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Dedee
本周,法蘭西奢侈品巨頭LVMH集團終於用每股135美元,約合162億美元的「天價彩禮」,將美帝珠寶品牌Tiffany & Co.娶到手。
相比2011年與2019年分兩次共104億美元,拿下全球第三大珠寶商寶格麗——162億美元這個價碼,無疑是LVMH集團有史以來的最貴交易,也是美帝歷史上的第二大公司併購案。
(美帝第一大併購案就發生在兩年前,美國電話電報公司用854億美元收購時代華納。如果加上時代華納當時的淨負債在內,該交易總價值大約為1087億美元。)
據《財富》雜誌報導,LVMH土豪帝國還未得到Tiffany之前,市值已經突破2200億美元。25號成交當天,LVMH集團股票應聲上漲2%!而阿諾特大老闆的身價更是分分鐘上漲超過21億美元!
根據福布斯實時富豪榜的數據:截止2019年11月28日晚,阿諾特目前身家約1060億美元,排名世界第三,歐洲第一。
他只比第二壕比爾·蓋茨少了10萬,第一壕貝索斯少了40億,遠超第四壕股神巴菲特近200億美元,是中國首富馬老師身價的2.5倍!
難怪不少媒體更大膽預測,搞不好阿諾特明年可期全球首富的頭銜。
162億美元到底是多少錢?咱們可以和車圈來個簡單對比:
不久之前,蔚來新任CFO奉瑋在入職前曾含蓄指出:「亦莊國投只需要再給2億美元,蔚來就能安穩過個好年。」
依舊是不久之前,中產婦女的白月光戴森,造車三年投資26億美元顆粒無收,一向撞穿南牆也不回頭的戴老闆終於破戒,揮淚斬斷造車夢。
還有我們無比熟悉的特斯拉,十年裡辛苦融資142億美元,馬斯克靠這些錢搞定公司絕大部分的開銷。
真的很想提醒許家印和姚振華們,幹嘛急著圈地造車,還不如集中火力買一兩個外國奢侈品牌玩玩。
不少業內人士紛紛表示,以他們對LVMH大當家伯納德·阿諾特的一貫了解,這價肯定開高了。
他可是一頭披著開司米的狼,奢侈品界的拿破崙!歷來只有他乘火打劫趁虛而入,從不讓對方佔到半分便宜。
阿諾特最擅長使用的伎倆就是扮豬吃虎,且基本上一頓起碼吃兩家,穩賺不賠。
1985年,年輕的阿諾特依靠家裡給的一大筆閒錢,用三寸不爛之舌說服法國政府,接管了一家名叫Boussac的破產紡織品公司。
家裡人N臉懵逼,總覺得自家傻兒子是不是被政府套路了,因為Boussac不僅僅有大量積壓已久的過季服裝,還積壓著近萬名員工的工資。
阿諾特並不在意。因為他眼裡只有隱藏在Boussac中的一件珍寶——Dior最核心的服裝與皮具部。
這家看起來一無是處的老紡織公司,正是當年給Dior投資了六千萬法郎的超級土豪Boussac家遺產。
他花了5年時間,一件一件地將多餘資產剝離出售。當初拍斷肋骨承諾政府保留大部分員工工作的協議,也被統統吃了回去——分批解僱了8000多名工人,只留下了和Dior相關的一切。
阿諾特家族鬆了一口氣。歐洲最賽高奢侈品帝國,就此打下了第一根樁。
1987年,阿諾特拿下Dior沒多久,就被LV前總裁亨利·裡佳米爾(亨利·威登的親女婿)拉進了剛誕生不久的LVMH集團股東群,成為了一名小股東。
他發現了裡佳米爾拉他進群的原因——前者和當時LVMH老大舍瓦利耶肥腸不對盤!兩人分別把持著Moet Hennessy和Louis Vuitton,就像兩個無法兼容的電腦軟體,把LVMH搞得四分五裂,慘不忍睹。
阿諾特從不勸架。他善於冷眼旁觀還時不時火上澆油,利用兩人日益升級的矛盾和日益衰退的理性,慢慢瓦解裡佳米爾和舍瓦利耶對LVMH的各類控制。
趁著兩人烏眼雞般互相掐,阿諾特在短時間內瘋狂增持LVMH的股票,先超過LV家族的24%股權,達到了29.4%。之後趁著公司股價驟降的當口,大量低價買進直到43%,悄沒聲息地坐上了LVMH第一大股東金交椅。
1989年,阿諾特拿下了集團的絕對控制權,並對LVMH進行徹底洗牌。
他讓舍瓦利耶拿著1500萬法郎的離職津貼跑路。後者黯然辭職跑去巴黎商學院做了個副院長,開始不問江湖事,孜孜不倦地培養時尚人才。
沒多久,「伯樂」亨利·裡佳米爾也離開了LVMH的董事會,將老丈人留下的巨大財富,拱手交給他親自引來的那匹狼。
幾十年來,阿諾特頻頻使出「扮豬吃虎」這招,每次都屢試不爽。
最近一次是2017年——用愛馬仕的股票,換Dior的股權。
其實,愛馬仕看似是少數幾個阿諾特沒收購成功的漏網之魚。但在2010年,他個人瘋狂買進愛馬仕股票,成為愛馬仕的第二大股東,並賺到找不著北!
