的。本科生發表論文主要取決於:學生自身的努力、正確輔導和一定的運氣。關鍵詞:本科生 論文發表  保研  畢業一、引言對於本科階段,有一個公認的說法——績點(GPA)是王道!
  • 華農本科生厲害了:獨立發表SCI論文!
    從腦子裡冒出「新種」兩個字,到自己命名新種的SCI論文發表在國際動物分類學雜誌上,大半年的時間裡,趙明智的論文經過了三次大改和多次修正。「我只是運氣太好了。」趙明智說,與過去七年對昆蟲投入的熱愛相比,這幾個月裡他付出的並不算多。但在這篇SCI論文背後,除了運氣,更多的,其實還是努力。
  • 世上最牛博士論文是這樣的!
    實例:Christopher Sims(克里斯多福·西姆斯,普林斯頓大學教授,201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之一)SIMS1971年發表在《數理統計年鑑》上的論文《無窮維參數空間中的分布滯後估計》。SIMS寫完這篇論文後沒投經濟學雜誌,因為他顯然知道沒人看的懂。
  • 網友:牛吹大了
    哪怕是有一絲一毫的瑕疵,也逃不過網友們的火眼金睛,甚至會成為轟動輿論的大新聞。在剛剛舉行的清華大學本科生特等獎學金答辯會上,關於特獎候選人張同學的介紹詞,就引起了這樣的轟動效應。但是,聽完了張同學的這段介紹詞,我們真還能感覺出他的厲害所在——32篇論文!全A的成績!最難得的是每周閱讀3000頁的英語文獻!乍一聽來,貌似真的牛到了極致。不過,在當今網際網路+時代,在諾大的清華園,思維嚴謹、較真碰硬的牛人比比皆是。
  • 牛!中山大學3名本科生,在國際天體物理雜誌發表論文!
    論文第一作者為張震宇同學,通訊作者為物理與天文學院李霄棟副教授。論文中,三位學生學習了李霄棟副教授等人於2014年提出的tomographic Alcock-Paczynski方法(以下簡稱「切片AP方法」),用來限制暗能量參數。「切片AP方法」是一種分析巡天數據的方法。
  • 浙農林大6名本科生畢業論文不用寫,以高層次論文替代
    這6名學生之所以能夠用發表過的論文代替畢業論文,要歸功於該校出臺的一項政策——《浙江農林大學本科生發表論文、參加創新創業實踐活動替代畢業設計(論文)實施辦法(修訂)》。該《辦法》規定,掌握了本專業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在核心及以上刊物以第一作者發表與專業相關的論文或設計作品的在校大三或者大四的本科生,可以向所在學院申請發表論文替代畢業論文(設計);經學院本科生畢業論文答辯委員會組織答辯與審核,發表的論文已達到該專業畢業論文(設計)要求的,那麼就可以用發表的論文替代自己的畢業論文。
  • 該不該取消本科生畢業論文? 幾十年傳統突起爭議
    為何高校沿用了幾十年的做法會在今天引發爭議?目前本科生畢業論文究竟是怎樣一種狀態?高校該不該取消本科生論文呢?記者昨天(30日)就此作了採訪。  爭議緣起高教大眾化  多少年來,大學生都必須完成論文後才能畢業,取得學位。可到了今天,突然有學生對此提出異議。幾所高校招生與就業部門人士分析認為有兩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