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為什麼流淚,在我們哭泣的背後一定隱藏著深刻的原因。
嬰兒的眼淚
不停的哭泣可以刺激嬰兒肺部的張力。嬰兒在哭泣時比平靜時要多消耗百分之三十的能量。剛出生嬰兒的角膜會分泌出類似於眼淚的液體,以幫助他更好地抵禦感染。一個半月後,嬰兒才會形成真正的淚腺,也就是說,嬰兒在一個半月後才開始真正意義上的哭泣。
進化心理的研究者們嘗試解釋嬰兒的號哭之謎,科學家們提出四種觀點:
一、在嬰兒的記憶中仍然保存有在母親子宮中的種種記憶。他記得在母體中時,母親如何帶著他四處走動。而出生後,嬰兒與母親身體上的接觸不再是全天候的了,這引起嬰兒的不安和恐慌,他試圖用強有力的哭聲來喚起母親的注意,不要拋棄他。
二、嬰兒用哭聲向周圍的人證明,他是健康的、強壯的,是可以存活下去的,以防父母認為他太弱小不易存活而被拋棄。
三、嬰兒用日夜不停的號哭來威脅父母放棄再為他生弟弟妹妹的打算。日夜哭泣的嬰兒迫使母親不停地給他餵奶,從而影響到母親的荷爾蒙分泌,以阻止母親再次受孕。
四、嬰兒的號哭是為了提醒父母給他餵食。所以,嬰兒的淚水中包含著無限的含義,恐懼、飢餓、委屈、孤獨等等。
成人的眼淚
成年人的淚水既為痛苦而流,也為幸福而灑。有時候,如委屈、憤懣、無助等等引起成人流淚。但所有這些情感活動都可以引起人的機體在生理上的改變,刺激大腦相應部位的活動,喚起神經系統的興奮,導致荷爾蒙的產生。因此,眼淚可以幫助人們減輕心靈的重負,但眼淚究竟如何減輕心靈的重負,依然是眾說紛紜。
20世紀50年代,心理學一個新流派—身心醫學派的擁護者認為,如果人們總是強忍哭泣,人體就會處於一種緊張狀態,從而導致身心方面的疾病,比如胃潰瘍。到了80年代,美國生化學家威廉·弗雷的一種說法佔了上風,弗雷認為,人體器官通過排洩眼淚帶走有害物質,就如通過分泌汗水和膽汁帶走有害物質一樣。但是,其他科學家的實驗推翻了弗雷的論斷:眼淚並不像汗液一樣含有人體分泌的有害物質,它裡面含有鹽和微量的蛋白質,表面則是非常薄的一層脂肪。眼淚中含有一定數量的荷爾蒙,因為荷爾蒙存在於人的血液中,與人一起經歷強烈的情感過程。
為什么女人比男人更容易哭泣?部分科學家認為,一切都是荷爾蒙的原因。淚腺中含有一種荷爾蒙—催乳激素,它在女性身上的活動遠比在男性身上劇烈。孕婦身上催乳激素的分泌達到高值,這也是為什麼懷孕的女人最容易哭泣的原因。
集體哭泣
集體哭泣會讓人產生一種群體的歸屬感,這不僅使人們痛苦和歡樂的程度加深,更產生出一種統一團結的感覺。科學家們認為,這是現代社會某些儀式所要達到的最理想的結果。
現代生活中,去電影院成為產生集體哭泣的一種儀式,許多人喜歡抒情影片,因為他們可以和整個電影院的人一起哭泣。在銀幕前流淚不會破壞通常意義上的社會行為規範,也不會招致譴責。科學實驗證實,觀眾在看電影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情感反映程度,遠比獨自一人看電影要高得多。
(龔佳佳/文)