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H康養家專訪上海交通大學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博士生導師,上海交通大學人工智慧研究院老年健康信息技術研究所副所長鄭世寶教授。
鄭教授在解讀12個智慧養老應用場景外特別提出應需加強康復護理和健康管理類場景,同時對智慧養老企業的發展提出了幾點建議。
4年後鄭教授65歲要退休了,他期望那時候的智慧養老發展已經走向成熟,養老服務成體系化、市場化、專業化。
期望上海的「時間銀行」能夠開啟,在退休後可以做養老服務志願者,不管從專業上還是為老服務方面繼續「輸出時間」。
智慧養老的定義
ITH康養家:您是如何定義或看待智慧養老的?
鄭世寶:智慧養老就是利用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和5G等先進科技手段,助力養老服務,包括智慧生活照料、智慧康養服務、智慧安全防護、智慧社交文娛活動等。
智慧養老,就是用科技能力來彌補老人能力的不足,如下公式所示:
解釋一下:PC人的生活能力,隨著年齡的增長和身體機能的退化而下降,但是PI每個人對幸福生活的質量要求即願望,是不變的;那麼,怎麼辦?就由生活(也叫生命)質量保證技術QoLT來彌補。這個QoLT生命質量保證技術,就是智慧養老技術。
正如上海民政局聯合市經信委最近發布的12個智慧養老應用場景一樣。
解讀12+X智慧養老應用場景
ITH康養家:您如何解讀這12個智慧養老應用場景?
鄭世寶:我將這12個場景的需求做了具體的分解,希望能幫助智慧養老企業深入了解。
12個智慧養老應用場景,包括安全防護類(6個)、照護服務類(2個)、健康服務類(2個)、情感關愛類(2個)四大類別。
場景1: 老年人防跌倒場景;
跌倒器(手環)/視頻監控;
場景2: 老年人緊急救援場景;
緊急呼救和快速響應;
場景3: 面向認知障礙老人的防走失場景;
認路器/電子導盲犬;
場景4: 老年慢性病用藥場景;
快遞服務(湯藥)/智能藥盒;
場景5: 老年人臥床護理場景;
防墜床保護/智能起臥等;
場景6:家庭照護床位遠程支持場景;
遠程遙控護理床;
場景7: 機構出入管控場景;
人員、車輛出入智能身份識別/測溫管理;
場景8:機構智能查房場景;
查房機器人;
場景9: 機構無接觸式智能消毒場景;
消毒機器人;
場景10: 老年人智能語音交流互動場景;
說話機器人/讀報機器人/情感交流機器人;
場景11: 老年人智能相伴場景;
陪護機器人;
場景12: 機構智能視頻監控場景;
無死角無感智能視頻監控系統。
此外,我認為在現有的四大類12個場景中還需要加強康復護理和健康管理類等。
場景13:康復場景;外骨骼助行機器人/智能輪椅;
場景14:護理場景;智能經絡推拿機器人;
場景15:健康管理;智能三高測量(血壓、心電、血氧或血糖);
場景16:智慧尋物場景;智慧尋物器(如眼鏡)/智能電視遙控器(語音/觸摸)。
ITH康養家:2010年,上海交通大學人工智慧研究院老年健康信息技術研究所成立,之後您擔任副所長,見證了近十年「人工智慧、數字信息化與養老的結合」,能給我們描述下您的感受麼?您的學生是否有從事智慧康養行業?
鄭世寶:早在2010年,我們就意識到老齡化對健康信息技術的需求,成立了產、學、研合作的老年健康信息技術研究所。致力於智能生活輔助照料技術、穿戴式健康管理技術、智能視頻監控技術及老年電視等技術的研究。
遺憾的是,到目前,我們的研究還停留在技術層面,儘管一些研究團隊與企業合作,做了一些產業化的工作,但大部分都是以科技項目為主。
但是,令人欣喜的是,我的學生還是有一些進入這個行業,一直在持續不斷地進行著努力,堅持著。
比如海陽集團的徐(超)董,愛照護/偉賽科技的王(偉)總,藍信康/科翎的張(紅廣)總,中橋養老學院的張(捷)院長,都是電院的畢業生。新聯緯訊的林(衛慈)董,也是老交大的。
現在,我的同事劉佩林教授創立的企業(美衡和數跡)從事智慧養老產品研發。他們在養老服務、智慧養老產品開發等方面,都做出了顯著的貢獻。
四點建議
ITH康養家:對現在的智慧養老企業您有哪些建議?
鄭世寶:我個人認為 首先,智慧養老產品越「傻瓜」越好。開發者要多與老人溝通、交流,真正了解老年人的生活習慣和老人的狀態,不能用年輕人的操作習慣去想老年人的操作習慣。聲控是比較好的形式,急需解決語言識別精準度的問題,如何識別老年人方言、咬字不清的問題。
二、對於智慧養老企業,需要注重培訓和設立售後部門。作坊式產品賣出去就不管了,企業是走不遠的。智慧養老企業需要不斷的給「院長們」培訓。例如醫療器械公司,每個月都會請專家為醫院人員提供培訓和操作上的指導,收集使用人員的反饋意見。
好的產品,走的長遠的品牌,都有非常強大的培訓團隊和售後團隊,智慧養老企業要學習其他行業的優點,在培訓的過程灌輸智慧養老的理念、產品的價值、品牌的概念。
三、智慧養老企業要強化品牌意識。企業的發展除了拼產品、拼技術、拼創新,最重要的是拼品牌。
強化品牌意識,提升核心競爭力。希望智慧養老行業早日出現「格力」「美的」這樣的知名品牌,可以做到至少覆蓋一座城市,讓大家都信任這個品牌。
四、精準定位。中國目前是未富先老。大部分外國人覺得中國人有錢,這是「假象」。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中位數是26523元,其中,最高的20%人群與最低的20%人群差距近十倍。我國養老市場沒辦法一刀切來「平均」或者「普及」。
智慧養老企業必須要有定位,產品服務哪類人群,要清楚認識到一個產品無法服務所有老人。
預告專訪下篇:
鄭世寶教授:看好「康養服務公司+智慧養老技術+物業服務」合作模式 。
原標題:交通大學鄭世寶教授:解讀12+X智慧養老應用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