直接導致前愛馬仕CEO Patrick Thomas下達最後通牒,稱阿諾特的收購行為超級不受歡迎,於愛馬仕而言就是「強暴」!是侮辱!
阿諾特不願意被稱為「強姦犯」,於是表面上嘻嘻哈哈著,與愛馬仕在面子上講了和。
你以為就此結束?並沒有!
2017年,為了幫助家族拿到Dior集團的剩餘股權,阿諾特毅然拋出部分愛馬仕股票,並請求小股東們放下手裡的Dior股權,他願意用現金和愛馬仕股票兌換。
他還貼心地計算出最佳配比——每股Dior的股票可兌換172歐元和0.192股愛馬仕股票,兩者相加約合260歐元。
這個價格比當時Dior的實際收盤價226.85歐元高出近15%,似乎真是站在對方的立場考慮問題,但小股東們還是出離憤怒了。
喵喵喵?!0.192股愛馬仕股票是什麼鬼?!
如此算下來,他們真正到手的只有股票和現金而已。可憤怒也沒啥卵用,他們早已間接淪落為愛馬仕的散戶,沒有任何股權。
阿諾特在時尚奢侈圈勵精圖治32年後,終於拿到了Dior全部——最賺錢的香水彩妝,最經典的服裝皮具,以及最絢爛的珠寶配飾,一個都沒跑。
目前看來,此次阿諾特再度開啟「買買買」的收購王道時,似乎並沒有在Tiffany上施展啥「扮豬吃虎」的伎倆,不少人都覺得他是不是喝高了。
其實吧,大家將Tiffany想得圖樣圖森破。
LVMH裡,阿諾特這樣「扮豬吃虎」的高手有且只有一個;而Tiffany裡,有一群善於「以小博大」的「賭徒」——以創始人查爾斯·劉易斯·蒂芙尼為首席代言人。
1838年,查爾斯·劉易斯·蒂芙尼和朋友J·B·楊在紐約百老匯大街開了一間名叫Tiffany & Young的雜貨鋪,專賣小飾品和文具啥的。
相比佛系的楊,查爾斯一開始就充滿宏圖大志——一定要將自家產品賣入上流人家乃至王室宮廷。為此,他想過很多絕招:
1940年代在自家書封殼表面印知更鳥蛋色。
1851年開始造銀飾品。並研究出了我們無比熟悉的925銀,即含銀量92.5%左右的純銀質品,也是如今銀飾品的國際標準含量。
(2年後,想繼續佛系過日子的楊決定離開。)
1886年,Tiffany珠寶元年,查爾斯不僅無師自通地學會了珠寶設計,還推出了迷死萬千準新娘的單粒鑽石戒指鑲嵌,正式為Tiffany打開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
以上這些,至今仍是Tiffany無法動搖的王牌。
除了「鼻祖」查爾斯,Tiffany裡繼續將「以小博大」這一光榮傳統繼續發揚光大的,還有寶石專家。
在小阿姨的印象裡,他們起碼捧紅了5種以上曾經是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小礦石。
比如蒙大拿藍寶石。
1880年,品牌首席寶石專家喬治·弗雷德裡克·坤斯,在美國蒙大拿州的一個礦場中發現一種藍色小寶石,並交給了當時設計總監波爾丁·法漢姆。後者如獲至寶,簡直就是為Tiffany而生的超高性價比原材料!
