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大會》康震教授:書畫、學問都一流?老教授:平仄都搞不清

2020-12-27 騰訊網

《百家講壇》、《中國詩詞大會》等節目讓大家一品古代文化的芬芳,有許多教授也因這些節目而迅速走紅,但同時又遭到了不少質疑,這不禁讓筆者想到魯迅曾說過的那句:

待到旁人看清了這作者的真相的時候,卻只剩了他自己的不誠懇,或學識的不夠了。然而如果沒有旁人來指明真相呢,這作家就從此被捧殺,不知道要多少年後才翻身。

於丹、陳果、蒙曼等人都曾得到過觀眾的喜愛,但後來因為一點錯誤而遭到了質疑,繼而發生了被轟下臺的事情,估計於丹等人都覺得委屈。這不,康震因詩詞大會走紅後,就有人開始質疑其學問和書畫都一流的事情,同行更是評論道:「連平仄都搞不清。」

康震於1993年從西安聯合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後,進入了陝西師範大學就讀,並先後獲得了文學學士、碩士、博士學位,師從著名的書法家、詩人、中國古典文學專家霍松林。

21世紀初,康震在南京師範大學從事了兩年博士後研究,而後擔任了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的教授,康震的學識是不淺的,但懂得越多的人從來不會覺得自己是一流的,因為歷史是有厚度的,它蘊藏了多少知識,又留下多少問題,搞研究的一直在搞研究,搞學問的就一直在搞學問。

康震教授不曾說過自己的學識與書畫都一流,但他喜歡論詩詞,講李白、李白、三蘇、李清照,講的是眉飛色舞,不過有句話是「外行看熱鬧,同行看門道」,同行一聽康震講的,連連搖頭,覺得沒有深度,那心情就跟張愛玲覺得冰心的文章沒有深度是一樣。

康震講北宋詞人蘇軾的名作《次荊公韻四絕》,裡面的「騎驢渺渺入荒陂」,是「平、仄、仄、仄、平、平」,然而康震卻將「入」字作平聲,老教授聽後可不得說句:「平仄都搞不清。」

平仄是我國詩詞中用字的聲調,屬於詩詞格律的一個術語。因為古漢語的聲調分平、上(shǎng)、去、入四聲,上聲、去聲、入聲皆為仄,古人吟詩作對都按古音,但用今音朗讀就不是那麼回事了。

所以詩詞的「平仄」也不是一兩句話就能夠理清,得先了解古音,今音,當然,康震是論先人的詩詞,理應是根據創作人來說,於是在更專業的人士看來就顯得浮躁了些。

可細究下來,康震面對的其實還是普通觀眾,普通觀眾見康震滔滔不絕,又會寫詩,還當場秀書畫,並且長得是一表人才,這不就把康震誇上天了,也就是「捧殺」。

網際網路發展迅速,信息也傳播的快速,時時刻刻都有人走紅,也有許多人想要走紅,因此浮躁的現場很常見,追名逐利是常見的,於是就很容易出現「捧殺」的現象。

但搞學問的,應當是要沉澱下來,細細品讀一首詩詞,有深度的講解,樹立起良好的作風,不然就變成了魯迅所說的那般:待到旁人看清了這作者的真相的時候,卻只剩了他自己的不誠懇,或學識的不夠了。

