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重視不同人群糖尿病、骨質疏鬆和妊娠期甲亢的防治

2020-12-22 東方網

  東方網通訊員蒲欣報導:「第三屆浦南內分泌代謝病論壇」國家級繼續教育項目:內分泌代謝病新進展基層醫生培訓班暨上海市老年醫學會骨質疏鬆分會浦東學組第二屆學習班在浦東召開。由上海浦南醫院發起舉辦的來自上海及浦東新區有關醫院的內分泌科專家和醫務人員200餘人參加了本次論壇。

  據悉,近些年隨著社會老年化和人們生活水平及健康意識提高,老年人群對骨質疏鬆的關注程度較以往明顯重視,如今浦南內分泌科骨病專科門診會遇到很多主訴腰背部、膝關節疼痛的患者,大部分是因骨質疏鬆所致,但這些患者中還可能存在另外的疾病,最常見就是骨關節炎,它亦是常見慢性關節疾病之一,也易引起老年人活動受限的重要原因。據調查顯示骨關節炎的發病率逐年上升,2015年已至1.2億人,臨床上需要和骨質疏鬆進行甄別。骨質疏鬆症是最常見的骨骼疾病,是一種以骨量低,骨組織微結構損壞,導致骨脆性增加,易發生骨折為特徵的全身性骨病。表現為骨骼疼痛,且易於骨折;而骨關節炎的主要特點是軟骨缺損和骨贅形成,累及全身多個關節,以膝關節受累最為常見,主要表現為關節疼痛和腫脹,隨著病情進展,最終會引起關節僵硬和畸形。這兩類疾病可能單獨發病,也可能同時存在,所以作為專科醫生必須去識別它們,以便讓患者早日遠離病痛的折磨。

  隨著我國二孩政策的開放,妊娠期合併內分泌代謝疾病發病率呈上升趨勢,其中妊娠糖尿病、妊娠期合併甲狀腺疾病臨床比較常見,對母親和胎兒健康有較大影響,需引起內分泌專科醫生的關注。本次會議專門針對這兩方面的問題做了專題論述,主要討論妊娠期血糖如何規範管理,劉軍教授豐富的臨床經驗和較多循證醫學證據會讓與會者受益匪淺。秦利教授關於妊娠甲狀腺疾病闡述對妊娠甲亢、加減合理治療,才能提高母親、胎兒的健康,尤其要重視妊娠甲減對新生兒智力影響。

  上海浦南醫院內分泌科主任劉連勇教授指出,隨著我國經濟實力和生活水平提高,快速進入老年化社會,糖尿病和骨質疏鬆發病率也呈快速增長態勢。這兩大慢性疾病給老百姓的身心,經濟帶來極大負擔,超過60%的醫療費用都用於治療糖尿病和骨質疏鬆的併發症。為了早期有效預防這兩大慢性疾病的不良後果,國家也開始採取措施進行規範化防控。其中分級診療制度也逐步深入推進和實施,為了早期規範化實現分級診療,國家和醫學會也制定目標和實施細則。本次會議是根據部分分級診療的要求,對糖尿病、骨質疏鬆、妊娠期甲亢等疾病及其併發症的基本知識,分級診療標準進行相關的解讀和研討,希望上海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二、三級醫院的醫務人員熟悉分級診療標準和時機,有效合理應用醫療資源,最大限度的防治糖尿病、骨質疏鬆和妊娠期甲亢的併發症,同時還通過對這些疾病病因和機制探討,以期對該病早期預防,以減少患病率,減輕患者痛苦和醫療負擔。

  本次論壇,與會專家精彩的演講,使與會者受益匪淺。論壇的召開,讓上海及新區內分泌系統的醫務人員更好地了解內分泌代謝領域的熱門話題和診療新進展,以及該系統疾病的分級與規範化治療,為他們的業務知識的提高和科室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共同學習、交流的平臺。

  本次論壇邀請了多位國內知名專家,他們有來自上海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高鑫教授、海軍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鄒大進教授、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彭永德教授、上海交通大學附屬上海仁濟醫院劉偉教授、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李益明教授、上海交通大學附屬新華醫院蘇青教授、海軍軍醫大學附屬長徵醫院石勇銓教授、第七人民醫院李曉華教授、上海市浦南醫院內分泌科主任劉連勇教授等30餘名專家分別對內分泌領域熱點話題糖尿病控制的機遇和挑戰、退行性骨關節病及骨質疏鬆、妊娠糖尿病、妊娠甲狀腺疾病、甲狀腺結節、多囊卵巢症候群、痛風及高尿酸規範診治、內分泌高血壓診斷思路規等話題作了精彩的演講。上海市浦南醫院院長劉衛東教授到會並為大會致辭。

