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智慧廣博遠空,總能給人的心靈以醍醐灌頂的警醒。為了更好的認識佛學、佛家智慧,今天哲學詩畫為你整理了慧律法師的7個智慧要點,一起來勤學精進!
佛家一句話,勝讀十年書!何況慧律法師給了7句!
1,以平常心待萬千事
慧律法師說,人有七情六慾,不能太高興,也不能太悲傷,感情是會相互轉化的,所謂樂極生悲、破涕為笑正是此理。修持佛法,就是要克服掉各種不良情緒的幹擾,使心靈趨于澄澈、平和和寧靜,最終達到「真如」之境界。
2,塑造人格,掌握部分命運
慧律法師認為人的命運部分由上天掌控,另外一部分由自我掌握。如果你能把自己變為善良之人、自強之人、厚德之人、能改之人、謙卑之人、包容之人、艱貞之人、懂得變通和進退之人,那你就能掌握自我的部分命運,實現事功的完滿開啟。
3,群處守住嘴,獨處守住心
慧律法師說,與人相處,要做到兩點:群處守住嘴,獨處守住心。第一點要求我們,不要在人多場合誇誇其談,信口開河,弄得看似什麼都懂的樣子。其實,這樣的行為在大智者眼裡,是一種無知。第二點要求我們,要學會在獨處時觀照自我的內心,告訴自己,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要經常和自己進行精神對話。
4,靈魂深處是安靜
靈魂深處的東西,總是安靜的,像池塘裡的蓮花,在遠離塵世的靜寂之處獨自開放,任世事輪轉,依舊守著一份恬淡、純粹和安靜。多年後,你會忽然發現,這份安靜和恬淡已經融入了你的骨髓,構成了你獨特的氣質,永不消逝。
5,包容之心,取百家之所長
慧律法師認為儒家也有不少好的東西,比如其提倡的「仁義禮智信」,這些都是做人的根本,不能偏離或違背。仁就是處事待人,心存厚道、善意;義就是不起邪心、盜心,保持公平公正;禮就是潔身自愛,克己有禮,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是否合乎道德;智就是明白事理,不衝動,不感情用事,做到冷靜、正確的對待;信就是誠信,不妄語,不輕諾,絕不食言。
當你做到了這5點,別人自會打心眼裡喜歡你,對你生出崇敬之意。
6,心無物,天地寬
有句話說的好,路寬不如心寬,命好不如人好。慧能大師更說過,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人生在世,既短暫又坎坷,既幸運又無奈,既堅強又脆弱,快樂與痛苦總是相伴相隨,因此,我們要學會把心放寬,不住雜念。這樣心氣暢通了,天地和眼界自然無比開闊。心情會平和,境界會提升。
7,相遇是緣分,珍惜美好
人海茫茫,插肩而過也好,偶然相逢也罷;終生廝守也好,協議分手也罷;這些都是一次難得的緣分,不應該鬧得死去活來,沒完沒了。對待緣分,要學會用珍惜之心,換美好記憶。聚散皆因緣,美好留心間。當緣分過去,不必執著,該放手時就放手。恰當的轉身好過不合時宜的百般黏纏。
生活為何會有無奈和苦惱?就是因為我們太過執著眼前,把生活弄得不是過於理想,就是過於惡毒,不肯按照生活的本來面目活著,我們總想擁有太多,結果把自己變得害怕失去,最終喪失掉那顆感知美好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