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科學的盡頭是神學,然而人類要多久才能走到科學盡頭呢?人類能一直像現在這樣保持高速發展嗎?而地球上的資源真的取之不盡嗎?足夠供給我們人類的長期使用嗎?
關於多維空間,至今都沒有確切的研究表明是否真實存在。但德國有一位數學家曾站出來表示稱,自己已經證實了四維空間的存在,其真相可能令人們無法適應,因為進入四維空間後,全部的事物將會同步。四維空間作為數學及物理學的內容,多運用於量子及宇宙學。
也許大家會發現一個現象,就是不乏一些科學家,科學研究深入到一定程度後,居然開始對哲學及神學產生了興趣。當然他們的這種冥想,也可以說是對未知科學的一種猜想。
首先,作為三維空間的我們,要了解什麼是四維空間。
四維空間不同於三維空間,四維空間指的是標準歐幾裡德(古希臘數學家,著作為《幾何原本》)空間;四維時空指的是閔可夫斯基(出生於俄國的猶太數學家,曾為愛因斯坦的老師,為廣義相對論的建立提供了框架)空間概念的一種誤解。在物理學中描述物質變化時所需的參數,這個參數就叫做維。幾個參數就是幾個維。比如描述"門"的位置就只需要角度,所以是一維的而不是二維。比如點、線、面、時間、溫度,構成五維空間也能說的通。
當然也可以定義點線面的拓撲空間為第四維、第五維、第六維以至第N維。這在數學公式推理推導中很容易實現,但在現實中很難對應和想像。
通過一維、二維、三維空間的演變,人們提出了關於四維空間的一些猜想。儘管這些猜想現在並不能證明是正確的,但科學理論有很多是由猜想開始的,這些理論也是由猜想而一步步實踐的。現今科學理論一般是基於現象總結規律,而關於四維空間的現象沒有足夠準確清晰的認識,或者看到了這種現象卻並沒有想到是四維空間引起的。
因為我們對四維還一無所知,而從一無所知到無所不知,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簡單地說:零維是點,沒有長度、寬度及高度。一維是由無數的點組成的一條線,只有長度,沒有其中的寬度、高度。二維是由無數的線組成的面,有長度、寬度沒有高度。三維是由無數的面組成的體,有長度、寬度、高度。相當於我們畫一個坐標,會有X,Y,Z。
其實該問題已經困惑了幾個世紀,很早以前科學家們就對四維空間十分著迷了。早在19世紀的中期,德國數學家黎曼藉助狄利克雷原理闡述了黎曼映射定理 。成功發布一篇推論文章《論幾何基礎假說》。
作為一名疑病症患者。黎曼似乎也正是因為這個病,讓他證實了四維空間真正存在。
在黎曼《論幾何基礎的假說》的論文中黎曼多次提到了四維空間。
此篇論文一發布便引起了科學家的廣泛關注,再一次掀起軒然大波,讓人們逐漸跳脫出二維、三維空間的思想框架,從而給四維空間構建了基礎思路。
以至於現在很多的研究,也指向了四維,一些科幻小說,文藝作品,也開始出現四維這個概念。
相信總有一天,人類會踏出走向四維空間的第一步。四維空間的神秘面紗,也總有揭開的那一天。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過這樣的幻想,假如人可以進入四維空間的話,那麼進入 四維空間的人還能稱之為是一個完整的人嗎?如果不是稱為我們日常口中的人的話,那麼又該稱之為什麼?