相關焦點

  • 妊娠期甲亢的病因、預防及診治
    甲狀腺功能亢進是一種常見的內分泌疾病,一般由甲狀腺功能異常,甲狀腺素合成釋放過多導致,可造成機體代謝亢進和交感神經興奮,進而引起心悸、出汗、進食和排便次增多及體重減少等。妊娠期甲亢特指妊娠期婦女患有的甲狀腺功能亢進,可導致不良妊娠結局,對母嬰健康有很大危害。
  • 妊娠期甲亢、甲減如何管理?看專家解讀最新指南
    近年來,妊娠期合併甲狀腺疾病對母體和後代的影響越來越受到重視,如何進一步優化妊娠期甲狀腺疾病管理是臨床關注的重點話題之一。廣東省人民醫院內分泌科 關海霞教授妊娠期參考範圍設定——審時度勢正確理解和把握一系列甲狀腺相關激素在妊娠期間的變化規律是臨床對甲狀腺疾病進行準確、適當診療的基石。關海霞教授指出:「女性妊娠期間甲狀腺相關激素水平與非妊娠期表現不同。
  • 妊娠期糖尿病什麼時候做篩查?妊娠期糖尿病有哪些風險?
    在懷孕的時候才患上的糖尿病是病嗎?是的,不僅是病,而且需要高度重視。 顧名思義,這種疾病發於孕期,不過也可分為兩種:一種是懷孕前就已經知道是糖尿病患者;而不論是罹患I型或II型糖尿病,在懷孕後應持續或改用胰島素控制血糖,需與醫師及營養師配合。
  • 準媽媽成糖尿病高發人群
    原標題:聯合國糖尿病日我市舉行多場義診諮詢活動準媽媽成糖尿病高發人群11月14日是聯合國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題為「女性與糖尿病——我們擁有健康未來的權利」。市內多家醫院舉行了大型義診諮詢活動,向市民宣教糖尿病的防治知識。
  • 這8類人群千萬小心妊娠期糖尿病!一旦發生,治療主要靠這2種!
    懷孕前超重或肥胖的女性 懷孕前超重或肥胖的女性,也是妊娠期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我們可以通過BMI體重指數簡單判斷是否超重,即用體重除以身高的平方,如果超過24,就是超重。
  • 螞蟻醫生教你 | 妊娠期甲亢與規範治療
    點擊查看 ❶ 妊娠期甲亢的診斷標準?妊娠早期的血清TSH水平小於參考範圍時,應詢問孕婦的需求,進行體格檢查,測定FT4或總T4濃度,測定TRAb和總T3,可能有助於確認甲狀腺毒症的病因。
  • 聯合國糖尿病日|做健康的孕媽媽,遠離妊娠期糖尿病!
    而妊娠期糖尿病對於孕期的女性來說,更要高度重視,提前預防,與非糖尿病孕婦相比,妊娠期糖尿病孕婦發生妊娠高血壓、先兆子癇的概率更高,巨大兒、羊水過多、胎膜早破、早產、難產風險增加,孕早期孕婦血糖水平高,自然流產概率就會增加,胎兒出生缺陷也會增加。因此,對於備孕懷孕的女性來說,糖尿病一定要早預防、早治療!
  • 骨質疏鬆的中醫防治
    每年的10月20日是世界骨質疏鬆日。骨質疏鬆已成為當今困擾老年人群的主要疾病之一,其發病率緊隨糖尿病、老年痴呆。而且,年輕人也越來越多見骨質疏鬆。可以說,保護骨骼健康,我們萬萬不可掉以輕心。有人研究發現,此藥對可明顯改善骨調節激素的紊亂狀態,提高體內E2和CT的水平,降低PTH水平,從而促進機體對鈣的吸收和鈣在骨內的沉積;患者骨密度較治療前有所提高。熟地與黃芪皆需重用,我一般重用至30克-120克。根據氣虛或腎虛的程度,選擇不同的用量。我的臨床體會是,有其證,則用其量,若證需要,非重用其量不可。
  • 糖尿病合併甲亢的患者,飲食需遵循「八項注意」
    治療上首先應先控制甲亢,如禁食含碘食物,不熬夜、不抽菸,避免勞累、合理用藥。甲亢控制好,才能更好調整血糖水平。  患者既有糖尿病又有甲亢,這種情況臨床少見也比較矛盾,因為甲亢患者多食乏力,而糖尿病患者需控制飲食,多食一口血糖也會波動很大。所以在飲食管理上應個體化,靈活、動態掌控。
  • ​妊娠期糖尿病莫恐慌 規範防治是關鍵
    近日,30歲的小林(化名)如願懷孕,非常開心,然而最近的產檢結果卻讓她憂心不已,原來她的血糖值超標,患上了妊娠期糖尿病。孕期不敢吃藥怎麼辦?血糖高,很多東西都不敢吃,會影響寶寶的健康嗎?帶著諸多疑惑,小林來到市婦兒醫院就診,經診斷後,產一病房主任李斌給她吃了顆「定心丸」。
  • 防不勝防,骨質疏鬆原來和這麼多常見病都有關係