相關焦點

  • 北師大教授康震,在詩詞大會上即興創作,一首七絕讓自己跌落神壇
    為了積極響應號召,弘揚傳統文化,2016年央視自主研發了一檔大型演播室文化益智節目——《中國詩詞大會》。在當年的6月播出,在這一年可謂是大紅大紫,節目還捧紅了四位妙語連發的評委老師——康震、蒙曼、酈波、王立群。
  • 北師大教授康震,因詩詞大會上一首七絕,一夜之間讓自己跌落神壇
    在娛樂節目霸屏的現在,為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中國詩詞大會》成為一道清流,這個節目的目的是為了激起人們對詩詞的興趣,參加的選手都是人中龍鳳,點評導師就更是各大高校的教授專家人物。 《中國詩詞大會》出色的導師有很多,但要說到最多才多藝的那還要屬康震老師。
  • 《中國詩詞大會》評委康震,即興寫下一首七言絕句,暴露真實水平
    唐詩宋詞流傳了千年之久,至今盛況仍是雲蒸霞蔚,充斥著我們詩性的耳膜,隨意翻折一卷詩書,都有驚鴻一瞥飛來,都有氤氳紫氣歸去。《中國詩詞大會》秉著重振詩詞之風的目的,自開辦以來引起了很大的轟動與關注,受到了大量詩詞愛好者的熱烈追捧。
  • 康震:詩詞從來都很酷 ​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原創 蔣苡芯 新周刊北京師範大學教授、《中國詩詞大會》嘉賓康震。「究竟什麼樣的時代才能成為詩的時代?什麼樣的人心才能稱之為詩心?」今年年初,第五季《中國詩詞大會》落幕之際,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日本方面在給中國捐贈的防疫物資上附上意味深長的經典詩句,引發輿論探討。在接受《新周刊》採訪時,《中國詩詞大會》顧問、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康震認為,作為古典文學研究者和推廣者,他樂見古典詩詞的當代應用。
  • 康震,中國詩詞大會的嘉賓評委,有人說他是徒有其表,你怎麼看?
    如作者籍貫,其人性格,嗜好,仕途,作品寫作背景,假以激情吟詠讓聽眾聽詩如見人,見景,見狀給人一種美的享受…詩詞大會的受眾面不是碩士、博士,而是大眾。康震老師能把古詩詞講得深入淺出,讓大眾明白,讓更多人愛上了古詩詞,從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我想這是詩詞大會的目的。
  • 康震:用詩詞浸潤人們的心靈
    他借詩詞出鏡,用現代傳播方式展現傳統文化的魅力,在《開心辭典》裡解釋對聯平仄,在《漢語橋》中為外國學子指點迷津,在《中國詩詞大會》裡就選手的答題侃侃而談……康震風趣幽默的解讀,讓詩詞不再那麼「高深莫測」,也讓更多人體會到詩詞之美。
  • 當代古典詩詞,平仄格律該取消嗎?《中國詩詞大會》的創新是亂來
    圖:胡適,現代中國文學改良的主帥可以說,中國傳統詩詞該不該去平仄格律,實際上呶呶不休爭吵上百年了,至今也沒個定論——中心原因當在於,這不只是某種文學形式變革的問題。圖:獲《中國詩詞大會》總冠軍的「外賣小哥」雷海在數千年時光中,尤其是隋唐以後,以絕、律為主體的古典詩詞就是中國人的「國詩」,所有人要作詩就必需亦步亦趨地遵循它的規則,這是鐵律,從來都是這個樣子,沒有人會有意見,更不會對平仄格律存廢有想法。
  • 《詩詞大會》的嘉賓康震大放異彩,寫的詩歌如何?專家褒貶不一
    《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如期而至,雖然主持人由董卿更換為龍洋,而且一度成為最熱的話題,但嘉賓們還是保留了原班人馬。可以看得出來,由於觀眾的喜愛度、身體條件等原因,節目以康震、蒙曼兩位老師為主,其中康震老師又是重中之重。
  • 《中國詩詞大會》上,康震教授唯一難住兩位選手的圖畫題是哪首詩
    《中國詩詞大會》上,坐下來能講,走出去能導,站起來能畫的康震教授,絕對是一號男主角,他的戲份比總冠軍彭敏還要多。十期節目,康震教授共畫了三十條線索,涉及了三十首詩,只有一首是擂主爭奪雙方都想不出來的。第一條線索,康震教授先從竹子入手,又畫了些石頭,提供的關鍵字是「山」。張匯林搶到答題機會,並回答了清代鄭板橋《竹石》詩中的一句「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與康震給出的答案相同,率先取得一分。第二條線索,康教授用一根枯枝入畫,在枝上點綴一些紅色的花苞,又在畫面上方橫筆拖出水紋,隨後給出一個關鍵字「水」。
  • 直播啦|《中國詩詞大會》康震帶娃玩轉詩詞,一節課讓他愛上語文
    他就是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康震康震教授連續多年任評《中國詩詞大會》點評嘉賓,節目裡他指點山水,腹中似有萬頃墨色源源不絕。如果能和康震老師一起品讀詩歌,相信孩子不僅會愛上詩詞,更會愛上學習語文。既然能幫到孩子,那咱就安排!必須安排!
  • 都誇武亦姝,康震卻用李清照詞在詩詞大會教育她,網友覺得說得對