還記得著名天文學家託勒密(「地心說」的集大成者)曾無奈地說過一句話:
他表示,人類生存在三維空間中,人體所有部位都受到三維秩序的嚴格限制,就連人體大腦也不例外。
身在三維空間的我們難以想像四維空間的構造及事物分布情況,四維空間對於我們來說可以說是一種幻想。在一切都還沒有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時候,我們對於四維空間更多的是好奇和想要把它一探究竟的勇氣。
有科學家認為,如果生存在三維空間的人類,突然進入到四維空間,那麼內部的各個機制都會發生前所未有的變化,很有可能由於無法適從最終崩潰,後果難以想像,主要是四維空間的所有都是同步的,如果超越承受能力,那麼人體的機制很快陷入一片混亂。不過有人認為四維空間可能存在於宇宙中。
當然,這一切跟人類現有的科技水平有限有關,都未經證實。
它究竟是怎樣的我們難以得知,我們只能無限地想像它的可能性,但《三體》中的說法令很多人認同。
作為亞洲首部獲得「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的《三體》,劉慈欣曾在裡面構思過一個涉及四維空間的劇情,說,這時候進入者在四維空間裡發現三維空間的一切事物變換都在他們眼裡,猶如"天眼"一般,能看到千萬事。又像是擁有了透視眼,看見一個物體不再是看到它的表面,就連他的內部構造都一清二楚。
其實三維空間和四維空間最大區別,可能就是時間跟空間的問題。劉慈欣的三體中就有提到人們為了逃離三體的追殺,意外闖入神秘的四維空間。
劉慈欣所寫的《三體》算得上是中國科幻界的裡程碑之作,曾有人這樣評價作者大大:「劉慈欣憑藉一己之力將中國科幻提高到了世界級水平」,「劉慈欣對於中國科幻,就如同姚明對於中國籃球」。
因為它不僅僅是一本精彩的科學幻想小說,同時也具備著很高的現實意義和參考價值。
要說它的現實意義,是因為劉慈欣的作品曾入選過高考全國卷,《三體》也被教育部納入《中小學生閱讀指導目錄(2020年版)》。
可能你知道《三體》在國內的粉絲不僅有雷軍,馬雲,潘石屹,馬化騰等等網際網路大佬。
卻不知道它在國外也收穫了一眾大腕粉絲……
不僅有有著"第二蓋茨"美譽的,社交網站Facebook(臉書)的創始人兼執行長扎克伯格,前美國總統歐巴馬更是《三體》的忠實粉絲。
有一次,美國總統歐巴馬讀了《三體》和《三體Ⅱ》後,就成了劉慈欣的書迷。德國《明鏡》周刊就曾報導過:歐巴馬度假隨身攜帶的4本書,其中就有劉慈欣的《三體》。
近幾年憑藉在我國大火的日漫電影《你的名字》和《天氣之子》而人氣飆升的導演新海誠,更是《三體》的忠實粉絲,一年多前他不僅親自為即將在日本上市的《三體》撰寫推薦語,《三體Ⅱ》翻譯工作剛剛完成沒多久,疫情趨緩後才在日本剛剛上市,新海誠就迫不及待在社交網站上分享了自己最近在閱讀這本書的照片(圖片左邊書籍為三體日本版)。
有了那麼多名人大腕的加持,《三體》系列在國外一直都很火,絲毫不亞於國內閱讀圈。
幾年來,《三體》不僅被翻譯成幾十國語言,還在全世界狂銷2100萬冊。《三體》的版權已被美國流媒體巨頭、世界最大的收費視頻網站網飛(Netflix)買下來了!史詩奇幻電視劇《權利的遊戲》的編劇親自操刀改編,劉慈欣擔任劇本顧問。
這套科幻巨著(全三冊):《三體I地球往事》、《三體II黑暗森林》、《三體II死神永生》。隨著內容的進展,你會看到越來越浩瀚深邃的宇宙,人類命運的起伏,這帶給了我們整個思維層面的衝擊和思考,而且它對人性的揭露和解讀,值得每一位每一個生活在現實中的人們深思。何為人?何為宇宙?
本人曾是一名藝術生,理科基礎並不紮實,但也絲毫不影響我讀《三體》,反而被它一浪又一浪的震撼推到了宇宙中心,影響了我的世界觀。
不足兩張電影票的錢,卻能帶你領略想像的美,世界的大,宇宙的遼闊,何樂而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