    骨質疏鬆症按病因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大類型,其中繼發性骨質疏鬆症是由可以影響骨代謝的疾病(如甲亢、甲旁亢、糖尿病等)、藥物(如糖皮質激素、抗抑鬱藥等)所導致的骨質疏鬆。然而不幸的是,大部分內分泌代謝紊亂都會影響骨代謝,造成繼發性骨質疏鬆症,如甲狀腺疾病、甲狀旁腺疾病、糖尿病、絕經等。
  • 妊娠期糖尿病 生完就沒事?
    實際上,妊娠期糖尿病除了可能會在圍產期危害母嬰健康和安全,對日後媽媽和孩子的健康會有遠期影響。專家建議,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諮詢產科醫生後制定孕期管理計劃,尋找專業營養師的幫助、調整飲食,加上在醫生指導下運動,有助於控制血糖。如果上述方法無法把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不要害怕藥物治療,該用胰島素時就用胰島素。同時要自我監測血糖,及時調整治療方案;定時定量進食,保持規律生活、愉快心情和充足睡眠。
  • 你為啥會得骨質疏鬆?這些原因完全想不到!
    /減退的垂體疾病等等,這些內分泌代謝疾病都可能引起不同程度的骨質疏鬆。重點介紹如下幾種:糖尿病和骨質疏鬆症數據表明,1/2-2/3的糖尿病患者伴有骨密度(BMD)下降,1/3的患者符合骨質疏鬆症的診斷標準。1型糖尿病所有患者均存在骨量丟失,且與病程呈正相關,2型糖尿病大多數患者存在骨量丟失,與2型糖尿病所特有的胰島素敏感性下降,同時也影響蛋白質的正常代謝,使骨基質合成減少。
  • 妊娠期甲亢、甲減怎麼治?專家總結超全攻略
    妊娠期亞臨床甲減的治療診斷標準:血清TSH>妊娠期特異性參考範圍上限,血清FT4 在妊娠期特異性參考範圍之內。妊娠期亞臨床甲減的治療藥物、治療目標和監測頻度與妊娠期臨床甲減相同。可根據TSH升高程度,給予不同劑量 L-T4 治療。
  • 珠海婦幼新設妊娠期糖尿病專科門診
    隨著近幾年二胎政策的開放,高齡產婦急劇攀增,加上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物質生活極大豐富,肥胖及久坐不動等不良生活方式增加,導致妊娠糖尿病這一患病人群逐年擴大。據國際糖尿病聯合會(IDF)公布的數據顯示,全球有超過1.99億女性糖尿病患者,預計到2040年,全球的女性糖尿病患者將增至3.13億。
  • 妊娠期糖尿病的危害和預防,一文讀懂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懷孕期間診斷出的糖尿病,其可影響細胞使用糖的方式,導致孕婦高血糖,從而影響孕婦和寶寶的健康。 孕婦可通過食用健康食品、鍛鍊身體及在必要時服用藥物來控制妊娠期糖尿病,以維護孕婦及寶寶健康,並防止分娩困難。
  • 妊娠期遇上高血壓糖尿病怎麼辦?
    妊娠期遇上高血壓糖尿病怎麼辦?避免過多食用含動物性脂肪和高膽固醇的食物,如肥肉、動物內臟、魚子、蟹黃等;烹調時儘量選擇植物油,每天烹飪用油20~30g。(6) 蔬菜和水果要豐富:因為蔬菜和水果可以增加食物纖維素的攝入,對防止便秘、降低血脂有益,還可補充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有利於妊娠期高血壓的防治。所以要保證每天攝入蔬菜500g以上,水果200~400g,而且多種蔬菜和水果要搭配食用。
  • 七成妊娠期糖尿病 十年後變2型糖尿病
    張瑩則提醒,雖然隨著分娩的結束,多數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可以逐漸恢復正常,但妊娠期糖尿病的患者及子代是2型糖尿病的高危人群,這些人群同時存在肥胖、高血壓等代謝症候群的風險。根據研究報導,約70%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在產後10年後可能成為2型糖尿病患者。
  • 甜蜜的負擔——妊娠期糖尿病
    這是一種很常見的妊娠期併發症。各國對妊娠期糖尿病發病率報導在1%-14%左右,有文獻報導我國妊娠期糖尿病患病率高達17.5%,並且近年有明顯增高趨勢。妊娠期糖尿病發生的原因有哪些?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好,對母體和胎兒近、遠期均有不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