9年後,Tiffany的國產藍寶石首飾登上巴黎世博會,一炮而紅。蒙大拿的國產藍寶石就此成為美帝貴婦新寵。
沒幾年,已經成為品牌「定海神針」的坤斯再度出山,盯上位於加利福尼亞的一座鋰輝礦——裡頭有許多便宜大碗,色彩和透光度堪比彩色藍寶石和紫水晶的紫鋰輝石。
相同的套路,紫鋰輝石很快也成為了Tiffany寶石全家桶的一員。新任設計總監/大少爺路易斯·康福特·蒂芙尼為了感激坤斯的無私奉獻,特地以後者的姓Kunz,重新命名這款原本用來提煉鋰元素的粉紫色礦石(Kunzite)。
此後,Tiffany在探寶之路上開掛狂奔:
1910年,在馬達加斯加發現了同樣便宜大碗,粉粉透透的摩根石;1960年代,藍色坦桑石被馬賽族人發現後,Tiffany第一時間找到坦尚尼亞政府要求「特供」;1974年,看中肯亞的綠色沙弗萊石,並為它在紐約第五大道旗艦店舉辦了一個盛大的「出道」派對。
總之,不管之前是多微末多普通的水晶礦石,只要入了Tiffany珠寶專家的眼,再通過珠寶設計師的手,分分鐘就能從泥沼躍上神壇。
除了「博」寶石,Tiffany還曾是造彩繪玻璃的小能手。它家的彩繪玻璃,美到讓普通珠寶黯然銷魂,讓施華洛世奇羞憤自殺。
造玻璃的那個人,正是大公子路易斯。
他用珠寶設計的標準,打造Tiffany的彩繪玻璃製品。而為了滿足他能在玻璃上任性「畫畫」,甚至造出了「銅箔法」。即用銅箔包在每片彩色玻璃邊緣助焊,使製成的彩繪玻璃格外清透精細。
20世紀初的Tiffany,用一塊塊的彩色玻璃,「博」出了全球公認頂尖玻璃製造商的名頭,成為世界頂級教堂、頂級富豪和王室貴族的建築材料供應商。
直到路易斯去世為止。
至今,淘寶上還有大把模仿Tiffany一百年前作品的各種玻璃燈。不過,你能模仿它的臉,卻不能模仿它的面……
而Tiffany的頭號玻璃粉,其實是我們最熟悉的賈伯斯。
當他還年輕時,曾為了一盞蒂芙尼的古董落地燈,將房間裡的家具和電器統統搬空——沒有什麼東西能配得上這盞燈,除了他自己。
當然,如今Tiffany的那些傳奇玻璃藝術品,早已成為歷史和收藏。
這次,Tiffany可以說頗有「自知難逃魔掌,不如爭取一把,賣個好價錢」的覺悟。
2018年品牌全年收入44.421億美元,為史上最佳年份——和LVMH集團整個腕錶珠寶部的收入旗鼓相當(LVMH收入514.805億美元,其中腕錶珠寶部門僅佔9%,為46.33億美元,無疑是集團「弱勢群體」)。
它也是少數幾個,近兩年依舊在中國不斷快速增長的珠寶品牌之一。
比如去年,亞太地區為其貢獻了28%的銷售額,收入上漲幅度更是達到了13%。其中,大中華區佔比高達60%。
不僅如此,Tiffany還硬趕在「和親」前全線漲價!無論是最入門的Double Heart Tag雙心藍琺瑯銀項鍊,還是這兩年最受歡迎的18k玫瑰金笑臉項鍊,都有5%到10%的漲幅。
公司股價也非常爭氣,從8月的80美元一路猛漲到收購前的135美元,完美詮釋什麼叫做「愛拼才會贏」。
雙方的每一次斡旋,她都能順利get到更高的價碼。最終定價162億美元,比前一次報價高出大約7億美元——LVMH還會代她償還3.5億美元的債務。
阿諾特本人明確表示,這樁「婚事」相當的門當戶對,這份彩禮無比超值。在得到Tiffany的那一刻,樂得倆巴掌都拍不到一塊兒了。
為什麼?
Tiffany既有堪比潘多拉的跑量銀飾;也有和寶格麗、卡地亞等品牌差不多的經典貴金屬系列;還有能和Harry Winston等超級珠寶品牌相抗衡的頂級定製。
她還是目前唯一,堅持用自家鑽石證書而不鳥GIA證書的珠寶品牌,鑽石也不會因為某些原因(例如內購神馬的)低價流出,客戶們對此特別買帳。
既能接地氣又懂壕的消費心理,Tiffany的一系列操作,簡直和當年阿諾特要求LV專賣店必須限流的套路,是一亞一亞的。
簡直是這個世界上最全面發展的珠寶商典範。
所以說,當世界最全面發展的珠寶商,遭遇世界最賽高奢侈品集團的求親……如此的情趣相投又如此的門當戶對,還是快從了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