    武亦姝可謂是別人家的孩子,她有才,這個才華不只是在古典詩詞方面,還在於她能憑實力以613的高分考入清華大學。自從登上《中國詩詞大會》開始,大家就都在誇武亦姝。比如在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的時候,有一場比賽中,題目是李清照的一首經典詩詞,這首詞很多人都有讀過。
  • 詩詞大會選手出上聯:唐伯虎,難住不少人,康震楊雨對的下聯夠牛
    《中國詩詞大會》辦到2020年,已經是第五季了,它已經掀起了一股詩詞潮流。一檔文化類節目,怎麼能有這樣的魅力?這是很多人不理解的。筆者認為最重要的原因,除了古典詩詞本身的魅力外,是節目組的定位早就不只限於詩詞了,它已經成了一檔涵蓋範圍很廣的傳統文化品鑑大會。講解《滕王閣序》,康震老師侃侃而談,把王勃當時是怎麼令眾多才子不敢提筆的詳情,講得清清楚楚。講解《木蘭辭》時,蒙曼老師把古代女子的妝容給咱們講得一清二楚,原來花木蘭「對鏡帖花黃」(帖通貼),是想證明自己從軍12年,仍潔身自好。
  • 康震詩詞大會誤用杜甫千古名句,怎麼也沒想到,這個失誤這麼低級
    《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第五期,選手們吟唱的腳步神遊而至白帝城,來到這座詩書璀璨擁有兩千多年歷史的古城,激揚文字,刻霧裁風,一較高低。然而,白帝城的舉世聞名卻不是因為公孫述,而是得益於歷代詩人的登臨吟詠:李白、杜甫、白居易、劉禹錫、蘇軾、黃庭堅、陸遊等,都在這裡留下輝煌巨篇。 所以,白帝城又被譽為「詩城」。詩詞大會將這一期的主題定在這裡,是非常詩意的選擇。節目開場時,主持人龍洋這樣介紹白帝城:李白從這裡出發,輕舟飛揚,沿江東下,一往無前;杜甫在這裡遠眺,夔門天高,落木蕭蕭,舉酒賦詩,千古壯哉!
  • 《中國詩詞大會》康震老師開場白大全,豪邁大氣鼓舞人心!
    只有這樣,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和古典詩詞,才能代代相傳代代創新,永葆青春!所以我想在這兒,我要把宋代的大思想家,朱熹的一首詩獻給大家。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發現康震老師變得低調了哈,他不是一貫最喜歡豪放派的開場白嗎?每次看節目,一聽他的開場白,我都感覺像打了雞血一樣的興奮呢!裡面的選手應該也是這樣的吧!之所以這樣,我感覺與康震老師每次選的詩詞有關係,都是大氣磅礴豪放派的詩詞。
  • 《中國詩詞大會》裡誰的點評更具學術性?康震,蒙曼,還是酈波?
    最喜歡蒙曼、康震、董卿這個組合。康震是從詩的大背景解讀詩人心態,蒙曼是從詩本身解讀意境,還有橫向對比,董卿是總結性的一語中的。才子才女啊。真正讓我領略到了詩的真諦。喜歡康震老師,他的百家講壇我都聽了好多遍,尤其是李清照和蘇軾,他講得特別好。他點評的幽默,精闢,尤其是儒雅的氣質很適合點評語言典雅,意境悠遠的詩詞。
  • 詩詞大會:女研究生出題5字,導師康震瞬間愣住,董卿也不敢接
    《中國詩詞大會》借鑑古人詩詞之趣,「飛花令」,把古人的遊戲進行了改動。比賽規則每場設置一個關鍵字,不單單用「花」一字,還額外增加了「雲」「春」「月」「夜」等常用字,對關鍵字的順序也不做要求,在一定時間範圍裡,選手輪流對答。
  • 詩詞大會上的康震,因「停車坐愛楓林晚」引專家質疑,他真錯了?
    前一陣看到一篇文章,說唐詩專家孫紹振發文批評央視當紅詩詞節目「專家水平良莠不齊,對詩詞的解讀帶有任意性」,矛頭直指在節目中因解讀唐詩走紅的康震教授。  因為康震在一次節目中,參加了一個遊戲環節。
  • 畢業於北大,擔任中國詩詞大會評委,蒙曼教授:腹有詩書氣自華
    中國詩詞大會截止目前,共5季,《中國詩詞大會第5季》的比賽有了新的變化,不僅從題型上有所創新,連主持人也由董卿換為了龍洋,但是我們也看見了許多的「老面孔」,蒙曼、王立群、康震、楊雨等老師依舊擔任第5季的評委。
  • 「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火了201年,老教授不服,念了句唐詩
    本來國外的詩歌與我國古典詩歌並沒有什麼交集,但是當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華中師大的戴建業聽到同學們說到這句詩的時候,就表示不服氣,他表示我們自己的古典詩比他們的境界開闊多了。日生殘夜"、"春入舊年",都表示時序的交替,詩人把"日"與"春"作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徵,給人以樂觀、積極、向上的藝術鼓舞力量。相對於"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這一句詩,王灣的"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就顯得更勝一籌,老教授真的是霸氣外露!
  • 彭敏最終奪得詩詞大會冠軍,陳更曾為其加油,康震稱讚其實至名歸
    昨晚,第五季《中國詩詞大會》收官之戰在激烈廝殺中落下帷幕,帶給了觀眾緊張刺激的非凡感受,看得出來題目難度也有所加大,畢竟能走到最後的幾位選手都是詩詞界裡的「老油條」了,不加大難度怎麼能篩選出其中的「巔峰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